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面包树上谈雪月风花
2020-03-16林怡婷
林怡婷
“一个全是预示着美好的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有稍许带上几分特别的苦恼,才可大体上防止失望”,文中的这句话似乎映证着我们当下社会所讨论的“面包和爱情如何抉择”、“彩礼钱是否取消”等将婚姻“庸俗化”的论题,似乎现实将爱情与物质绝对化对立,似乎生活的苦恼强迫大多数的人舍弃曾经“幼稚”却珍贵的浪漫主义因子。在一个个偏激片面的言论下,变得佯装世故、胆战心惊,未曾前进尝试,便后退畏缩。
在听多了所谓“过来人”的主观评判,或许,《傲慢与偏见》这部十九世纪初的经典之作,用将他人故事娓娓道来的方式,更能启迪个人婚姻观的思考。当然不可置否的是相较于奥斯汀后来的《爱玛》,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分偏少,戏剧性夸张稍多,对世事也比较乐观,浪漫主义色彩较重。
浮在表面的傲慢与偏见
正如书名《傲慢与偏见》,文中的达西和伊丽莎白分别是傲慢和偏见的主要象征,奥斯汀将“傲慢与偏见”的冲突体现在片段性的爱情婚姻中,在相对较小的叙事空间和清晰的情节中上升爆发。达西父母教他明辨是非,却没教他如何控制脾气;教他知书达理,却没教他如何谦逊待人,所以他争强好胜、关心家族,显得自私。如果没有伊丽莎白的出现,他可能不会意识到什么是“谦逊”。伊丽莎白聪明有主见,不向权势金钱低头,不卑不亢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但在与达西初见时的不愉快影响了她对达西的判断,注入主观偏见后轻信韦翰的一面之词,并散播了影响达西形象的话语。
达西的骄傲感并未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把握好尺度,傲慢得有分寸,伊丽莎白的聪颖在流言的挑拨下也误入歧途。从骄傲发酵到傲慢再到偏见,到后来偏见在事实面前逆向消解,傲慢在自省自查中逐渐弱化。其间,“爱”是催化剂。拂去表面的土泥尘垢,才意识到两人的契合,她贤淑活泼,可以收敛他的霸气;他果断智慧,可以丰富他的学养。
但要指出的是,从始至终,达西都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所在。他是矛盾产生的源头,也是他的动心求婚,让不断积聚的矛盾公开爆发在两人面前,后面情感推进的步伐几乎都是达西在行动,收敛高傲的姿态礼貌平和,默默帮助班纳特家处理私奔丑闻,根据自己的观察向彬格莱重新评价吉英,为丽萃主动放下门第偏见......这样看来,伊丽莎白似乎处于被动的位置,有点男权附庸的意味。但事实上,伊丽莎白在爱情婚姻中所体现的标准性、原则性和情感取向更值得我们思考,也更具现实意义。
爱情得有,面包也要
小说中的几桩婚姻都有着背后蕴含的深意,班纳特夫妇的得过且过、理智需求高于情感的卡洛蒂和柯林斯、韦翰和丽迪雅的游戏婚姻、郎才女貌的彬格莱和吉英令人歆羡。每一对夫妇,都有着现实的影印: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各取所需、自寻其乐,为孩子、家庭含糊一生;她想要一个有物质基础的家,他想要一个能登台面的妻子,所以他们在一起了;一时冲动后被责任裹挟、被缥缈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为面子被婚姻的牢笼桎梏,却毫不在意,依旧放浪形骸;彼此心意相通,却被家世、身边人的意见左右,浪漫爱情多舛曲折方修正果。
相较之下,伊丽莎白的爱情、婚姻观更理性透辟。她拒绝虽然物质充裕却过于自卑谦逊又自高自大的表哥,抗拒为物质而婚姻的观念。对没有家产的韦翰虽有一定好感,在与舅妈嘉丁纳的谈话中也表现得克制理性,“说实话,你可要当心了。与这种没有财产做基础的人谈恋爱,是很鲁莽的,你千万不要坠入情网,更不要妄图别人也和你一样”,“青年人一旦坠入爱河,是不可能因为缺少钱财就分手的,我也一样。我不知道拒绝对我来说是好是坏,所以我只能答应你不会轻易爱上别人,就算我们很经常来往,我也会极力控制自己的”。对于没有感情只有金钱的婚姻,她果断拒绝;对于有一定好感基础,但没有物质支持的关系,她抱以谨慎态度,克制有度。
在达西第一次高高在上、鲁莽的求婚后,横亘在两人中间的除了悬殊的家世门第、素质差别悬殊的亲戚、还有被牵涉的吉英的幸福,这些不仅压下了她微弱的怜悯之心,甚至引出了情感深处根深蒂固的憎恶。但在事情发展中,发觉内心情感的变化后,又因忧心再续前缘幻化为泡影而沮丧,在未明了达西态度时不卑不亢地对峙身份地位悬殊的凯瑟琳,“我只是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中最需考虑的感情和物质两因素,达西的身份地位解决了物质的顾虑,在确认过内心后,最终决定放纵自己沉溺爱情之海。
前文提到,这部小说是有浪漫主义因素在的,如达西放下身段、家世偏见只为爱情,但不能否认的是伊丽莎白或许真的值得,她美貌清丽、俏皮活泼、懂礼有度、聪敏机灵、自主果断,尤其是与三个妹妹和身边的闺友们对比。她的品质和思想也都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并不急于过早踏入社交为自己寻觅一个如意郎君,花更多时间在思考和提升自我上。一段感情中,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无谓地浪费情感,也不陷入物质的泥淖。对婚姻最完美的诠释是在物质基础上,用感情纽带联结。
反思当下,所谓“早恋”,是在前途未知迷茫的黑夜中盲目相拥品味爱情的滋味,小概率遇良人,相互进步,大概率遇人不淑,羁绊步伐。所谓“趁年轻谈恋爱”,多是为爱而爱,暂以“纯爱”的名义遮挡住未来可能遇到的困境。所谓“为结婚而结婚”,是在年龄压力下、世俗眼光中做出的无奈抉择,将个人感受放置在后。有时候,不用着急,一个人的时候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时刻以最优秀的姿态迎接那个人的出现。遇到爱情,也不盲目,遵从内心,辅以理性。在考虑婚姻时,先叩问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物质准备,同时,也不要轻易丢弃对爱情的浪漫幻想。这,或许是《傲慢与偏见》想告诉我们的。
当然,和他人的言语一样,这也只是《傲慢与偏见》给我们的“点”的思考,不全面也不透彻。但我们也没必要担惊受怕,毕竟担忧解决不了什么問题。抱着看透一切的眼光,看不透地去经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