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应用研究
——以产粮大县河南省新乡县为例

2020-03-17安昭丽蒋和平杨东群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标准化小麦农户

安昭丽, 蒋和平, 杨东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009年,我国针对《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出了落实方案——《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主要从面积、产量、商品率、集中连片和水资源五大方面考虑,在13个粮食主产区选出680个县(市、区、场),在11个非粮食主产省(市、区)选出120个县(市、区),共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进行重点建设,产粮贡献率达到78%以上[1]。为了推动产粮大县发展,国家采取了很多鼓励方式,如2010年以来对进入前一百的超级产粮大县重点奖励,采取“谁滑坡、谁退出,谁增产、谁进入”的动态调整机制[2]。产粮大县的发展对国家严守18亿亩(1.2亿hm2)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粮大县的粮食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了全国的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粮食生产水平。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生产市场为导向,按照“统一、精简、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经常遇到或者预测到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研究,制定标准的农业生产流程,进而推广实施生产并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和评价的系统性工程[3-4]。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农业正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人们对于粮食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粮食安全更重要的是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营养安全[5]。农业标准化是提高粮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营养价值的生产方式,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各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气候、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区别,农业标准化生产就要因地制宜[6],因时而变,适时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农业标准化生产任重而道远。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较为成熟,对我国农业标准化推广具有指导意义。日本农产品以品质著称,更加注重生产过程透明化、严格的检验检疫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7];欧盟地区注重安全监管,设定全国性、综合性、针对性、专业性的质检机构,严把入市质量;美国主要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管控,通过严格的法律约束来规范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8]。我国于1996年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据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截止到2019年,中国共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3 436项,备案农业地方标准2 119项,包含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茶叶等大宗农产品,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为小农户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标准支撑。除了规范生产以外,农业标准化还能在“产前、产中、产后”农产品生产链条上,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从市场方面促进农业内部公平竞争,从社会效益方面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和品质,在经济上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还能通过相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9-10]等,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标准的采用效率较低、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更新时间较长与国际接轨缓慢、农业覆盖面不够广、细节问题有待研究、管理主体多、管理过程冗杂等[11-12]。在农业标准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制约农业标准化制定和改进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实地探究,不断修正生产技术和推广方式以及农业生产标准,才能使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快速推进。

河南省新乡县是小麦生产大县,一直有“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的说法。新乡县耕地面积达2.39万hm2,2018年,小麦种植面积在1.8万hm2左右,其中1.33万hm2作为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超过三分之二的小麦实现标准化生产,共收获小麦1.3×108kg,合计产值达3.2×108元。本文以新乡县为代表,研究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效果,总结了其在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推广提供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1 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应用措施

新乡县在推行小麦生产标准化过程中,通过政府主导,鼓励科研团队参与、公司和合作社带头等多元灵活的方式推动。制定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从产前的耕地处理,产中的肥水管控、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方式,以及产后的秸秆还田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明白纸,通过发放明白纸、政府培训、设立课程等方式尽力推广小麦生产标准化。具体措施表现如下。

1.1 院校基地推动小麦种子产业发展

据新乡县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显示,全县有各类科研、繁种基地2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以上。长期以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院地合作”“院企联姻”“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活动。

199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新乡县建立了小麦品种选育试验基地,并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育种技术研究,新乡县随之开始不断培育小麦育种产业。目前,新乡县有国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和小麦蔬菜综合育种中心等多个校企、院企联建科研中心。建有中麦895、衡观35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矮抗58、轮选系列小麦品种科研基地,农作物植保技术科研基地等各类科研育繁种基地。拥有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发中心投资建立的地下根系走廊。新乡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矮败小麦育种中心和黄淮海地区最大的冬小麦研发中心,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和小麦品种“矮抗58”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文件中指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带动下,新乡县现有种业公司15家,其中注册资本1 000万元以上的3家、3 000万元以上的2家,5 000万元以上的1家,10家企业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新乡县种子产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推广渠道和健全的销售网络,覆盖了河南省,并远销河北、山东、安徽、山西、湖北、江苏、湖南、陕西等地。新乡县小麦生产的标准化、种子生产的产业化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2 政府组织培训为科技推广搭台

