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17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李进豪

广东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题组名师职业道德

文/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李进豪

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懂做人、会做事”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随着职业技能竞赛的深化和1+X证书的引领,中职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准职业人,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工作需要和热点问题,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例,探讨如何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进行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

一、概述

(一)名师工作室

1.基本框架

(1)人员组成

主持人+导师+职业教育专家+企业专家+特邀成员+教学团队+优秀毕业生。

(2)主要抓手

产教融合+理念创新+校企合作+课程置换+跨界整合+模式重构+AES(经验积累与分享)+研创中心+真实项目。

2.教育教学理念

浸润书斋守初心,基于“多维度竞争力+能力组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稀缺竞争力,做一位让学生值得怀念的教师;产学研创担使命,基于创新理念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

3.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

有优秀的思想品德,懂做人,会做事,会创新。横向上有宽泛扎实性,纵向上有精准娴熟性,就业有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创业有创新能力,升学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方案

1.核心内容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为目标,通过升华形成可供学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库,基于PDCA构建一种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教育途径,总结提炼可供借鉴的典型教育案例。

2.总体方案

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优势与资源,跨界、创新、重构,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库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项目、STEM项目、课堂教学、教科研项目等为载体,通过专项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方式有效地开展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

二、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库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可供学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库。其中,名师成长案例,旨在展示如何成为一位被社会肯定的优秀职业人;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旨在展示如何成为一位让人值得怀念的优秀职业人;优秀毕业生成长案例,旨在展示一种可触摸、可实现的成长之路。无论是哪一种案例,都是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一)名师成长案例

1.《有志者奋斗无悔,青春更显光彩》,广东省教育厅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获奖作品,课题组。

2.《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那点事》,广东省技工院校庆祝建国70周年宣传作品征集获奖作品,课题组。

3.《今天,我们如何为人师》,广东省教育厅师德主题征文获奖作品,课题组。

4.《课堂细节见师德》,广东省教育厅师德主题征文获奖作品,课题组。

5.《您在我心中最美》,广东省教育厅师德主题征文获奖作品,课题组。

6.李进豪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教科文卫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课题组。

……

(二)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

1.《一个都不能少》,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课题组。

2.《做一位值得学生怀念的班主任》《新时代魅力中职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指导教程》入选案例,课题组。

……

(三)优秀毕业生成长案例

1.用兴趣点亮职业之路,课题组。

2.树立职业目标是奋斗的起点,课题组。

3.传承工匠精神的理念,课题组。

4.爱拼才会赢,课题组。

5.工作就是一场旅行,课题组。

6.基层村干部,课题组。

7.学海无涯苦作舟,课题组。

8.因为专业所以专注,课题组。

……

三、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教育途径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课题组发现:基于课程置换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有成就感;基于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案例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可触摸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有获得感;基于能工巧匠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时效性高,让学生有共情感;基于名师工作室缄默知识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在无形中豁然开朗;基于名师工作室STEM项目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准职业人,让师生都有幸福感。

(一)基于课程置换的职业道德教育

校企深度合作,在课程置换中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合力育人,职场上的“磨炼”带给学生的是改变和收获,是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实践证明,基于课程置换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育人方式。案例:作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信息技术专业群与广东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共同开展课程置换,以“在线信息服务”项目为抓手,在职场中双师育人,学生满意度高,企业认可度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明显。

(二)基于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教案,渗透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渗透于专业技能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于考核,渗透于有形与无形的载体。实践证明,基于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隐性、不可或缺的育人方式,主要切入点有:在课堂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在课堂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课程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奉献的精神,在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素质等。案例:在特殊时期的线上教育中,李老师实施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在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涌现了许多“小老师”,小老师在线上热情地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在课堂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分层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各有所获,在困难面前都能迎难而上,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明显。

(三)基于案例的职业道德教育

无论是名师成长案例、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还是学长的优秀案例,都是可供借鉴的成长案例,可以让职业道德教育变得直观、实在,让职业道德教育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其中,学长的优秀案例更是一种可触摸的行动计划,可以“借鉴”着一步一步前行,让学生最有获得感。实践证明,基于案例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育人方式。案例: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通过学长的优秀案例展示对软件1701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走出迷茫与低落,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自卑,如何对待升学和就业,如何面对职场机遇与挑战,如何做一位阳光的中职生。其中,一位传统意义上被评价为“后进生”的学生,在班主任的耐心引导下,创业成功且幸福感非常强。

(四)基于能工巧匠的职业道德教育

能工巧匠进课堂,在教书育人方面常常是事半功倍。能工巧匠除了能让学生掌握最新知识与最新技能外,常常会无意识地渗透行业职业道德,以身示范,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学生的行业职业道德。实践证明,基于能工巧匠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时效性高、最能让学生信服的育人方式。案例:名师工作室的企业专家亲自给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学生上“职场第一课”,其敬业的态度,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履历,可圈可点的奋斗之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哲理:先做人后做事,学会“吃亏”才能走得更远。课堂上,无论是学生渴望的眼神,还是积极的互动,都在诉说一件事:育人效果好。能工巧匠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最能让学生引起共鸣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

