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大赛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考
2020-03-17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朱逢杰
文/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朱逢杰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十年间,全国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不断推陈出新,参加教学大赛已然成为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参赛、备赛也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如何把控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主线与要求,以及做好一门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谈谈对参赛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旨在积极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期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大赛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明确提出学校应“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国家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行动计划的目标就是转变教育资源,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培养模式。
自2010年起,教育部、各省市教育部门和机构举办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比赛活动,其中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网龙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等。比赛不仅提升了一线教师课堂的信息技术化程度,同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通过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作用。目前,参加教学大赛已然成为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备赛也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参赛、备赛的角度谈谈对课程设计的思考。
二、如何把控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主线与要求
(一)对信息化教学大赛主线的认知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十年间,全国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在不断调整竞赛的主线与侧重点,比赛的评分目标日益细致和具体,更注重参赛作品的教学效果落地的推广性与实效性。
现行的各类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主要有以下几个赛项: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项目教学比赛。不同的举办方开设的赛项不同,要求也不尽一致,但核心主线依然是“资源信息化”,所有赛项的设计都依托在具体的课程中,以信息化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重点考查教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合理、有效、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因此,教师在设计参赛作品时应把握“资源信息化”这一要点,将资源信息化、目标数据化、环境合理化结合成一条主线,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来设计课程教学,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二) 对信息化教学大赛要求的分析
1.谨防误读“信息化”
近几年,我国的各类信息化大赛一直紧跟着国家的政策变化来调整赛事标准,从2018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正式纳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体系,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去掉了“信息化”,这一变革充分说明教学设计大赛在注重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使用的同时,更注重考查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在过往比赛中,很多教师误读文件要求,并不理解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使用大量信息化手段,甚至在教学环节生搬硬套,纯粹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盲目堆砌信息化手段会导致整个教学设计华而不实,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反而被忽略。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应当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情来展开的,我们应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是以教促学,在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不要舍本逐末。选择适量、适当的信息化手段,才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学生个体学习收益最大化。
2.精准定位“信息化”
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为例,大赛方案中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因此,这要求教师将职教改革和思政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德”字先行,好的教学设计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立德”。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深入思考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把思政理念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高尚人格。
三、如何做好一门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重点是考查教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涵盖了教学目的的设立、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情的分析、教学手段和工具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方式的制定等方面。
(一)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就是好开端
一个好的选题会让教师在参赛过程中更加出彩。在职业院校中,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侧重于讲,有的侧重于练,实践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参赛。
教学设计大赛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选择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更有益于赛场上的展示。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选择增值税的填开、税费缴纳、货币时间价值等,就比较容易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展开教学,使得赛场上的受众容易接受。
参赛的教学设计一般是2-4学时的内容,理论性过强或者是专业体系中的核心重点内容,需要承上启下讲解的课程反而不利于赛场上的讲台展示。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充分考虑:①选题内容是否容易设计相关的信息化手段,有利于展示;②选题内容是否相对独立;③选题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特色;④选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⑤选题是否为与其他选手易冲撞的热点内容。
(二)做好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不同的教学对象决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甚至决定了教学目标的高度和层次,因此,做好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年龄、知识层次以及性格上都与普通的高中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学设计应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才能设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目的明,教学目标准
进行教学设计之初,必须先理顺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目的是对本次课程预期教学结果的宽泛性陈述,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果实现程度的具体化,先有目的后有目标,教学目标要能准确地体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教师先设立本课的教学目的,根据目的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而言,教学目标一般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知识目标是认知领域的目标,能力目标主要针对的是行为领域,职业素养目标应体现上面所提及的“立德树人”理念,将其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去。三维目标之间应相互递进与深化,参赛教师切忌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认知体系的一致性。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实效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首先,教师要厘清相关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堂课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的要求或者学习的结果,是本堂课全面的、完整的内容;而教学重点一定是在目标中最重要的部分。目标与重点有重合很正常,但是目标与重点应当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其次,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因果关系应明确,不能只注重教学方法的阐述。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应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逐层击破,不能只是为了比赛而做华丽的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通过时间线索递进深化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要结合学情分析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由于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所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仍然要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当地运用多种载体,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正如前文所述,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应有的放矢,适可而止。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考核与评价方面应该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软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测试,打出客观评判分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来体现评分的人性化。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可以塑造多面立体的学生形象。总而言之,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依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淡化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舞台上,学生才是真正的舞者。
四、关于提升信息化教学参赛能力的反思
首先,仍需不断加强教师自身基本功训练。如规范教学设计撰写,时刻关注时事政策和国家最新文件,特别是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方面的信息,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
其次,教学设计的选题应注重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进行对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社会现状,将前沿的知识技能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将教学过程与专业实践过程相对接,着重突出职业技能的实效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最后,应注重课程的实效性与推广性。教育部自2010年以来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大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教育部为了推进比赛成果的转化,促进优秀经验推广,在2019年委托教职委征集了前九年的优秀作品。这充分说明教师参赛的作品应当具有课堂实效意义和推广性,只有这样才能把优秀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