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厦门港城耦合绿色发展研究
2020-03-17左世萍
左世萍
(集美大学 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0 引 言
有关港城绿色发展的研究最早起于Brooke,他将绿色理念运用于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的构建中,并对影响港口建设的因子进行总体性的分析。杨山和潘婧根据SD原理和方法,建立港口与城市耦合的PU-SD模型,解剖港城耦合系统多重反馈机理和各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乔文怡等以连云港为例,根据SD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连云港港城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港城耦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等问题。
1 问题描述
在港口型城市中,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本文选择以港立市的厦门为研究对象,将绿色GDP引入系统动力学中,构建了港口城市耦合系统的SD模型,选择第二、第三产业进行研究,通过变换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港城建设用地比例系数等参数,模拟港城耦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港口城市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最大化。
2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2.1 因果反馈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结构分析和功能模拟统一的仿真。根据系统分析协调原理,将港城系统分解为港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土地资源子系统4个子块,并建立因果反馈流程图(如图1)。系统流图不仅要确定状态变量、速率变量、常数等,还可以将系统结构、动态特征表示出来,各个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内部之间的具有关联作用。
图1 因果反馈流程图
2.2 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
根据港城系统的因果反馈流程图,结合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从港口、经济、环境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反映出港城绿色发展的耦合交互作用。
基于港口、经济、环境、土地资源子系统,构建港城可持续发展仿真模型(如图2)。模型包括4个状态变量,6个速率变量,10个辅助变量,19个参数,4个常数(港口用地供给初始值、港口通过能力初始值、城市GDP初始值、污染物量初始值);模型由21个微分方程组成。
图2 系统流图总图
2.3 模型参数确定
本文模型以2007年为起始年份,2020年为终止年份,模拟步长设置为0.625。数据来源于《厦门经济特区年鉴》、《中国港口年鉴》、厦门市港口管理局、厦门航运交易所、厦门港务年报以及厦门环保局官网。本文基于实际数据,主要采用线性回归、算术平均等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合理取值。
3 模拟结果与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厦门市第二产业比重为47.02%,第三产业比重为51.98%。因此对二三产业比重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5%,分析二三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如图3、4所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5%、第二产业比重减少5%,厦门GDP、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幅度都比基本模拟和三产减少5%、二产增加5%的更高。如图6所示,三产增加5%、二产减少5%,使得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幅度比基本模拟要小,而当三产减少5%、二产增加5%时,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幅度比基本模拟要高。
图3 产业调整-GDP变化图
图4 产业调整-港口吞吐量变化图
如图5所示,同时变换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和港口建设用地比重系数,二产减少5%、港建比重减少5%的曲线,和三产减少5%、港建比重减少5%的曲线下降幅度接近,这两条曲线均使港口用地供给下降幅度,较之基本模拟和另两条曲线而言有所减缓,而三产增加5%、港建比重增加5%的曲线走向,与二产增加5%、港建比重增加5%的曲线相差不大,其港口用地供给比基本模拟下降幅度更快。
图5 港城耦合变化图
图6 产业调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图
综上,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提高GDP、吞吐量,减缓厦门港城土地资源的冲突,并且会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究其原因,是因为三大产业的货运生成系数不同,货运量与产业值相关联,通过分析可得,一产货运系数为-0.016 2,二产货运系数为-0.243,三产货运系数为1.624,显然,三产货运系数高于二产货运系数,因此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会大量的物流需求,从而货运量会增加。同时,厦门是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旅游型港口城市,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港城土地耦合,会减缓港口土地供给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1)本文在环境和经济之间引入了绿色GDP,通过调控模型中各参数变化进行模拟,结果显示: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绿色GDP得到了显著增长,呈现出高绿色经济收益的态势;②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环保投资,绿色经济收益与仅调整产业结构相差不大;③如果只调整产业污染物排放系数,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趋势减缓不明显;④在港口减排中,环境污染会降到了最低,但港口收入会减少。
(2)厦门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在发展中应注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多赢,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自由贸易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在两岸陆海联运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