(五)基于名师工作室缄默知识的职业道德教育

缄默知识是一种隐性但却能产生深刻影响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实践证明,基于名师工作室缄默知识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无形的、能让学生豁然开朗的育人方式。案例:工作室简介,述说的是教学团队的过去,述说的是对未来的憧憬,树立的是一种榜样,能让学生明白如何以德为先一步一步走向精彩;工作室的绩效目标,绘制的是一幅开拓进取的画面,谱写着无悔的青春,可以让学生明白初心,明白面对挑战时必须迎难而上,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天的奋斗就是明天的骄傲。

(六)基于名师工作室STEM项目的职业道德教育

名师工作室的STEM项目主要是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创新。实践证明,基于名师工作室STEM项目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能让师生都有幸福感的育人方式。案例:基于完成品的项目教学模式凝聚了名师工作室多年的研究成果,旨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其中,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监测与预警、小程序开发与应用等都是工作室典型的STEM项目,育人效果明显。在技能周的展示中,学生专注的投入和喜悦的眼神就是最有效的佐证。

四、教育案例

(一)概述

班级:网络技术1802。

学生总人数:40(其中1人休学,当天1人病假)。

平台学习人数:40。

线上教育时间: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56节。

学习模式:在线+线上+线下(学生自主学习),特殊情况允许错峰学习。

实际参与人数:40。

(二)基于渗透与缄默知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线实时互动时,在“导学案+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互助互帮,在思考与探索中前行,在探究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在困难面前如何迎难而上并学有所获,在成就感中基于渗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线上教育中,教师注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通过“教学资源组合+教学艺术”让学生于无形中学会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以生为本中基于缄默知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的放矢,教师充分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让两位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也能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实现了“一个也不能少”,从心灵深处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践行名师工作室的育人理念,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日记,并于当天晚上反馈给全班同学,强化育人效果,基于“欣赏+激励”用一个真诚的灵魂感召另一个灵魂。

(三)教学日记:一个也不能少(节选)

1.节选1:特别表扬

最佳助教奖:王同学;最佳好人奖:林同学;最佳奉献奖:麦同学;最佳表现奖:陈同学;最佳语言奖:万同学;最佳男二号:刘同学;最佳友情奖:苏同学;最佳学习奖:陈同学。

特别表扬的理由:王同学全程对同学的困惑进行在线辅导,林同学主动帮助没有电脑的同学完成心愿,麦同学主动联系因故未能按时参加线上学习的同学,陈同学线上学习表现出色(课堂教学的正反馈催化剂),万同学主动活跃课堂值得表扬,刘同学在线学习可圈可点,苏同学在请病假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参与线上教育,陈同学在休学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并完成作业。

2.节选2:班主任留言

从任课老师处获悉,苏同学(病假)等都参加了今天的线上学习,特别是陈同学在休学的情况下也坚持参加线上学习。

3.育人效果

同心同行共成长,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力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互助互帮,诚实守信,自爱自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有所获。基于相互激励提升了技能竞争力,基于欣赏让学生有成就感,基于团队精神实现了“一个也不能少”。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想走得快,请一个人走;想走得远,请一起走。

五、效果案例

(一)教学评价案例

1.简介

课程:AS程序设计。

主讲:工作室主持人。

时间:特殊时期的线上教育(2020)。

2.教学评价(摘录)

课程资源完整、丰富,包括基础资料、学生作品、参考文献、导学案、课件、教师自行录制的微课、设计代码、素材、作业等。课程精心设计、职教功底深厚,渗透课程思政,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全面发展。重点难点把握准确,任务、项目驱动,科学分解教学任务,分层教学,开放思维,分类指导,综合应用,成果展示分享。微课实用、高效。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实际,学生可因时因势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好,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平台功能应用得当,教学效果好。信息化教学水平高,拓展链接名师工作室。

(二)学生成长案例

1.个人简介

林同学,信息技术专业群网络技术1602班优秀毕业生(中职),现就读于信息技术专业群高职专业学院软件技术1901班(高职)。

作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和广东省教科文卫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优秀学生代表,无论是中职阶段还是高职阶段,该生一直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与试点工作,践行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学生角度在反思的基础上协助工作室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

2.代表性业绩

(1)广州微潮文化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法人:信息技术专业群网络技术1601班优秀毕业生蔡同学),中职顶岗实习阶段。

(2)辰美国际艺术教育2019年辰美班服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高职阶段。

(三)专业群成长案例

1.教学成果

基于学业导师制提升中职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在校生规模

无论是2018级还是2019级,信息技术专业群都超计划完成了招生任务。其中,2019级的高职专业学院招生完成率为121%,该业绩被写入合作办学高职学院的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3.分享

作为报告人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2019年的两次省级专题讲座中均分享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效果好。

六、结束语

教育是以一个灵魂感召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是同向同心同行“共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真谛在于从心灵深处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在于激励、鼓舞和欣赏,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真正构建与延伸。教育的魅力在于静待花开,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明白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职业道德教育,正在助力信息技术专业群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成效明显。

猜你喜欢

课题组名师职业道德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