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

2020-03-17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崔艳华于洪霜

广东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冠军中华

文/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崔艳华 于洪霜

一、引言

中华体育精神体现中国体育人的底气和骨气,是体育人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体育运动员始终坚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和使命,传承体育的好传统,弘扬磅礴的体育正能量,为打造中国体育强国梦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体育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体育强国梦”、助圆“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体育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教育,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重任,从而激发起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两者在塑造良好的体育精神文化氛围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中华体育精神的科学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根据现实情况,把体育行业不同时期在不同项目上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进行凝练升华,并把其系统化、条理化,提炼成中华体育精神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传承体育报国红色基因,助力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建设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中华体育精神”是由“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为国争光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体育实践中,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的就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个人表现,不仅代表了自己的成绩,更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和实力。因此,运动员的心中都是满怀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用自己的乐观和毅力为祖国赢得了一枚枚弥足珍贵的奖牌。

2016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1]

2.无私奉献指的是不计得失的大公无私精神和崇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冼东妹是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两届奥运会柔道项目的冠军,她因伤病多次退役,又为了国家荣誉多次选择复出,2007年冼东妹的孩子出生刚3个月,她就毅然返回国家队刻苦训练、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终于成为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妈妈。在冼东妹身上体现了体育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3.科学求实是一种崇尚科学、求实奋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

科学求实精神源于传统的行文化,从儒家文化中衍生而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都是极其冷静、清醒和客观的,体育也向来格外重视用行动说话,用行动来展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与自强不息的气节。

中国体育的科学求实体现在中国人对自我现存条件和状况的不满足,而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在体质上也许不够强壮,但在技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方面占优势。很多体育项目如乒乓球、跳水、体操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发挥中国体育人的优势,弥补身体机能上的不足,来实现扬优势、补短板,实现创新发展。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经指出,“希望对运动进行种种限制就如同追求乌托邦的梦想。技艺高超的运动员所需的是超越的自由,这正是向他们提出更快、更高、更强口号的原因,也正是那些勇于励志打破纪录的运动员的法宝。”科学求实也表现为中国体育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近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依然坚持不断创新并掌握核心技术,马龙、许昕、陈梦、刘诗雯等一批年轻队员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可以说,中国乒乓球常胜之道就在于坚持不断创新。

4.遵纪守法体现了严于律己的道德作风

为保证体育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运动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惩罚一切不合规则的非法行为,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体育竞赛的前提是参赛者要忠诚守信,若不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如服用兴奋剂等将遭到取消参赛资格的处罚,以维护体育比赛的信用和权威。

5.团结协作提倡的是互助友爱、以大局为重的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

中国体育倡导团队精神,注重团体协作,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以高度的职业感最大限度地协调和配合,齐心协力形成坚强合力,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拼搏。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世界杯冠军,这不仅得益于“铁榔头”郎平教练的有力指导,更取决于每位女排姑娘尽心竭力、高度敬业的协同意识,正是女排队伍团结一致的高昂斗志成就了冠军的诞生。

6.顽强拼搏是奋斗不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20世纪60年代,国家物资极其匮乏,中国登山队不畏千险万阻,队员刘连满发扬“人梯精神”用肩膀做梯子将队友送上去,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壮举。登山队攀珠峰的英雄行为作为“精神原子弹”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迸发出战胜困难的强大决心和毅力,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吓不倒、压不垮”的精神支撑。

三、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1.用榜样示范法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承体育报国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思政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的光荣使命。“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向全社会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涵养起阳光健康、乐观进取的体育文化。因此,用正能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体育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榜样示范法是通过展示富有感染性的英雄模范事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为学生树立生动、直观的标杆,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激起情感共鸣,增强信念意志,促进知行转化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榜样示范法将体育正能量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壮美新中国峥嵘七十载,中国体育已走过七十年辉煌之路。回顾70多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无数的体育健儿用自己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演绎了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历程,在他们的身上折射出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满满正能量。

20世纪50年代,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铮铮誓言不仅激励了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健儿,同样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容国团常常说,“人生能有几次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就要拼搏,争取胜利。”1959年,容国团终于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战胜了对手,为祖国获得了中国乒乓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当了教练之后,他又率领中国女队夺得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团体冠军。这“三个第一”,生动地体现了这位体坛名将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和如宝石般坚毅的品质。

60年代,在面临缺乏经验、装备落后、苏联单方面宣布退出联合攀登行动等重重困难下,中国登山队艰难登上珠峰,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夙愿,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的壮举,也创造了属于中国登山人的“登山精神”。风霜染白了登山队员们的发际,虽然登山给他们的肢体留下了残缺的痕迹,但谈起那次一生难忘的登顶经历,队员们却依然自豪、心怀满足。“就为争这一口气,我们玩了命也要登上去!”回忆往昔,队员们话音依旧铿锵有力。他们攀登的不仅仅是世界最高峰,更是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为什么要登山?登上去,为了荣光!攀登精神,永不磨灭,这是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更是不忘初心的坚定理想与信念。

