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词语训释

2020-03-17谢慧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谢慧

基金项目:本文系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续资治通鉴长编》词汇研究”(YCX18A004)。

摘  要:《续资治通鉴长编》具有重要的词汇史价值,但研究成果鲜见于词汇价值本身。该书有较多失收于《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中的词语,本文将选取其中部分词语为案例,重点对词义进行训释,对构词理据展开探讨。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词义训释;构词理据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2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断代编年史中,是卷帙最大的一部,原本九百八十卷,现存五百二十卷。该书作者李焘(1115 年—1184 年)本着“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仿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体例,编撰成书,该书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即 960 年),迄于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即1127 年),共计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目前,对于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学及文献考证等方面,对于词汇却鲜有学者进行关注。

蔣绍愚在介绍宋代的重要语料时,将该书归入“史籍中的白话资料”一类:“《续资治通鉴长编》或是外交谈判的记录,或是诉讼时的证词,都需要如实地记录当时的谈话,如果改成文言,就会失真,所以采用的是白话,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该书点校本的“点校说明”中也提到,李焘修书的根据很多是用当时的白话写成,以此为基础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自然有较多的口语材料,对于汉语史研究来说,这些语料弥足珍贵。

在初步调查书中的词汇部分后,我们发现失收于《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中的词语就有好几百条,以下举“乖当”、“招填”、“抽差”、“通定”四条,对词义进行训释,就构词理据展开探讨。

因文章内容有限,在引用该书中的用例时,本文省略书名,仅罗列帝王庙号及年号,在引用其它用例时详见书名和章节出处。

一、乖当

“乖当”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涉及文献11篇,出现14次。例如:

岂非刑赏有愆,措置乖当;或近习屏蔽,致物情壅塞,赋调未得均一,贤良多所沦滞。(太宗·雍熙元年)

御史中丞赵昌言奏:“近者审刑院、大理寺断事乖当,其主判既已罢黜,详断官亦宜别加慎择。(真宗·咸平四年)

太常博士冯琏知光州。琏前为广南转运使,规画乖当,故责之。(真宗·景德二年)

例(1)说刑赏有过失,处置有差错;例(2)中丞赵昌言提出审刑院、大理寺处事有差错,详断官要审慎选择;例(3)冯琏前为广南转运使,规画有差错,所以进行责问。

以上分析可知,“乖当”即差错 。“乖当”的构词理据分析如下:

《汉语大字典》“乖”字条:③差错。《广雅·释诂四》:“乖,差也。”又,《汉语大字典》“当”(dàng)字条:②适合;恰当;顺当。

“乖当”为并列式,这是一个偏义复词,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乖”和“当”组成,但在句子中,只有其中一个词有意义,而另一个词只是陪衬。“乖当”即差错的意思,“当”没有意义,所以词语释义应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二、招填

“招填”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涉及文献22篇,出现27次。例如:

其宣毅兵,每指挥可减以三百人为额,后有阙即招填之。(仁宗·庆历五年)

其军大将等员额,据合用人数外,不愿放罢者,且令与使臣相兼差使,候有阙更不招填。(哲宗·元祐元年)

逐路各有新建城寨,创置军营,招填兵士,多将逃亡作过之人投换。往往杀人取财,幸不败露,一有新建城寨,官中急于招填,则乃辐凑云集,争往投刺。(哲宗·绍圣四年)

例(1)讲到朝廷削减宣毅兵,以三百人为限,后期如果人数不够再进行扩招;例(2)指军队中的士兵没达到上限人数就要继续扩招;例(3)说逃亡之人往往杀人取财,一旦新建城寨,官府急于扩招士兵,于是这些人竞相投奔。此外,“招填”在《宋史》《四明志》《三朝北盟会编》等文献中也有记载,不赘举。

据以上分析,“招填”即扩招的意思。“招填”的构词理据分析如下:《说文·手部》:“招,手呼也。”《汉语大字典》“招”字条:④招抚,使归顺。又,《现代汉语词典》“填”字条:②补充。可见,“招填”中的“招”有招抚的意思,“填”有补充的意思。

