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0-03-16孙丽萍
孙丽萍
摘要: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高低反应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数学思维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观察及理解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状况,更是检验了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从实际生活出发,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有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从而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培养策略
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快速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让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學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发展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由浅入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解决之法的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性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增强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建立起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促进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应用中。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图形中的学问》中,这是一个专题性的活动,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设计了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锻炼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图形中的规律打下基础。教师先出示几个单独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之后出示了几个组合图形:长方形分成了三行两列,三角形从顶点出发分成了三行三列。教师提出问题分别有几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大部分学生只是把直观看到的图形找出来,给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使学生之间发生了认知上的冲突,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指名几位学生分别说出寻找图形的过程,他们数的方法有:先直观地数出单个图形,之后再分别进行两两组合,三三组合等,之后教师分别给出由三条边、四条边组成的角,让学生数出这两个图形之中分别有多少个角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规律,总结出基本图形的个数和角的总个数之间的关系,提示学生思考:这样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数三角形,让学生完成数三角形的问题,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总个数就是基本图形的个数加到1的和,教师再次转变图形的复杂性:将图形成两层、三层、四层,组织学生与同桌一起探究找出最快的解决方法,请学生自主总结数多层三角形的方法:三角形的个数=一层的个数乘以层数。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了深度探究的层面上,使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提高了他们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建立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决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渗透数学思想,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数学思想是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逻辑性强的、太过抽象的内容时,往往是找不到突破口,思维容易混乱,如果他们掌握了多种数学思想,就能快速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促使学生灵活转变思维,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梯形的面积》中,需要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出示拼合法与割补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探索组合图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组合图形的底又与梯形的上下底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提示学生将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标注出来,指名几位学生汇报自己的过程及结果,可能会出现几种结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下底之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沿着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方法及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指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面试公式,借助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自主解决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问题,也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学会了梯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进一步地发展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所有学生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时,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能联系自身已有的经验找出解决方法,最后呈现的解决措施是不同的。作为数学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挖掘他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影响,从而总结出最完善的解决策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两位数相乘的计算中,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算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出结果并写下详细的计算过程,标明每一步的含义,有的学生用了连加的形式,有的学生用到了连乘的方法,有的学生进行了数字的拆分,教师将所有的方法进行板书,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最简便又通用。这样的探索经历,让学生意识到了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探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2]刘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中国教师,2018 (S2).
[3]任学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