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工艺·福州木制雕刻

2020-03-17郑鑫

雕塑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法形式

郑鑫

内容摘要:福州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镇,软木雕是福州工艺美术领域“三宝”中的其中一宝,它通过借鉴浮雕、圆雕、透雕等艺术表现手法,把一个个山川美景表现得活灵活现,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福州盛产龙眼,龙眼特有的树形非常适合制作木雕,雕刻艺术家通过木雕的肌理和形态随形就势,生动的表现了众多的人物和动物等形态。

关键词:软木雕、龙眼木、形式、技法

一、近代独创的软木雕作

软木雕使用的主要材料是进口的栓皮栎树的木栓层(树皮),国际上通称为软木。它木纹素雅,质地柔滑,纹理细腻,非常适合入刀刻画。栓皮栎树的树干分为三层:里面是木质层,中间是软木再生层,最外边是软木层[1]。把栓皮栎树皮剥去后,它的软木再生层还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所以适度的剥皮并不影响栓皮栎树的生长。

软木是一种十分的珍贵木料,被称为木材领域的“软黄金”。因为栓皮栎生长非常缓慢,树皮一般一年只生长2毫米,大多数要树龄达到二十多年才能进行首次剥皮,以后每隔九年再进行采剥。虽然栓皮栎的寿命多为200—300年,但一生最多也仅能接受16次采割,所以软木雕的用材十分珍贵。

刚刚采剥下来的栓皮櫟树皮还不能马上进行加工处理,要存放在露天的场所,让其经受不断的日晒雨淋和风吹雨打,经过六个月以上露天堆放,慢慢的去处木头的绿色,让软木树皮变深,这样使得软木内部结构更加结实。软木加工的过程也比较复杂,首先,要把软木用沸水蒸煮一个小时以上,这道工序很关键,可以去除软木中的盐分、丹宁酸、胶质,并消灭害虫及细菌[2]。蒸煮完毕后,再把软木平放在室内空间至少二十多天,让其自然的晾干,这样加工完成的软木就会变得非常的柔软、平滑,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符合软木雕刻制作的使用要求。

栓皮栎树虽然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但真正比较优质且符合软木雕刻制作的软木主要还是分布在地中海地区。我国也产栓皮栎树,但我们采剥软木,它的厚度还是比较薄,品质明显不如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所以,福州软木雕刻使用的软木主要还是从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进口。

软木雕是很好的把雕塑和绘画两种艺术性形式进行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形式。它的雕刻题材主要是表现一些山川美景和历史名胜建筑,也有一些小品表现花鸟鱼虫。福州软木雕非常善于表现古代的各类代表性的亭台楼阁,传统风景园林,其制作的工艺非常的精湛,一个个山川美景、名胜古迹都被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软木雕刻采用的雕刻技法非常的多样,有圆雕的形式,浮雕的形式,有时还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透雕,各种花鸟鱼虫、亭台楼阁、人物形象都被雕刻的非常的细腻,让人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麋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3]。软木雕较好的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框景”表现形式,构图和布局独特,整个雕刻层次结构清晰明了,整体色调透着一股古风。

软木雕初为平面半立体薄雕,最常见的是用于厅室悬挂的大镜屏和用于案头摆设的小镜屏。形式多样,有圆形、长方形、扇形、菱形等样式。

随着工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平面半立体薄雕之外,开始出现了侧立体的透屏木画,即立体的软木雕。这类软木雕在观照立体透视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即采用鸟瞰式散点透视的布局方法,大部分意取古典园林之美,反映生机勃勃的自然山水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欣赏、热爱之情。人们称赞软木雕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4]。(如图1、图2)

福州工艺传习所是中国软木雕的发源地。民国初年,时任福州工艺传习所木雕总教习的陈春润受福建巡按使许世英的请托,召集学生吴启棋、郑立溪等人组成研发团队,以国外的一张由软木薄片剪贴的贺卡为模本,用福州灌木水松(做热水瓶塞的材料)的根茎为材料,刻画出最原始的软木雕。虽然水松的柔软程度近似软木,但木色灰暗缺乏光泽,艺术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洋船废弃的救生圈垫衬用木竟是软木,从此为软木雕找到了合适的材料。1914年,第一幅软木雕在福州诞生,掀开了中国软木雕历史新的一页。福州工艺传习所增设了木画科目,为福州培养了一批木画人才,造就了以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为代表的第一代软木雕匠师[5]。

新兴软木雕的问世,迅速赢得了达官贵人与商界的青睐,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成为青年艺人热衷的谋生行业。1922年,吴启棋、郑立溪回乡设坊授徒,软木雕技艺得以传播,形成了以福州北郊西园村、东门岳峰村、横屿村为中心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群落。随着软木雕的声名鹊起、销路日盛,许多福州民间雕刻好手也跻身其间,使软木雕在艺术和工艺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软木雕的发展。

