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0-03-17超,王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账号思政微信

刘 超,王 艳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思政工作若过不了互联网关,即无法跨过时代关。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将自媒体新技术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同时,互联网强大的共生力、凝聚力以及增发性也为这一举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顺应时代并不意味着将社会内容全盘照搬,海纳百川并不意味着照单全收。高校要想借助微信平台实现与学生信息的有效对接,就必须在充分地辩证分析互联网信息的前提下开展“互联网+”的思政教育工作。我们应该谨记,“灵活”是高校借助微信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风向标。“灵活”意味着微信平台上的思政课程不能照搬课本,意味着开展这种课程后对学生发生的相关反应要“灵活”处理。借助微信平台开展的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同传统教育方式的标准截然不同。只有在看到这点的前提下,高校才能正视目前借助微信平台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反思。

一、高校运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运营团队

微信运营对于学校是外扩新技术。高校在创建了学校官方平台后,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处理微信平台上的各种信息板块。团队成员应该包括具有处理数据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与教育知识的老师以及学生代表[1]。然而,就目前大部分高校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辅导员之间都在各自为政,班级与班级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学校对微信平台官方账号的运营重视度不高,支持力度较小;高校微信运营团队工作效率低,内容不典型,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校官方账号流量小,或关注人数多但观看人数少等。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学校重视度不够,对官方账号投入精力少,大多是辅导员带着学生“蛮干”。其二,教师肩负学科任务、科研任务,不愿将精力投入到微信平台的官方账号经营中。其三,各个学院公众号内容过于官方,内容主要以公布各学院各项活动信息为主,而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内容偏少。鉴于上述情况,高校亟待建立专业的微信平台账号运营团队,以助发挥思政教育的正面作用。

(二)内容及传播手段缺乏新意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内容正在从“严肃文学”向“娱乐文化”转变。因此,各高校应该抓住“娱乐化”这一特点,适当改变官方账号“严肃”的文风,让思政教育“落地”。然而,纵观各高校微信平台上的官方账号,许多高校还存在照搬思政教育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改写等现象,比如照搬或改写有关政治信息、理念信念教育、学校的思政教学工作等内容[2]。如果微信平台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那么平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另外,一些高校的官方账号内容传播形式还仅仅依靠传统传播方式,比如教师强制要求学生关注学校账号,学生在缴纳一些费用时需要自主关注学校账号等。

(三)缺乏互动性

互动性是时下各新媒体软件一大突出特点,是突破传统消费者与商户信息分割的一大利器。正因为有了互动,时代的信息转化速度才能前所未有地加快。微信平台作为目前全球运用人数最多的一款信息交流软件,利用好其互动性,就是把握住了时代赐予高校的机遇。然而目前多数高校的官方账号上,留言处往往是空白,即使有学生留言,也很少有运营团队的工作人员予以及时的回复[3]。另外,高校的官方账号对于互动模块的设计意识也不强,学生没有参与回复的习惯,缺少主人翁意识。

二、高校运用微信平台创新思政教育的路径

鉴于目前众多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运营团队应从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全面提高线上思政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一)平台及团队的优化:传播的保障

为切实响应“两微一端”的建设,首先应当做好顶层设计。高校在人力、财物两方面应当满足其要求进行投资,保证公众号平台的专业化高效运行[4]。其次,公众号若想持续性地吸引学生进行关注,就应将核心竞争力放在内容采编、反馈数据分析这两个部分上。因此,高校必须组织对微信平台运营团队的专业化学习活动,让经验丰富的媒体人对其进行专业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同时,应积极吸纳优秀的学生干部帮助专业运营团队协同运营,相互配合,使得运营工作在良性循环下高效前行。微信平台因其具有信息裂变性、实时共享化的传播特质,打破了信息单向化传播的局限性,使得传播范围越发广大[5]。相应地,在传播过程中各信息差也随之增大,间接造成了信息发布源影响力的增大。影响范围扩大,对微信平台运营团队的运维能力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因此,一旦高校微信平台发挥了一定影响力后,更加需要加强对运营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保障运营人员能够有能力管理不断扩大的信息反馈量,控制舆论导向。

微信运营平台,在监管机制方面需要对无效、恶意导向信息进行过滤审查、审核、警告,并不断改善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学校之间、院系之间开展公众号运营效果的评比,也是加强监管力度的有效措施。2014年开始,《中国青年报》与共青团中央在不间断地公布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排行榜、相关文章的传播数据,并且着重将运营效果好、功能/体系健全的微信平台作为典范进行宣传[6]。腾讯微校每月也进行高校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的制作发布,对优质的特色内容进行点评并宣传,同时对上榜的高校微信平台运营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力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建设“向上走”的网络环境。在对微信公众号平台大力建设的基础之上,校方应当根据反馈意见不断加强和优化管理体系,大力开展思政教育的相关活动,推动高校运用自媒体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二)传播内容:恪守内容为王的理念

信息共享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政意识、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念的建立可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将对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应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的理念,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切实性,传递社会正能量、正向价值观[7]。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不存在时间、空间的局限,受众可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情况。因此,微信平台的运营团队应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现状,迎合学生的需求,密切关注党政机关发生的大事以及规划安排,尽快制作内容以发布,从而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时下社会讯息,让学校公众号成为大学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第一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对公众号的认可度。从大多数高校公众号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属于快餐式传播,内容的制定与学校官方网站几乎雷同,甚至是直接复制粘贴,学生的浏览大多也只是一晃而过,并不会进行深层次的关注、剖析、思考。这样的运营方式显然让思想教育收效甚微。公众号应当在新闻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申,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文理念、文化情怀、社会问题等,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公众号团队成员应当同步学习学校思政教育相关活动、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并进行报道宣传,让学生从接受者转为宣扬者,让学生从“事不关己”到“感同身受”,切实提高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传播效果:以符合学生需求为基础

当下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多为理论性的传导,侧重于官方化“高大上”的语言模式,这容易给学生造成对方“高架子”、居高临下的错觉。因此,部分学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表现出抵触情绪,导致思政教育传播效果不佳。微信平台是帮助改善这一现象的有利渠道。高校应组织运营团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用多元化、富有趣味性的模式进行信息传播,让学生从接受、到关注,再参与其中深入探讨。同时学校应建立长效运营机制,除了按时进行内容的更新推送以外,重视在各大节日点的内容推送。团队应注重五四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的内容制作,在进行相关信息的普及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此外在寒暑假也应进行内容推送,推送内容主要包括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做一名敢于探索、勤于实践、勇敢担当的合格大学生。

猜你喜欢

账号思政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彤彤的聊天账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
微信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