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初中生沉溺于虚拟网络的应对策略
2020-03-16傅圆
傅圆
[摘 要]针对初中生沉溺于虚拟网络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抓班会、利用谈话、开展活动、引导家长等策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初中生;沉溺;虚拟网络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92-02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外界的各种不良思想和诱惑的抵抗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就初中生沉溺于虚拟网络的问题寻找应对策略。
一、抓实班会,凸显育人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会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平台。优质的主题班会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唤起学生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围绕“网络”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班会,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也能对有网瘾的学生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笔者在开展班会课的同时,抓好三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学生入学伊始,笔者依据生本实际,围绕“网络”做好三年的主题班会规划,主题分别是“我与互联网相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健康上网从我做起”等。班会主题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定。网瘾问题具有持续性,其解决不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所以在主题班会的规划上要做到年年有,时时抓,不放松警惕。二是开展好班会。笔者采用常规班会加主题班会打好组合拳的方式,有效发挥了班会的育人作用。常规班会,就是将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关于网络的问题,随时随地地在日常性班会中提及,做到警钟长鸣。主题班会就是依据主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深入的讨论,通过大量的正、反面案例,将网络相关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受到教育和警醒,对于网络的使用做到了心中有数。三是抓好班会跟踪。针对班会开时轰轰烈烈、班会过后一切如旧的现象,笔者将抓好班会跟踪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对待,及时发现班会后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此外,还特别抓好学生自行制订的关于网络使用的计划书,切实做到网络问题一抓到底。通过精心的设计、长期的坚持,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网络使用导向,发挥了网络的工具性作用。
通过班会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形成舆论导向。教师应通过抓好班会的规划与设计,做好班会的组织与实施,做好班会后的落实和跟踪,使主题班会有始有终,贯穿在学生三年的初中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常抓不懈,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虚拟的网络世界。班会对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网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丰富班会内容,创设教育情境,针对焦点问题,探寻解决办法。高效能的主题班会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利用谈话,抓个别学生教育
针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真心交流,健康疏导,及时跟踪。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孤僻、自私、不合群、焦躁和暴力倾向,他们不喜欢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教师要善于倾听这类学生的心声,对他们既要严厉,更要尊重,发挥好师生个别谈话的作用,做学生的知心人。
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大部分是渴望戒除网瘾、回归现实生活的,但因网络诱惑大,其自身抵抗力弱,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此,笔者定期和此类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制订戒除网瘾的计划,引导其形成健康向上的爱好,积极投入班级活动和学习中来。一是重用这一类型的学生,让他们担任班干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增强与同学的联系,建立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二是运用赏识机制。这类学生只要在学习、生活等某一方面取得进步,笔者都会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三是转移注意力,将其对网络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中来。如笔者曾经“规定”一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每天必须完成3000米的跑步训练。在坚持打卡90天后,该生学会了用跑步替代网络游戏,成功地戒掉了网络游戏。
改变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学生非一朝一夕之功,班主任要有决心和耐心,可采用经常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其认识到网络的危害,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和真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程度,继而产生改正错误、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沉溺于网络的问题,要做到常抓不懈,不能仅停留于少数的几次谈话,要将对学生的心灵关注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要将定期谈话作为师生互相交流的必要手段。
三、开展活动,进行健康引导
班级活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成瘾的学生大多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处在思想相对封闭的状态,教師要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格外关注此类学生,引导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学记》中记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正业”的引领,也离不开以活动为引领的“居学”,适当的班级活动能使学生的负能量有效地转为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摆脱网瘾,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笔者立足“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通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走出网络,走进现实,走入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一是校内活动力求丰富多样。教师要定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对有网瘾的学生特别关注,赋予其“重任”,引导其参与到活动的设计策划或者比赛过程中,让他们在脑力和体力活动中,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感受参加现实活动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二是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户外,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科技发展,在户外拓展和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外部社会的探求欲望,摆脱网络束缚,找到成长的乐趣。三是对接家庭教育。教师可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组织家长志愿者队伍,聘请具有各种特长的家长担任班级的志愿辅导员,让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兴趣爱好,同时建立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导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发展文学、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使之融入集体生活,听从家长教育,逐步走出困惑。
学生沉溺于网络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在对接社会、融入学校活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时刻被积极健康的活动所引领,就会逐渐摆脱沉迷网络的不良习惯,消除因沉溺网络而产生的焦虑、内向、厌学等不良心理。
四、引导家长,发挥家校合力
戒除学生的网瘾,必须要依靠家长的力量。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对待和使用网络的态度和行为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风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观念影响着孩子的教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首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使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使用网络,帮助学生戒除网瘾。
笔者采用常规+会议的形式做实家校联合工作,把日常教育与组织开展家长专题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理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坚持抓好常规,做好日常渗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校沟通的方式变得方便而快捷,笔者充分利用好家长微信群和QQ群,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长进行网络使用的教育和思想渗透。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笔者都会在群里及时提醒家长做好网络使用的监督,检查孩子手机使用情况,杜绝网络游戏和QQ聊天。为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笔者会经常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高质量公众号和手机APP,供学生在假期阅读和使用,同时,定期将一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文章链接发布在家长群中,通过分享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变相培训,引起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重视。二是开好家长会,做好重点培训。每次家长会,笔者都会将手机和网络使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家长进行专项交流。比如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不沉迷网络,为孩子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不将手机和网络游戲作为奖励方式;不将玩手机作为节假日孩子消遣娱乐的方式;等等。同时,帮助家长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心理因素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切实将家长会开成交流会、谈心会和培训会。
联合家长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把网瘾学生的教育落实到家庭教育中。在育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为突破口,帮助家长引导学生通过户外活动、实践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教育学生与虚拟的网络世界保持距离,以健康、向上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逐步引导学生走出对网络的沉迷与留恋。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教育问题,班主任需要用智慧与爱心且思且行且担当,需要用耐心和真诚且想且做且履责,不断探索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的应对策略。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