据1931年的统计,福州城内开设有13家专营软木雕的店铺,市区从业人数150名左右。吴启棋不仅在省府路公署后设有总店,还在福州南门兜和上海城隍庙设有分店,生意火红,产品畅销海内外。吴启棋是公认的木画界领袖,为福州软木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被誉为软木雕的鼻祖。他一生共收徒16人,这些弟子日后都成为福州木画界的中坚力量。1946年,他的高足陈锟创作的《北京颐和园》,以布局严谨、雕镂精细、风格清新素雅而获得德国莱比锡博览会特等奖。福州城内的陈锟木画社在业界享有盛誉。

二、龙眼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个门类,是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之一。顾名思义,它是以木质材料为雕刻载体的艺术形式。木雕对木头原材有很高要求。一般来说,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木材适于雕琢结构复杂、造型细密的作品,被视作木雕工艺的上等原材。这类木材主要包括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6]。

福州盛产龙眼,城中及郊县遍植龙眼树。龙眼树枝干符合木雕工艺要求的材质特性,尤其是老龙眼树的根部,虬根错疤,千姿百态,是木雕匠师眼中上品原材。福州木雕工匠偏爱使用龙眼木作为雕刻材料,后来扩展到莆田、泉州等地,并将此类木雕定名为“龙眼木雕”。龙眼木雕多属圆雕,讲究因势循形,即巧妙利用木料的形态纹理甚至残根烂疖,来塑造自然逼真、形神皆备的艺术形象。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人物,诸如仙女、弥勒、达摩、寿星、老翁、仕女等,此外,动物、花卉也是龙眼木雕常见的题材。龙眼木雕的制作工艺繁复,每件作品需要经过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7]。与其他木雕工艺不同的是,龙眼木雕在雕刻完成之后,还要经过搓磨、绿矾水浸泡、薄施生漆、装配骨制牙和玻璃眼珠、擦蜡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观众见到的光色灿发的龙眼木雕工艺制品。(如图3)

龙眼木雕起源于唐宋时期,最早为寺庙建筑装饰雕刻和神像雕塑,明清之际,独立的、供人赏玩的小型雕刻悄然兴起。与过去盛行的大型寺观雕塑不同的是,小型雕刻品更加讲究精雕细刻,这就是要求原材坚实、木色醇厚。龙眼木雕顺应这一潮流获得发展。

清代以后,龙眼木雕迎来鼎盛时期,其师承关系、流派格局也更加明晰。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多采用家族世代传承的方式,工艺技巧秘不外传。因此,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工匠摸索出不同的生产制作程序和工艺技术手段,从而形成不同派系各自的面貌和特点。较为普通的看法是,龙眼木雕在福州域内分象园村的柯派,代表人物是柯世仁;大坂村的陳派,代表人物是陈天锡;雁塔村的漆器派,代表人物是王清清。

三派之中,象园派是诸派之源。据《福建美术家传略》记载,其代表人物柯世仁;“福州人,精刻木。人物立像,神情意态,惟妙惟肖。擅作射猎图及普贤洗象、达摩、观音、铁拐子诸像。”象园派以塑造人物见长,不但人物刻画神韵天成,衣纹线条柔顺飘逸,而且精于景物的设计布局,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情趣和意境。大坂派以人物尤其仙佛见长,亦擅花鸟。该流派刀法粗犷,造型简括,风格古朴,不事精雕细琢却无碍作品的生动传神,造型时极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雁塔派精于刀艺,发展了镂雕、浮雕等技艺,工艺精细,一丝不苟,后与福州脱胎漆器相结合,参与到脱胎漆器花饰图案装饰之中,对福州漆艺装饰做出很大贡献。故又称作“漆器派”。

三派之外,“天然疤”雕刻工艺作为龙眼木雕的技艺流派之一,同样值得关注[8]。“天然疤”雕刻工艺以龙眼木树根或疤疖为雕刻原材,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及畸变形态进行艺术创造,工艺上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9],即最大限度地保留雕刻材料的原始自然形态,随形就势,制作少许的雕刻,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艺术造型。

结语

软木雕和龙眼木雕都是福州代表性的木质雕刻工艺,它们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经过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这些经典工艺,面对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怎样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推成出新、焕发新机,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相信在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的大好环境下,福州木质雕刻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注释:

[1] 陈满明:《栓皮栎栓皮产量估测》[J],《山东林业科技》,2017年第3期.P89.

[2] 张智杰:《植物景观认知与营造第五册》[M],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2007.P25.

[3] 林更生:《福州软木画及其茶文化》[J],《福建茶叶》,2009年第4期.P42.

[4] 李志伟, 雷晶:《年画 工艺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P52.

[5] 陈华文.《基层社会对传统技艺实施生产性保护的理解与实践——以福州软木画为例》[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6] 舒策班:《浅谈古建木雕的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J],《神州》,2018.第19期.P15.

[7] 陈朝晖.《“仙作”古典家具的工艺源流及其产业化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8] 谢曲诗:《论根木雕创作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J],《天工》,2017.第2期.P22.

[9] 何国堂:《简述根雕艺术的去皮技巧》[J],《天工》,2018.第4期.P35.

猜你喜欢

技法形式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手绘技法表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作品一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秀秀台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