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如何让德育“有料有意”

2020-03-17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孙慧娜

广东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问卷德育中职

文/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孙慧娜

德育是一个亘古至今的话题,自古以来,中西方都十分重视德育,但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自媒体最早出现在美国,到了我国,以QQ、论坛、微博、微信、抖音、贴吧等形式遍地开花,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作为青春少年的中职生,自媒体在他们中的普及率非常高。那么,如何借助全媒体技术,让德育变得更加有料有意呢?

一、从数据看自媒体下的中职德育

2019年9月至10月中旬,我们组织了涵盖广东省内14所中职学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使用自媒体种类、用途,使用时长等,以及各学校自媒体应用于德育教育的现状,总体来看:

1.从问卷的发放回收来看:智能手机在中职生中的普及率达到98.23%。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电子问卷的回收率,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我们按班发放的电子问卷,初步统计发放了60个班,按每班40人预计,理论应收回问卷2400份,但实际只收回1757份,问卷回收率为73.21%,仍有26.79%的学生未参与问卷调查。结合访谈,不难发现,不少中职生谈“学”变色,即使以非常便捷的方式参与三至五分钟,也不想完成。这也间接说明不少中职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消极的,特别是在说教色彩较浓的德育领域中,更需要加大力度,拓宽路径去渗透。

2.从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自媒体使用频繁,在总计1757人次的统计中,仅有62人从未使用过自媒体,使用自媒体的人群中有1496人约85.14%的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甚至使用频次3次以上,这也为推广自媒体下的大德育提供良好介质基础。在关于学校是否有必要专门开辟一个自媒体平台方面,约有52.13%的学生选择完全有必要;在关注与浏览转发学校自媒体平台方面,有746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会,也有868人选择会看内容而定是否转发,只有143人选择不会。随机抽访的教师则100%表示支持学校搭建自媒体平台,在广大师生中推广使用。调查显示,师生对学校专门的自媒体平台还是比较期待的,学校在德育中运用自媒体平台也大有可为。

二、自媒体在中职德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中职德育,是端正学生思想,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阵地。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机构、专家学者、一线中职教育工作者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中职德育实践,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给中职德育带来了巨大变革和挑战。在自媒体运用于中职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1.自媒体内容多而杂,给学生受众的接受与传播带来一定困扰。作为泛联系的一代,中职生的朋友圈、个人自媒体账号、关注的公众号等繁杂无比,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学生发布的内容变化多样,在自我内容公开方面,涉及美食、心情、旅游美景、朋友聚会等内容占90%以上,假设每个学生有100个朋友,每天每人在朋友圈发一条信息,传播内容的叠加效应就达到了100^n效应,日积月累将是非常庞大的量。个别学校有时会为了方便管理,限制网络、智能手机、自媒体的使用等也偶有之。

2.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与德育内容主题的契合度有待强化。自媒体作为德育的新兴载体,其灵活方便、内容丰富、体量磅大的特点,很容易获得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认可。但有时为了侧重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参与度,所选自媒体内容与德育内容主题联系松散,德育渗透边缘化。有些德育导向性不强的自媒体信息,也大量充斥其中,久而久之,自媒体成了“花边新闻”“佐餐配料”“提神剂”等。

3.教师强化推广的自媒体内容,存在着“消化不良”现象。不少教师根据教材和实际需要选择推送的自媒体内容,在学生中受欢迎度并不高,点击率也不高。原因可能是自媒体内容太深,学生理解不了;可能与学生的观念、想法相悖,不想接受;可能是学生单纯地不想接受“官方权威”的论调。

4.学生对自媒体的选择接受有着强烈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学校对自媒体的教学推送并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往往输送的是“千篇一律”的内容和形式。反观学生,虽然同处一个年龄段,都以专业课和文化通识课交互学习为主,但由于所学专业与个人喜好不同,在对自媒体的选择接受上,会出现不同,有喜欢玩抖音、快手的,有喜欢刷微信的。但在倾向性选择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与随意性,遇到自己喜欢的自媒体形式和内容时,接受度较高,如果内容不合自己“胃口”,往往简单粗暴地拒绝。

三、自媒体如何让中职德育有料有意

把自媒体引入中职德育,在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式上都有非常积极的实践意义,如何通过自媒体,让中职德育有料有意呢,笔者认为:

1.让自媒体融入渗透到一切德育活动中,构建大德育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方显有容乃大。自媒体运用于德育实践,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尝试把自媒体运用于常规,融入基础课、专业课及一切教育活动中,尝试构建自媒体视角下的立体化德育大讲堂,通过自媒体把德育元素融入课堂与实践。比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主题课,如果把课堂搬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拍每一个感人瞬间,然后通过学校论坛、微信群来分享,学生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通过自己的参与体会、整理编辑,在理解主题教育上也会更加积极。

2.通过自媒体手段深化、活化、悟化课堂,强化德育渗透,才能凸显本真。对学生德育的全方位渗透,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仅仅简单引入自媒体就试图达到德育的功能,还是不够的。自媒体应该只是德育渗透的一个灵活多变的手段,只有把这个手段不断地优化强化,依靠自媒体的多元优势和磅礴体量,把自媒体作为一个教学实践利器,把德育大课堂深化、活化、悟化,才能凸显德育的实质。在学生产生德育困惑时,引用一段身边小视频,让学生从观察中感悟是非对错;在学生对德育内容感到空洞时,采用自己或他人的自媒体视角,撷取生活中的实体片断,探明感知具象……都不失为积极而有效的尝试。

3.传播有温度、有深度、有角度的自媒体内容,让德育更鲜活。在自媒体的内容选择上,即使是同一个德育内涵的重复渗透,也可以结合所处的不同情境、不同时间,采用更新颖、更具时效性的自媒体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可以尝试贴近专业视角,开拓具有专业特色的自媒体内容;结合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采用深浅不一、角度独特的自媒体内容;按照人本主义思想,为学生构建有温度的自媒体内容等。

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德育也无处不在,通过德育的施教者、受教者和自媒体的有机融合,把枯燥空洞的德育理论具化,把严肃疏离的教育手段时化,无疑将对传统德育的内涵延伸、课堂德育的无限延展,人人都是自媒体、师师都是德育人提供新的参考。

猜你喜欢

问卷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问卷网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问卷大调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