新乡县政府在优化科研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育种专家不仅为新乡县带来了适合本区域推广的优势品种,而且也带来了专业的栽培技术、先进的植保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自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新乡县建设试验站开展棉花病虫害的研究以来,新乡县就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并形成了农业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建设以来,河南省编办核准成立了中国农科院新乡试验基地管委会专门负责服务中国农科院新乡基地科研工作,协调院地关系和优化院地资源,进一步优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新乡的科研环境,服务成果转化,致力探索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

新乡县农牧局设有专门从事公益性农民教育的培训机构——农广校,负责农业中专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农业专家授课等方式,承担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职业(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据新乡县农业农村局《新乡县农广校基本情况简介》显示,2014年以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依托河南省农广校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半农半读),目前在校生50余人,共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建立农民田间学校10余家。

除此之外,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联合成立了“农业科技小院”,建立微信群,让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和专家们直接对话,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小麦生产达标提质增量。新乡县还设有农技站、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乡镇区域站等技术推广部门、种子协会和合作联社等行业组织,都是小麦标准化生产推广的基础力量,推动着新乡县小麦标准化生产的进行。

1.3 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监控小麦标准化生产

除了政府之外,新乡县的小麦种子公司在小麦标准化生产推广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乡县的种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公司+种植大户”“公司+行政村”三种模式为主的多种合作方式培育自己的“生产基地”,从选种到每一时期的栽培措施和管理技术都提前发放明白纸,进行全程管理、有效监控,推动小麦生产标准化的实行。其中“公司+行政村”这一模式,主要是指种子公司与村委会进行“一村一品”的合作,建立“生产基地”。不管是与合作社合作的模式还是与行政村合作的模式,都会在这两种模式下的“生产基地”,安排当地1~2个有威望的、非常关键的人(可能是村干部或其他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在生产过程中层层把关,包括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田间除杂、田间质量监督、收获,直到小麦种子合格,才能被签约的种子公司收购。

1.4 合作社组织标准化生产节本增效

目前,新乡县有种植专业合作社230家,注册成员660人,惠及农户6万户,小麦种植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万hm2,全部实现了小麦标准化生产,产量在7 125 kg·hm-2以上,收益达到3 300元·hm-2。

以调研的鑫蕊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鑫蕊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人数106人,带动农户360户,种植面积160 hm2,小麦标准化种植面积133.33 hm2,采取紧密型统一管理。2018年举办培训3次,培训人数106人,发放小册子200本,宣传单500份。

在小麦关键管理时期,该合作社都会召集主要成员安排主要管理工作,落实小麦生产标准化措施。其投入品采用生产资料统一购进的方式,在肥料、农药、机械租用等方面有效节约成本达到近825元·hm-2;其管理落实标准化规程,产量、质量均有所提高;其销售采取订单方式,价格比普通农户高出0.2元·kg-1,加上节约的成本,实现增收1 500~3 000元·hm-2。

合作社在小麦标准化生产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把控、动员,采用实用统一的播种、管理规程,有疫情立即请教专家,极力减少损失,推动植保等关键技术规范落地。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户的议价能力,实现了节本增收。

2 小麦标准化生产和非标准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本课题组通过对新乡县种子生产企业、种植合作社、农户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的实地调研,对种子企业、合作社、小麦非标准化生产农户和小麦标准化生产农户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其中包括2家种子生产公司、1家合作社、3家标准化生产农户和3家非标准化生产农户。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2.1 基本情况比较

通过表1可知,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农户平均年龄为48岁。学历为高中或中专;非标准化生产的农户平均年龄为59岁,学历为初中。实行标准化生产与非标准化生产的农户相比,年龄要小、学历要高,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先进的生产种植方式。标准化生产的农户土地面积平均为14.58 hm2,小麦标准化种植面积14.58 hm2,占总面积比例为100%。其中98.2%的土地通过流转获得,流转期限平均在5 a左右。非标准化生产的农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土地平均面积为0.62 hm2,全部种植小麦。

2.2 投入成本比较

从投入成本来看,实行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农户每公顷投入包括:机械使用费用2 325元,种、药、肥投入费用4 492.5元,水、电费975元,人工和流转土地费用7 725元,总投入为15 517.5元,去人工和流转土地的成本为7 792.5元;小麦非标准化生产农户每公顷投入包括:机械使用费用3 450元,种子、农药、化肥投入费用5 100元,水、电费975元,总投入为9 525元。由此可见,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农户(去人工和土地流转费用)要比非标准化生产的农户投入成本少。一方面,由于种植面积大、地块相对集中,使得小麦标准化生产农户在机械租用和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购买时存在较大的议价能力,从而节约很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标准化生产对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有科学的投入比例,不仅比普通农户用的少,而且产生的效用也更好一些,这样不仅减少了投入,还增加了产量。在成本投入方面,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农户更能有效节约成本。

