APP下载

以学习共同体,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

2020-03-17周安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措施

周安平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发育,让学生更容易产生探究学习的本能,而探究学习的本能是小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始.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差,教师需要进行深度教学,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习共同体”这种将师生、生生作为构建成为统一数学学习任务的“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平和县2019年度基础教育学科基地校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PHXJDXKT19-028)的研究成果.

引 言

“学习共同体”从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出发,构建合适的“共同体”学习平台,让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在平台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数学创新意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迁移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本文将结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从“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点及对小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几点实际教学中可采纳的教学措施.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深度学习的设计引导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由于课堂数学知识流于表面,浅显易懂,小学生的探究本能很难得到激发.小学生是否能深度学习数学直接影响其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针对数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目前,能实施有效的深度学习设计引导的数学教师并不多.教师的水平有限,不能深度地剖析数学教学内容,或者在引导中缺乏方法,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些因素导致目前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进度被搁置,甚至未起步,小学生只能理解简单的数学问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小学生的学习自控力不足

小学生的学习自律性、自控力不足,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的学习上,但到达课程的后半段时,大多数小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如果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开小差,如上课偷玩玩具、抠手指等行为,因此不能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影响数学教学效率.同时,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难度逐渐增加,从简单的数字、图形等到四则运算、运算规律、图形规律、数据的分析等,如果学生未能牢固掌握前期的基础知识,就会导致深度学习无法展开,因此,许多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知难畏难”的情绪.

(三)数学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尽管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讲究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但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首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观念仍旧没有改变,这也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学习结果,缺乏对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使小学数学课堂单一、枯燥,缺乏活力,学生为了“成绩”而学,教师为了“分数”而教,小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被限制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学模式没有创新和改变,课堂缺乏活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及主要形式

(一)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学生之间依据数学课程内容或拓展内容建立一个活动的、开放的、合作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中进行对话、提问、倾听、合作,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彼此之间分享对课程及拓展数学内容的看法,建立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完成共同的目标.“学习共同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以“共同学习”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使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在此模式中处于主体地位.

(二)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

小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转化成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让学生、教师共处在同一环境下,以教材的内容目标为导向形成以“课堂”为平台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共同体”.而课堂平台又可以细化为以小组为平台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之后,在信息技术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共享”的概念开始普及,“知识共享”以网络为依托,信息科技软件,如钉钉、微信、QQ等成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平台,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

三、“学习共同体”对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为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创造平台条件

“学习共同体”将教师、学生关联成为一个集体,使学生能根据某一特定的数学知识点、数学问题等学习任务作为核心展开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能更加容易地发掘和拓展数学内容的深度,完成数学深度学习.“学习共同体”为小学生创造了深度学习的平台条件,为深度学习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互相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体现得更为明顯,因此,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基础的知识点,但学习知识点的方法和探究如何学习更有深度的“大鱼”,即“数学知识和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引导.数学的探究能力是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展开数学深度学习的核心,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进行自由讨论,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互相分享观点、资源中进行反思性学习,激发自身的数学知识探究本能,进而深度学习数学.

(三)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

“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倾听者和教育者.合作性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表现方式.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提出对数学知识的质疑,能提升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只有小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才能进步,从而形成数学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以“学习共同体”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应用措施

(一)设立“问题”型学习共同体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學习共同体要依据特定的任务展开,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学情进行充分预设,提出核心问题,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能,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或整个课堂为平台,对教师设立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在合作中聆听对方的思路和经验,学习从多个角度解决数学问题,取长补短,在问题的合作分析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自己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一开始设立的核心问题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度学习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和桌面的长度,感受长度不同的数学表达方式,再设立问题:“如果有一个长1米的绳子,需要你将它分为10份,那么每份多长?如果将其分为100份,那么每份多长?1000份呢?可以怎样表示?”通过设立的核心问题,教师让学生组成“共同体”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经过对话与交流之后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1米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米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米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但是有的学生想到可以不用更换单位的表达方式,利用小数表示出0.1米、0.01米、0.001米、0.0001米……,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开始探索小数的计数单位与进率之间的联系.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建立“实践”型学习共同体,提升深度学习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方式也要有多样化的改革和创新,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建立“实践”型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因此,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建立“实践”型学习共同体,让整个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实践基础,而学生能经过动手操作,将一些难解的、难挖掘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化为直观的、可剖析的内容,在掌握好技巧和方法之后能逐渐从直观的思维转换为抽象的思维,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建立“实践”型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数学的“转化”思路,将未知图形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面积,进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剪纸,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跟着其一起动手操作,先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再通过割补、添补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知图形长方形,将未学习的图形面积的求解转化为已知的长方形面积.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进行裁剪、拼凑,看一看是否能转化为自己知道的图形面积.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能掌握多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和规律,为之后更为复杂的多边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拓展“线上”学习共同体平台,促进全方位的深度学习

除建立课堂、小组的学习共同体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便利拓展“学习共同体”平台,打造“线上共享”学习,促进小学生全方位的深度学习.网络的便利让学习共同体可以快速地分享资源、经验,尽管无法面对面,但也能“共同”学习.学生个体在遇到难题时,能随时向教师、其他个体提出疑问,并获得解答.学生、师生之间也能在此期间建立友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为学生提供课堂、课外、课下的深度学习的综合条件.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堂软件、QQ群、微信群等多样化的网络开放平台建立“学习共同体”,也可以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课程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并在各个开放平台上布置课后作业和针对性知识点拓展训练,让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互相学习、交流并分享一些学习资料等.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也能及时连线讨论,分析、解决难题,或者咨询教师,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学习共同体”这种模式可以发掘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提升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型学习共同体条件、建立“实践”型学习共同体、拓展“线上”学习共同体平台三个措施进行实践,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林雪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131”深度学习模式的构建[J].读写算,2019(5):202,204.

[2]金永梅.活动的深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几点认识[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9-10,20.

[3]王素红.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J].新智慧,2020(10):27.

[4]熊小菊.用数字化环境为深度学习保驾护航:探索微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25):71.

[5]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65-368.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