“招填”为中补式,其中“招”为动词中心语,“填”为方式补语,即通过招收士兵来扩充军队。这种中补式与由同素逆序组成的状中式有时是同义的,从语义上看,“招填”的意思类似于填招,只是“填招”没有成词。在汉语史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破读—读破,记奏-奏记,断买-买断等。

“招填”这个术语在宋代以前不用,常见于宋代以后的文献中。

三、抽差

“抽差”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涉及文献31篇,出现37次。例如:(勾抽)

诏入内内侍省自今抽差亲从、亲事官,须凭皇城司文字抽差,不得令使臣直行勾取。(仁宗·天圣七年)

诏孙沔等,若军中须人任使,听于江南东路抽差。(仁宗·皇祐四年)

内张资见欠市易官钱物二千余贯,于法勒任差遣之人,安持违法抽差,勾当人张资,(哲宗·元祐六年)

例(1)讲的是内侍省须凭皇城司文字抽调亲从、亲事官;例(2)说军队差遣听命于江南东路的抽调;例(3)吴安持违法抽调差官,与张资勾当。经查阅,《册府元龟》《吴郡志》《欧阳修集》等文献中也多次出现。“抽差”的用法,不赘举。

“抽差”即抽调。“抽差”的构词理据分析如下:

《汉语大词典》“抽”字条:③抽取;抽调。又,《汉语大词典》“差”(chāi)字条:②派遣。可见,“抽差”中的“抽”有抽调的意思,“差”有派遣的意思。“抽调”表示的是下级听命于上级的抽调。

“抽差”为并列式,其中的动词“抽”和动词“差”意思相近,都有抽调的意思。另外,该书中也有“勾抽”的用法。例如:

如事干边防、蕃部、弓箭手及差移官吏、勾抽役兵、改易措置,候回本司与长吏从长商议。(神宗·元丰三年)

“勾抽”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是征调军队,与“抽差”的意思相近,因此这两个词是近义词,都有抽调的意思。

四、通定

“通定”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涉及文献6篇,出现14次。例如:

先考策论定去留,然后与诗赋通定高下。(仁宗·庆历八年)

并以四場通定高下去留,不以人数多寡,各取五分。(哲宗·元祐四年)

熙宁四年罢诗赋,以经术、时务、义理、文词通定去留高下。自祖宗以来,又以策论通定去留高下。(哲宗·元祐五年)

例(1)指以策论决定去留,上下全部决定于诗赋;例(2)上下去留全部决定于四场考试;例(3)熙宁四年罢诗赋,去留上下全部决定于四场考试,自祖宗以来,去留上下全部决定于策论。

据以上分析,“通定”即全部决定。“通定”的构词理据分析如下:

《汉语大字典》“通”字条:?全部;整个。《汉语大字典》“定”字条:⑦决定;确定。《字彙·宀部》:“定,决也”

“通定”为状中式,词素“通”作状语,主要表示范围的全部,“定”为动词中心语,另,《宋史·卷一五五》:“并以四场通定高下。自复诗赋,诸路奏以分额各取非均,其后遂通定去留,经义毋过通额三分之一。”据引例前文“以四场,诗赋决定高下去留”可知,这里的“通定”也指全部决定的意思。

结语:

以上讨论的几例词语中,“乖当”、“抽差”构词理据相同,属于并列式,“乖当”是偏义复词,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构成,词义由具体的语境决定。“抽差”运用动词的方向性分析例句,汉语中有些动词是有方向性的,比如“来”、“去”、“批发”、“承包”等等。当我们在使用动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动词的方向性,而且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抽差”的方向性体现在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施受关系决定词义的方向性,词义的方向性是一条重要的语法规则。

“招填”以方式补语修饰前面的动词中心语。中补式在汉语构词法中占少数,对此进行讨论能够丰富汉语造词法体系。刘丹青说:“虽然汉语总体上状语前置,但仍有部分状语性成分是后置的(汉语学界归入补语,其实本质上属于状语)。”刘丹青的论述说明类似“招填”这样中补式的成词是有可能的。

“通定”属于汉语词汇中常见的偏正式构词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8.

[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

[3]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谢质彬.动词的方向性和方向的一致性原则[J].语文建设,2001,(1).

[5]刘丹青.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