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文化:生命的时代价值

2020-03-16刘凤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共同体人类植物

刘凤彪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是创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生产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植物,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生命支撑和生态保护。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在认识、选择、利用植物的过程中创造着以植物为载体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自然界中的每一种植物从它开始为人类生产、生活所用之时起,就和彼时彼地的文化相融糅,成为一个文化元素、一种文化载体,与人类文明同行。在与自然的复杂互动、与植物的“叠加”“纠缠”中,积累了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成果,人类与植物的关系因此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植物文化。

植物是沟通无机界与有机生物界纵横联系的一座跨界桥梁。跨越这座古老、宽广的生命之桥,植物文化展示了人类与植物协同演化、和谐共生这场伟大、漫长、多彩的惊艳之旅中的精神承托,以及联系人类社会活动一切方面和层次的精神纽带。

植物是初级生产者,决定着地球生态环境的质量,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备的环境条件和各种生产生活资料。植物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通过自身生长创造果蔬、药材、木材、绿荫和美景。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植物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植物远早于人类来到地球。在史前文明时代,植物就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后来,驯化栽培植物的农业文明让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工业文明对利润最大化的过度追求,导致了滥伐森林、环境污染、灾害频发。今天,人类社会开启后工业时代,致力于生态文明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植物文化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沟通自然生命与人类精神生命,贯穿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植物文化范畴广泛,不仅包含着直接的植物产品和以植物为原材料的间接产品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还包含引导和改变人类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文化。

植物作为食物来源,沉睡于不同时代的典籍史册之中。这些植物都藏有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记录了祖先的过往、情感、兴趣、爱好,是我们灿烂文明的基因宝库。《诗经》《史记》《尔雅》《广志》《异物志》《风土记》《南方草木状》《食物草本》等都有关于李、葡萄、栗、柚、香蕉、苹果等水果,以及植物不同部位食用、药用或其他方面经济价值的记述。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对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进行了梳理分类,初步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框架;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以及林木栽培管理、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百科全书;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药1 892种(包括少数动物、矿物),也是我国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参考著作。中国古代五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记录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对植物产品利用方面的巨大成就。

植物背后深藏的中华文化基因密码,有的揭示规律、制定规则,有的敬畏生命、感恩自然,有的托物寓意、阐释哲理,有的向上向善、君子比德,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植物文化描绘着人生的情感色彩与使命价值,使生命灿烂,让个性飞扬。在植物文化的视域下,生命教育不仅是基于普通生命意识中的珍爱生命、关爱身心健康那种自然的生理生命、肉体生命,更是扬弃了动物本能后的精神和社会存在,更加注重生命的伦理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为幸福奠基,为生命增色。同样,生命也不单单是指人的生命,而是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们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把自然层面的单向度生命扩展到精神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在多向度、多层次实现生命的全部意义。

也就是说,生命的本真彰显的是不忘初心、志向高远、常怀感恩的生命色彩,生命的境界呈现的是勇于担责、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生命情怀,生命的作为凝聚的是精神成长、人文关怀和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意义。这种植物文化和生命教育在哲学层面上的融合统一,不仅是形而上的理论思辨,也是践行生命意义的精神自觉。从植物文化到生命伦理,一以贯之的都是如何正确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宇宙关系方面的一致性,最终实现的是对道德的提升和超越。

这样的生命尊重宇宙中的自然规律规则和社会中的公序良俗、道德法则,把单个人的自然生命融入到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之中,自觉地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永远对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律满怀敬畏。

植物文化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生命教育提升着生命素养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到岁寒而不凋的松柏,从凌寒独开、铁骨铮铮的梅花到静处幽谷、无人自芳的芝兰,从挺拔有节、虚怀若谷的竹子到古朴苍劲、槐荫祥瑞的古槐,从“桃之夭夭”之桃花到“蒹葭苍苍”之芦苇,植物文化中既有人与植物之间绵绵不绝的柔情蜜意,更有植物昭示给人类的谦逊、团结、奉献、向上等种种美德和力量。

自然和植物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生命家园。从文化的角度观照、比较植物器官之于植株个体生长的贡献,植株个体成长之于植物群落发育的贡献,植物群落之于整个生态系统稳定的贡献,以及植物之于人类的生命启迪,这些体现在植物身上的“生命共同體”精神,成为生命教育的终极价值指向。

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们命运相关联,生存互依赖,是一个有机联系、生死与共的整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植物以及植物创造的生态环境,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何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与植物的关系,一直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理念,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生命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天下为公”政治观、“和而不同”社会观等价值观念,都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元素,是生命共同体概念的文化源头。“天、地、人,只一道也。”“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指的是天人性质相类,因此我们实际上也把“人伦道德说为天道”。这是传统文化维度表达的天下情怀,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精华,既蕴含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也蕴含着人与社会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所以,如果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并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证明了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那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这次人类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共同挑战为例,显然要求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要超越国家利益和制度差异,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各人自扫门前雪”或以邻为壑,都将最终给自己、给全人类带来更大的灾祸。回首中国大地,我们用全国一盘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各民族亲如兄弟的民族命运共同体,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位一体”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现阶段,用植物文化中的一草一木对生命的价值进行通俗易懂的生动诠释,正是植物文化的生命价值和时代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共同体人类植物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