2.3 平均收益比较

从平均收入看,小麦标准化生产农户的产量为8 250 kg·hm-2,销售价格为2.44元·kg-1,产值为20 130元·hm-2;而非标准化生产的农户的产量为7 500 kg·hm-2,销售价格为2.28元·kg-1,产值为1 140元·hm-2。非标准化生产农户一般采取田间地头的收购方式,一方面由于小麦质量不高,议价能力较弱,所以收购单价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一般农户缺乏晾晒条件,不恰当的晾晒又会导致降低质量出现“捂麦”现象,减少收入。标准化生产的农户,由于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的药、肥投入,使得单位公顷产量明显上升,而且由于小麦质量高,采用订单销售,不仅价格高,而且销路稳定,省去了很多隐形成本。

从平均收益来看,小麦标准化生产农户的最终收益为4 612.5元·hm-2,非标准化生产的农户的最终收益为7 575元·hm-2。在去除人工和土地流转费用以后,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收益为12 337.5元·hm-2,比非标准化农户的收益高出4 762.5元·hm-2。由此可见,小麦标准化生产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可以提产增质,能有效提高农户收益。

表1 新乡县小麦标准化生产农户和非标准化生产农户的经济效益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economic benefits between standardized and non-standardized wheat farmers in Xinxiang county

3 河南省新乡县实行小麦生产标准化取得的成效

河南省新乡县通过实行小麦标准化生产,改变了传统的小麦生产方式,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3.1 小麦生产标准化实现机械化和科技化

随着小麦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推广与运用,新乡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大改善,现代化生产种植方式逐步代替传统生产种植方式。据新乡县农机部门统计,目前新乡县农机总动力能达到51.6万kW,全县有收割机1 880台,小麦精量播种机4 400台,秸秆还田机1 121台,深松机35台,深耕机10台,拖拉机4 960台。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农户生产压力。除此之外,调研的科林种业公司还引进了先进的无人机技术,推出了植保服务套餐,既能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工,降低了植保工作的成本。新乡县的农田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已建成高标准粮田1.2万hm2。以农业信息化云平台项目示范县为支撑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覆盖到所有的行政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是现代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推广,新乡县小麦的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高效化。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

3.2 小麦生产标准化实现增产创收和带动就业

新乡县各大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种子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在带动小农户标准化生产和促进其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为普通农户举办农业标准化培训,传播田间管理经验,使小农户逐步按照标准化方式种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新乡县的小麦标准化生产平均产量能达到7 125 kg·hm-2,高产田的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能实现平均增收1 500~3 000元·hm-2。二是采用订单收购的方式,确保小麦生产农户的销路畅通和价格稳定,这样既能保障各种子企业的生产效益,也能确保农户的生产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麦晾晒的难题。河南金蕾种苗有限公司拥有自己的晾晒场,在收获小麦时,先收没有晾晒条件的农户的小麦,这样就大大缓解了农户的晾晒困难。三是为农民和合作社社员提供工作机会。鑫蕊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参加合作社或不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提供工作,减小合作社的生产压力,增加打工农民的收入。还有各个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不论在建设期间还是在投入使用期间,建设工作或者田间管理工作都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基地每年为周边提供1 000多个就业岗位。

4 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薄弱,补贴不到位

新乡县近三年灾害频发,使得小麦产量减产严重。2016年“三夏”期间出现连阴天,造成小麦收获前穗上籽粒萌动现象,造成大面积受损、减产,小麦种子几乎全部报废;2017年,出现倒春寒,小麦的恶性杂草节节麦疯长,但是已经过了小麦的拔节期,所以也不能打药消灭节节麦,就只能人工拔除,增加了作业难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了小麦种子商品率;2018年,新乡县大豆几乎绝收,坑苦了种粮大户。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基础上,还存在粮价连年下跌现象,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发生减产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以外,还在于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是田间基础设施不到位,二是品种抗逆能力差,三是农业信息检测或传递不到位。

