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高职院校审美教育路径探析

2020-03-17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美育

罗 湲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重庆 400052)

一、高校德育与美育之间的内在关系

德育是指教育者以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能力为目标,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美育是指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和实践活动,完善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他们认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德育丰富了美育的内容,美育是实现德育的有效手段。“美育被忽略,德育的成果就无法保持。”[1]

美育与德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虽然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特性,但是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彼此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中外学者对此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朱光潜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基础。”[2]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过:“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3]高职院校德育与美育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美育与德育的共同目标。高校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都要求“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大学生“辨是非,明善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拥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包含着德育功能,德育中蕴含着美育功效。高职院校的美育全过程必然贯穿着政治思想信仰、社会道德规范、人生价值观念等内容,也就自然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而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也必然贯穿着心灵美、健康美、风尚美和人格美等内容,这些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和人生价值取向。因此,高校美育与德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二)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容性

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德育课程主要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涉及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这些德育课程和教育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美育视野中的德育,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净化人的心灵,提升大学生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三)在情感认知上具有相通性

德育和美育在情感认知上具有相通性。人们将品德高尚称之为“美德”;将内在道德修养良好,赞之为“心灵美”。只有让受教育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心灵相通,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美育与德育,实质上就是真善美的教育,任何真善美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二、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对美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美育工作,把美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时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领导美育工作,缺少制定完整的美育发展规划,对美育的教育目标认识较为模糊。这些高职院校没有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构建美育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二)教育内容不丰富,课程体系不完善

多数高校已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但一些高职院校缺少相关的美学基础理论课程,开设的课程仅仅局限于书法、绘画之类的实践课,且课时少。同时,学校对美育课程教师重视不够,没把他们当作学科专业课程老师同等对待,而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育方法,学生自然也没有学习积极性。美育内容也不丰富,没有构建起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课、讲座等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更没有将美育工作纳入“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的课程体系,导致美育目标难以实现。

(三)教育载体单一,作用发挥不充分

美育载体应包括课堂教学载体、实践活动载体、管理制度载体、网络平台载体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美育教育载体单一。如在课堂教学载体上,主要是课堂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在实践活动载体上,只有少量的实践课程,没有形式丰富、能够展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美育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不少高职院校制度载体缺失,没有专门的美育工作管理制度。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美育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不太注重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作用。

(四)忽略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有待进一步美化

教育环境是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和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环境因素的总称。高校的美育应更加注重教育环境的美化和优化。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环境的建设上,往往忽略人文环境的优化。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美育舆论正面引导;在校园环境绿化、人文景观打造等物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建筑美与艺术美缺乏整体和谐的统一。

(五)评价机制不健全,导向激励措施不到位

评价机制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价办法,对评价客体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美育评价的制度性文件,评价对象只有教师,没涉及学校美育管理机构和学生,更没有从思想认识、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践活动等方面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以学生评教为主,没有从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全过程及效果等方面去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内容。评价的方法只有他评,评价的方式也只有期末考试。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没有具体的办法,缺乏建立诊断改进机制和对教师的激励机制。这严重影响了美育的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立德树人”目标下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路径

“立德树人”目标下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实现路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教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职院校应把美育工作纳入“大思政”的范畴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成立相关的美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切实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领导,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学校还应成立专门的工作管理运行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的美育工作。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美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专门的美育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切实把以美育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二)丰富教育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丰富的教育内容,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保障,美育也不例外。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美的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就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作支撑。学校要开设美学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论和审美知识。如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美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艺术鉴赏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技巧;开设美育类的实践课程,以增强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美育活动以及高雅艺术进课堂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学校应根据美育内容,建立完善的美育类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美育类的实践课等。例如将“美学基础”“美学方法”等美育类的理论课程开设为公共必修课;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文学鉴赏”等艺术鉴赏课程开设为公共选修课;将绘画、书法、摄影、插花、茶艺等相关课程开设为美育实践课。

(三)打造教育载体,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载体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外在形态,不可或缺。课堂教学活动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要让学生的美学理论知识得到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要能够娴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载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美育活动中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制度载体上,高职院校建立健全美育工作的各项教学组织、运行管理等制度,确保美育工作有章可循。在网络平台载体上,高职院校可以广泛运用微教育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高职院校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让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倡导人文精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利用校园文化宣传主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美育工作制度、工作机制,确保美育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制下运行;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杜绝功利化的错误美育思想,形成以美育德、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良好教育环境。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有美化意识:在校园规划和设计上,应充分展示校园的整体美感,体现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立德价值;在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宿舍等教育教学设施的设计、建筑、装修上,应增强美感;道路、建筑物的命名应注重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名称既有美感,也有道德感;校园的园林景观和自然景观建设,应注重其美育功能,做到人文与自然和谐、建筑美与艺术美交相辉映,使学生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环境美的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五)建立评价机制,强化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可按照“评价常态、育人为先、自评为主、以评促建”的原则[4],构建高职美育的科学评价机制。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思路,建立健全学校的美育工作评价机制,成立评价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评价考核办法,完善评价考核制度。评价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任课教师,还应包括学生以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校可从思想认识、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践活动、社会活动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学校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可把教育理念、组织管理、教学制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效果、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师发展、学生素养提升等确定为评价内容;可以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和情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高职院校在建立完善美育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应引导全校师生增强美育质量意识,促进美育的“三全育人”,提高美育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