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护策略

2020-03-17虞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依从性

虞向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之间的新型治疗方式,具有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限、可重复治疗的优势[1]。但多数患者由于长期治疗病情迁延不愈,加之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导致心理与行为耐受性减弱,为解决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问题,本研究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防护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B超、甲胎蛋白等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且符合介入放射性治疗标准;预计介入治疗术后存活时间≥12个月;语言、意识、智力正常;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家属同意且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肝脏移植和肝切除术等不符合手术治疗标准;合并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50~69岁,平均(60.03±7.59)岁;首次介入治疗52例,曾行2次及以上介入治疗34例。

1.2 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支付方式、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相关资料,由2名护理人员当场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100%。

1.3 评价标准 (1)治疗依从性。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内容包括介入治疗、不良生活方式、定期复查3个维度共12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1~4分制评分,总分12~48分,12~35分为治疗依从,>35分为治疗不依从[2]。(2)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1~4分制评分,≥20分为高社会支持状态,<20分为低社会支持状态[3]。(3)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评价,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积极应对方式包括积极面对(8~32分),消极应对方式包括回避(7~28分)和屈服(5~20分),哪种应对方式评分高则说明采取该种方式越多[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 本组86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者55例,其余31例治疗不依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个人月收入、支付方式、并发症种类、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月收入、文化水平、社会支持、疾病认知水平、应对方式是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依从性指患者按医师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本研究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31例治疗不依从,占比36.05%,治疗依从性差可延误病情,危害生命安全。

3.1 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月收入。介入治疗需多次重复治疗,且治疗后短期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体能不如以前,无法胜任要职,导致经济收入水平下降,除此因素外,还与医疗机构提供的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存在直接关系[5]。介入治疗后需要长期服用保肝、抗病毒、抗肿瘤药物,导致治疗费用增加,而在收入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保证生活硬性开支后,疾病治疗费用有所降低,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6]。(2)文化水平。低文化水平的患者无法理解医护人员讲解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原则、疾病检查诊断[7],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治疗建议表示拒绝,且部分听信“迷信”、“偏方”等,私自应用药物,导致认为现有治疗方案对自身疾病治疗无效,影响坚持治疗依从性[8]。(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成员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家庭成员是主要的支持来源[9],患者患病后除需给予经济支持外,还需关心、体贴和照顾患者,增强其被爱和自尊的感受,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10]。(4)疾病认知水平。疾病认知水平与文化水平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高中及以下的患者自主搜索疾病知识能力下降,对互联网上不科学的报道分辨能力低,对疾病治疗期间突发性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加重病情[11]。(5)应对方式。介入治疗为创伤性操作,治疗同时可出现肝区疼痛、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等,部分应用疼痛药物可缓解症状,但症状仍出现频发性或持续性,影响休息、工作、生活、活动,导致焦虑、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甚至认为临床治疗对疾病无改善,采取放弃或间断式的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治疗依从性[12]。

3.2 防护策略 (1)个体化健康教育。责任护士结合患者职业、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原则、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及自我护理等相关问题,增强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13]。(2)纠正不科学观念。责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尝试性询问对所谓“偏方”、“迷信”等观点的看法,并纠正其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观点,告知采取不科学治疗方案后的危害。(3)负面情绪疏导。研究显示[14],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责任护士应了解患者各种需求,如疾病信息需求、心理需求等,为其提供必需的社会支持与帮助;指导患者如何转移注意力,如看书、看视频、看报、运动等,增强其对积极事件的向往;鼓励同伴交流,充分调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4)家庭支持。责任护士应主动与家属沟通,告知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同时要以良好心态、积极态度鼓励、支持患者[15]。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癌依从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