新乡县的小冀镇部分地区相对新乡县的其他地方生产条件恶劣,土地不平整,灌溉条件差。首先,土地不平整,不仅不利于生产作业,而且浪费种子、肥料,加大劳作困难,不利于小麦生长。但是粮食种植生产利薄,农民进行整地投资困难,所以大部分农户,只能放弃整地或忽视优势,造成减产或生产质量不佳。其次,灌溉困难,周期长,引水工程辐射面不均衡,这个区域20 d浇完一次水,远远落后于国家小麦生产标准,影响小麦生长,减产严重。

在调研期间,不论是种子公司还是合作社带头人,都提到了补贴不到位这一问题。参与生产的是土地流转大户、种子公司或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得到耕地各项政策性补贴款的却是流转出耕地、不种田的土地承包权所有者,大大挫伤了种粮大户种粮的积极性。

4.2 土地流转成本高,融资困难

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困难,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价格过高。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大科研院所在新乡县流转土地建设试验基地,签订的价格都在1.65~1.80万元·hm-2左右,这反而让农民恃地而骄,在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时也要求同样的价格。这不仅增加了新型经营主体的租地成本,降低了生产经营利润,增加了生产经营风险。

在融资方面,调研的种子公司和合作社都表示,对短期周转资金需求旺盛,但是贷款程序冗长,容易耽误农时,而且农民贷款抵押条件成为劣势,最后形成贷款难的局面。农业生产经营性融资的特点是:周期短、季节性强,相对风险小。银行贷款难,使得农民向高息的民间借贷求助,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融资风险。

4.3 人才缺乏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完善和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已是网破线断人散,乡镇力量空前薄弱,已无技术岗位或技术人员,村级原有的技术股长设置早已不复存在,充当农技人员的多数是新型农业主体和农资经营门店。基层农技人员少一是因为政府给农业基层人员的编制较少;二是因为农业基层人员条件艰苦,待遇差,难以吸引、留住人才。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农业基层人员需要兼顾方方面面,工作任务繁重,农技推广工作近乎成为副业。这样就造成了技术推广不及时,或者推广范围小。

同样,公司企业也需求对农业技术培训和植保信息,希望政府能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相关内容的讲座,既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又促进行业间的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提高管理效率。

4.4 技术问题突出

秸秆还田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而推广的生产技术。但是新乡县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带头人都提到了新乡县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因为多数不进行深耕,不能把秸秆深埋。一是造成小麦出苗率低、扎根浅、分蘖少,浪费种子,影响群体。二是由于腐殖化程度低,有病虫害残留,不仅造成来年小麦病虫害加重,而且肥料也得不到及时的利用,这一技术迫切需要得到改进。

新乡县以种质优越而出名,而种子生产有两大要点:一是专业的晾晒场,二是先进的种子筛选设备。小麦晾晒是小麦入库储存前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尤其对于种子公司保证晾晒质量和种子纯度是至关重要,但是新乡县专门的晾晒场很少,大部分都是种粮户自行解决,这就难以保证晾晒条件和种子纯度,对种子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种子筛选设备主要是保证所选种子的质量和纯度,调研的种子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当前中国的筛选设备不能将节节麦筛选出来,严重影响种子纯度。

4.5 小麦质优,价不优

2014年底,“新乡小麦”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强筋小麦为登记内容的小麦产品, “中国第一麦”花落新乡,成为新乡走向世界的一张崭新名片。2014—2018年,新乡县小麦稳定播种面积1.73~1.91万hm2,其中强筋小麦0.4万hm2,收获3 000万kg,收益8 400万元。新乡的强筋小麦质量堪比欧美的,但在价格上却与普通小麦难以拉开差距。造成优质小麦价不优的现象,阻碍新乡县种植强筋小麦农户提高收入。

5 提高小麦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托底

面对自然灾害,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治未病”,农业相关部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体系,打造“互联网+农业云”的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向农民及时提供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还要加大对自然灾害预测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提前预知风险的能力,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还要加强抗病抗逆种质资源的研发投入,增强小麦自身的抗自然灾害能力;二是“治欲病”,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土地平整投入比例,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风、防寒、防涝、抗旱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农户能够利用田间的基础设施达到抵御灾害、减少损失的效果;三是“治已病”,首先改善补贴不到位现象,改善补贴政策,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切实补贴到种田的农户,增强其种粮信心。其次政府应当鼓励农业保险的发展,坚持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和合作型保险相补充,政府做托底工作,通过保险公司制定明确合理的赔保标准,农民有效投保,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种粮安全保障[13]。

