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家风张澜的
2020-03-17祁建
文/祁建
张澜一生为官,廉洁自律。他写有座右铭“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毛主席曾经感叹:“表老啊,您就是一面旗帜,插在哪儿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表老”。
家风清廉
民国初年,张澜任川北宣慰使,应酬从不开支公费,因而欠了一身债,离职时还是其母亲卖掉了仅有的八亩薄田才偿清债务。张澜任四川省省长时,夫人刘慧征仍在南充乡下割草、放牛、养猪、种田。张澜担任民盟主席期间,无论在重庆、成都或上海,均借助友人居所,生活上还需接受当时在民生公司工作的儿子每月150元钱的接济,用以维持日常生活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澜被蒋介石监禁于上海虹桥疗养院。当时,他的生活十分清苦,虽然他手上有一笔1700多万元的巨款,但这笔钱是民盟的活动经费,作为民盟主席的张澜即便有权动用,张澜也没有挪用分厘。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张澜一如平时,穿着一身旧布长衫就上了天安门,以致毛主席都笑着对他说:“表老,你太俭朴了,现在你是国家副主席了,还是应该穿好点。”开国大典后,毛主席派人专门为张澜送去呢中山装和大衣,张澜舍不得穿,放在箱内长期保存,死后还给了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身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安排他住进了一所位于复兴门嘉祥里的宽敞平房,他在京的三个子女从来没有进去住过,而是住在自己单位的小房子内。中央人民政府也为他准备了一辆专属轿车,除他因公外出使用外,家里的人从来都被不允许用这辆车,而是乘公共汽车。
张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他的大女儿张茂延希望父亲向有关部门打招呼,把她分配到农科院或外事部门工作,而她得到的却是前述“四勉一戒”那样的批评教育。张澜的二女儿张继延在东北学习毕业后,希望能通过父亲的关系调回北京,也受到父亲的严厉责备。
爱国爱党
张澜的一生是追求民族独立、爱国爱民的一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在抗战时期,他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当中来,为自己民族的解放到处奔走、呼号。特别是在皖南事变爆发后,当他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铲除异己的做法是民族国家的大不幸,会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时,他认为应该形成一个中间派的集团,来协调国共之间的冲突,力促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于是他积极奔走,在1941年3月19日,参与组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被推举为第一届民盟中央主席,在他的领导下,民盟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澜在信中经常告诫长子张乔啬要为人民服务,要为新社会、新国家奉献一生。张乔啬秉承父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驻华盛顿物资供应委员会专员,期间他在华侨知识界进行宣传,联络爱国华侨反对美国军事援助国民党;在报刊上撰文批驳美国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恶意诽谤。1949年11月,张乔啬带领全家在重庆北碚,举着自己用了几个晚上缝制的五星红旗,迎接解放。
1936年,张澜多年杳无音信的次子张崿突然回家,张澜欣喜若狂,他没有想到这个他一直牵挂的儿子,已是中共旅德书记。原来张崿已在1926年入党,从北京大学学习后又到德国求学,在旅德的支部做支部书记,后来又到苏联,在第三国际做宣传部长,当时他回家也是为了执行任务,第一是保护一些同志,第二是恢复川北的地下党组织。在儿子身上,张澜第一次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两年后,年仅30岁的张崿因病去世,张澜悲痛不已,但短短两年的相聚,使张澜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胸中也多了一份对儿子的怀念和对共产党的崇敬。
张澜的蜡像
刚正不阿
抗战时期,张澜担任过建华中学的校长。有一次,学校训育主任在纪念周会上给学生讲话提到“蒋委员长”四字时,学生马上变稍息为立正,张澜怒斥道:“你们在做什么?提到中华民国不立正,提到中华民族不立正,真是岂有此理!”师生闻之,均为校长的大义凛然而肃然起敬。
张澜的敢说敢言之性格,也在后代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嫡孙张广华在中央民族大学工作20多年,如果看到学校哪方面的决定或措施有不合理之处,即使面对校长也是据理力争。张广华说:“我们看见不合理的就要说,这是跟我爷爷学的!”
《人民日报》曾高度评价了张澜的高尚品德:“张澜始终保持着无私的品质。这种宝贵品质,他自己叫做‘无欲’。用毛泽东的话,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言行一致,生活艰苦朴素、生平极为注意自我修养,是一位热诚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张澜的后代都传承了爷爷张澜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优良品格,皆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成为了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