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
2020-03-17
本期沙龙主题:朋友和人脉。
知乎上36个神问答、被沙龙兄弟姐妹们戏称为“36计”的第33计。
第33个神问答:
问:如何看待“年轻的时候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人脉”?
答:没有目的之交往,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本期沙龙主题还真是直接又怀旧。记得曾经在采访中问过这问题,对方回答有寒风的凛冽与清醒,我并未把这信息放进封面故事。回答:“现在哪儿还有朋友?都是伙伴,合作伙伴。朋友,交往至少10年以上,彼此信任,知根知底,就像小时候的发小儿、同学。”乍一看,特别匹配本期问答题面。但是,回味,总觉得哪兒不对……
我举一个反例。
职场多年,因为文字,我交下的朋友的确不少。有的真的延续到现在,超过10年,成为类似家人的朋友。但这个还是太普通,说个特别的。多年来,有三次,也只有三次,印象特别深刻,通过电话结识了对面的人,都是女性。她们有共同特点:声音好听,思维有逻辑,情绪稳定,解决问题有章法。
跟哪一位也没有认识10年以上,但惺惺相惜,相见恨晚。除了与远距离的两位彼此惦念外,另一位就超越了时间,成了特别好的朋友。她是北京孩子,北大毕业、美国求学、欧洲深造并工作,又回国创业。所有这些,我并不觉得遥远,因为她的内核内因,我瞬间无障碍接受了。隔段时间,“老地方”相聚,知心温暖。
别说只有年轻时需要朋友,人老了也需要朋友啊!
别说只有年轻时才能交到无目的的朋友,老了也可以的。
至于“人脉”这个东西,我也有印象深刻的一件往事。
多年未见的同学聚会,一位漂亮的老同学说:“我还是想让儿子将来回到我工作的城市,我的人脉、家人的人脉,都在啊!”我当时真没考虑过这问题,父母更是从小就说“随便飞,想飞哪儿飞哪儿”的类型,仅是直觉反问:“孩子为什么需要你的人脉?他的能力不就是他的人脉吗?”老同学表示不同意。
几年后,老同学的儿子考上了上海的大学,她表示理解了当年我俩驴唇不对马嘴的话。想了想,我并不理解。生命个体除不同外,还有太多可能性。做父母的,也没有一对相同。我不可能理解别人怎么做父母,又怎么能知道人家娃在父母翅膀底下、人脉关系网里,活得是否顺风顺水呢?
所以,朋友和人脉,不矛盾。朋友里有人脉,人脉里也有朋友。非对立起来,无益。真诚,兴许把人脉催化成了朋友;做事,可能把朋友带成了人脉。人啊,莫愁前路无知己。
(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