5.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速农业资金链运转

解决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问题,首先规范土地流转价格,推进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工作,各地政府采集需要流转的土地的地理位置、单位产量水平、基建情况等信息,并根据市场进行合理定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政府监控使土地价格合理化及土地使用权交易透明化,进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其次是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环境,就要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一是简化贷款程序,缩短贷款审批周期,确保农业资金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有效流动起来;二是通过探索降低抵押物资的要求提高对农业贷款者资格审查和农业项目评估的方式确定贷款额度,三是通过对农业贷款项目进行回访,促进农业贷款者的贷款循环[14]。最后通过政府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合理引导,规范其发展方向,根据农业项目的条件,对农业项目进行等级划分,为其他行业投资农业建立农业投资信息平台,支持其他行业“反哺农业”。通过控制农业经营成本、打通农业融资链,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扶持,提高其经营的信心。

5.3 完善人才网络建设,推动科技下乡

农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的热点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业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推广条件恶劣,专业从业人员少。但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又是阻碍农业更快发展的主要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会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轨提速。

政府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要把完善基层农技服务网络放在突出的位置,恢复乡镇农技服务功能,延伸以新农主体、农资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村委会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村级农技服务触角,形成新时期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二是应当因地制宜的强化配置农业基层人员编制,提高农业基层人员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使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各有所司,各有所得,各有所用。三是应当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利用科研院所基地优势,建立专家和农民对接的桥梁。组织开展定期的“专家讲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集中问题,开展“基地连接农户”模式,附近农村作为试点,将基地先进的成果转化为农民的生产实践。这不仅能让农民不断提高生产技能,改善生活条件,也能让专家更了解农民和社会所需,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开发更实用的科技成果。

在目前充当农技推广角色的主要是种子企业和基层农业生产物资的营销人员。政府也可以加大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力度,划区域设立站点,颁发证书,适时推广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技术。

5.4 改进生产技术

面对“秸秆还田”技术带来的生产弊端,政府应当合理调研、倾听农民诉求、展开实地实验、形成解决规程、推广技术规程,全面解决这一问题。金蕾种业责任人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提出相关建议和诉求,政府应当研发或引进能将秸秆深埋的农机设备,这样不仅有利于秸秆腐殖化加快,减少病虫害污染,使有机肥及时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小麦扎根、分蘖,有效提高小麦抗病抗逆能力,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小麦主产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政府鼓励种子企业的发展,一是在村里配套建设晾晒场,控制晾晒质量,提高种子质量。二是鼓励研发或引进配套的小麦烘干机,既能避免耽误晾晒减产,又能大批量作业,提高效率。三是鼓励研发或引进先进的筛种设备,提高选中效率和质量。

5.5 提高品牌意识,一产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方面,政府应当增强营销能力,打响“中国第一麦”的称号,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新乡强筋小麦的市场价格。政府多组织小麦交流会,增加新乡小麦在全国的知名度。二产方面,与面粉企业加强合作,推出“新乡面粉”子品牌,提高新乡县小麦的知名度。开发多种具有新乡小麦标签的深加工产品,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三产方面,河南省本身就是历史文明大省,新乡县可以利用自身先进群体优势,开发古今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新乡县与新乡市东、南、西三面相接,近邻黄河,开发体验农业旅游,不断提高新乡的知名度,打造“新乡精神”。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性,小麦种植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岷山以东地区,不同地区的小麦品种、口感、使用途径、种植方式都各有不同,应当发挥各自的主要优势,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完善种粮大县的产业链,用一产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结语

新乡县以科技引导、政府主导、公司和合作社带头推广小麦生产标准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户对于小麦生产标准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机械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标准化农户带动小农户共同实现增产增收。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的补贴不到位、农业贷款融资难、基层人才匮乏、秸秆还田技术存在缺陷以及小麦品质与小麦价格不符等问题,既是个性问题,也是共性问题。国家应当引起重视,改善补贴机制、降低贷款难度、完善基层服务、改进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加强各地的品牌化假设。注重总结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工作的经验,总结“新乡发展模式”,向社会推广、宣传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化小麦农户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标准化简述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