70年代中国跳水队所向披靡,在世界大赛上攻无不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人的霸气风采;“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

80年代,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开创了历史先河;中国女排创造五连冠的奇迹,其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了整个中华民族,世界为之惊叹。

90年代,中国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这是亚运会首次落户中国。中国代表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夺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从而确立了中国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中国体育更是蓬勃发展,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体操、射击、游泳、柔道、跆拳道等都是中国的优势项目,特别是中国女排再夺里约奥运冠军,创造了奇迹,更振奋了人心。中国女排永不言败、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英雄事迹就是对中国精神最好的诠释。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精神可以点燃学生的爱国心和强国志,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思政课程中,通过一个个励志感人的故事,引导他们汲取榜样力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发他们为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巨大潜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

思政课教师在讲述体育正能量故事时要创新方式方法,要深度挖掘学校自建校以来形成的体育报国红色基因,可以将党史、国史、体育史、校史紧密结合讲好中华体育健儿顽强奋斗的拼搏故事;运用温暖明快的体育图片、经典贴切的体育案例和震撼心灵的体育影像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爱国主义影片观看环节,可以给学生播放体育爱国电影,例如《夺冠》《攀登者》《激情跳水梦》《叶问》等等,因势利导,既向他们播撒了爱国的种子,又传承了体育精神的红色基因。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发挥课堂教学的讨论作用,让学生思考作为当代青年体育人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传承体育报国的红色基因。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大德育”化身为“小水滴”,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滴灌”,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熏陶。

2.把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4]习近平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思政课堂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高地、知识园地。中华体育精神倡导超越自我、崇尚成功的价值追求,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和“终生体育”的长远目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持续推动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中华体育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发展,并继承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价值理想和追求;其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自信、团队合作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需要体育生力军们去弘扬和传承。因此,需要把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中来开展思政课教学。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重视的就是要和学生讲清楚中华体育精神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源泉。中华体育精神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自信、团队合作精神等深层次的思想源泉都是传统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是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源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认为每个人都要修身养性,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生规划。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育人的使命就是要“天下兴亡,体育有责”,表现出要为民族和国家争得荣耀,这与儒家提倡的爱国主义传统是高度吻合的。

英雄主义精神主要源于传统文化,其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的“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崇高的义,不害怕死亡、不苟且偷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达出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难能可贵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持久不懈的奋发努力,表达出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自强精神。乐观自信精神主要源于传统文化。孟子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传统文化认为困难、挫折等本来都是人生的应有课题,重视挫折、困难对磨炼意志的价值。

团队精神主要源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整体本位的家族文化。每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团队,由不同的家庭组成一个大团队,再向外扩展,就组成“国家”这个最大的团队。“‘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儿女也将‘知道怎么样爱国’作为做人最大的事情。”[5]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3.开展冠军论坛、冠军党课等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激发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6]

体育院校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就是体育冠军,学生崇敬冠军身上的风采,敬重冠军身上的精神,仰望冠军身上的光环,渴望走近冠军、成为冠军。冠军论坛、冠军党课等活动主要是由冠军讲述自身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特别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艰难困苦过程,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奋斗激情和勇气信心。冠军论坛、冠军党课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冠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冠军一路成长的奋斗历程,搭建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桥梁。冠军论坛、冠军党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注重课堂的参与和互动,用学生喜爱和接受的方式,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体育与德育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打造了一支由冼东妹、杨景辉、胡恩勇等奥运冠军运动员和教练员组成的思政课冠军教学团队。他们常年活跃在思政课舞台上,与学生面对面,打造了“冠军论坛”“冠军党课”等品牌教学栏目。这些奥运冠军有的是毕业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有的是后来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工作,他们的课都深受学生喜爱。

在课堂上,他们深情回顾自己的体育人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白,通往体育的成功之路虽然充满荆棘,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但是阻挡不了体育人对于梦想的满腔热情和追求。倡导要有家国情怀、要有规则的赢、有尊严的输;成功没有捷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7]

冠军论坛、冠军党课让学生在沉浸中领悟,在领悟中感动,在感动中不断激发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在冠军课堂上,学生与冠军的互动比较热切,他们或切磋专业技能,或交流对于体育的感受心得,或分享欢乐与忧愁,或高歌爱国歌曲等等,现场氛围持续热烈,课堂效果显著。

冠军论坛、冠军党课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育人氛围,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参与者”转变为中华体育精神的自觉“践行者”,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冠军中华
抢跑“抢”来的冠军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