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学院立方体看全要素链职教云金课生态建设
2020-03-16赵崇平闫峰王旖旎
赵崇平 闫峰 王旖旎
[摘要]金课是新形势下应对全球中高端价值链、产业链竞争的高质量智慧课程具化,其高阶性、创新性标准对如今风起云涌的职教云课程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各层次的在线课程上万门,智慧云课程App颇为庞杂,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仍未有效打通,政产学研用彼此分离,不具备职前与职后、在校与就业、上岗与转岗一体化校企融合生态。为此,需借鉴德国学院立方体,依托职教集团,全方位打造校企融合的职教云金课平台,高质量推进全要素链的职教云金课建设。
[关键词]德国学院立方体;职教集团;产教融合;职教云金课;全要素链
[作者简介]赵崇平(1965- ),女,重庆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授,硕士;闫峰(1981- ),女,山东济南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王旖旎(1981- ),女,重庆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发改委2018年度课题“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背景下重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2018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质量‘把关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SKDJ022)和重庆市发改委2017年度课题“重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应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4-0086-07
新形势下价值链、产业链、职业链、教育链等已形成高聚合联动生态,忽视这个生态而进行单向度的教育改革往往会错失竞争良机。为此,教育部对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和线上线下课程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金课要求,这是新时代应对全球中高端价值链、产业链竞争的具化,更是教育与产业行业联动的延展。相对于前期的本科院校在线课程系列——“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职业院校在线课程系列——苏州联盟、宁波联盟、中国大学MOOC网职教频道、各职业院校打造的内部云课程(微课)、高教出版社智慧云课程、网易腾讯云课程等探索,金课更注重前瞻性、深耕性、系统性,对如今风起云涌的职教云课程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尽管国务院已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地职教集团已达1400个,各层次的在线精品课程已上万门,但各类智慧云课程仍未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政产学研用彼此分离,远未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五对接”。因此,有必要在全要素链上深度透视,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打造产教融合一体化金课生态,才能实现大职教、大产业、大平台的多维度协同。
一、从全要素链看职教云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职教云课程较多,体系较全的为高教出版社职教云系列,但无论哪类,其针对职教全要素链上“前后一公里”——职前职后、接“天线”(转岗升级)接“地气”(上岗就业)的在线课程系列均缺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力支撑,各要素浅表零散,离金课目标差距较大。
(一)核心要素层缺熟知行业企业者
新时代下,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已汇聚到人与技术技能上,教师、行业企业达人、学生成为现代职教体系链上的核心要素。支撑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映射于现代职教体系链上,则需施教者熟知新兴、支柱产业素质技能需求并将获取方式传授给企业潜在雇员——受教者,培养其成为企业骨干精英。但现阶段,我们的云课程核心要素层面严重缺乏熟悉精通前沿基础、先进核心行业企业知识技能的人士。
课程团队的施教者应是院校教师、行业企业达人双主体,教育内容通专相融合,但当前实际上是以院校教师为主,行业企业达人参与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熟悉核心关键技能的企业行业人士少,愿意参与职教云课程指导的院校师生更少,主要涉及技术秘密知识产权、权益标准制度对接等保障问题。另一方面,了解工业4.0在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支柱产业、新兴行业,由此衍射的上下游产业,尤其是行将淘汰的僵尸产业与过渡产业,国家产业政策动态、各行业战略规划等对专业及从业岗位技能影响的企业行业人士少,教师更是寥寥无几,缺乏企业员工(含失业工人)、院校教师、院校学生等能共同学习分享、拓展提升的权威而标准的公共平台。企业设计的课程包、各种云缺乏教学技巧,院校教师自建的微课、慕课缺乏实践技术,院校师生、企业员工施授教途径各自为政,企业行业人士与院校教师之间、通识类课程人员与专业课程人员间各行其是,育人云孤岛严重。
(二)基础要素层缺行业企业贯通标准
标准是各行业跨界融合、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上先进职业教育的基础要素均有行业企业统一的标准体系,但是目的、内容、手段、方法作为教育的四个基础要素,其映射在现代职教体系链的云课程上,却缺少产业行业标准。当前,各行业领域的标准明确,但新兴行业、支柱产业、僵尸行业、过渡行业在工业4.0中如何体现各产业人员的从业标准,各岗位层级的通识标准与专业技术标准如何具化为与产业行业相通的课程标准,各类云培训课程基本缺位。各类云课程繁多,但课程内容缺乏各产业各级岗位需要掌握的对应内容标准,侧重对线下课程难解难懂的知识技能互补衔接少,融入新时代、新行业、新领域、新工艺、新材料体系的内容少,难以契合金课的难度、深度及挑战度。融合声光电的云课程虽然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方法,但如何及时有效地渗透互动功能,如何将新兴关键技术分场境、分对象、分媒介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输,职教推行的学徒制、案例法、角色法、情境法、模拟法等如何渗透工作过程,等等,缺乏具体标准。云课内容、手段、方法等与“大职业观”“神离”,难以真正与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标准协同贯通。
(三)保障要素层缺智能监测
媒介资源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网络课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具化在职教云课程上,则需优化集成教育情境、资源、评价、反馈,进行大数据智能化监测,以不断提升质量,但由于相关标准缺失、录制壁垒及技术成本控制,致使情境资源的技术整合极为有限,且不能与考评反馈诊改有效联动。具体来说,一是不能根据未来行业人才缺口进行前瞻性课程资源建设;二是不能就当下人员急需技能进行课程补充及提升;三是不能就各类各层人员的学习考核及对相关课程内容反响进行智能化联动诊断。当前,准职业人、企业员工,甚至是将要失业转岗的职业困难户亟须通过云课程学习真实生动的机器操作、故障处理、管理流程、为人处世等职场软硬技能,特别是前沿新技术、新知识,但云课程的情境创设大多沿袭课堂理论、录制棚,技术制作缺乏职业背景资源,無论是工科实操,还是沟通合作等软技能培训,均缺乏企业提供场景、院校进行实践的合作优化录制。缺乏行业企业指导参与的线上资源鱼目混珠,深度互动及学习考核缺乏标准,增加了师生员工查询甄别成本与学习纠错成本,致使针对技能点、监测点的反馈少,政府决策层、技术操作层、一线培训层、学员层融合少,急需企业用人与员工发展兼顾的统一的智能化监测体系助力高质量金课。
总之,我国职教云课程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全要素链上缺乏“成学之教”“成人之教”“成业之教”“成己之教”“幸福之教”的一体化融合生态,与德国等职教发达的国家比差距大,需借鉴整合、集智集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各类各级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立方体。
二、德国学院立方体的特点及优势
学院立方体由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和思爱普公司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2013)上正式推出。学院立方体是德国和国际工业企业与公共机构联合倡议的一个云平台,是德国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基础性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而打造的职前与职后、在校与就业、上岗与转岗一体化校企融合体系,现已成为德国失业率在欧盟各国甚至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保持最低的“神器”。学院立方体为配合劳动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政产学研用上深度融合,化解了用工荒与找工忙的矛盾,避免了平台课程的浅表性、孤立性,值得职教金课生态建设学习借鉴。
(一)基于安全性的大合作平台
学院立方体平台将经过资质公信安全鉴定的企业行业、高校科研院所纳入,向有关各方发布信息。一方面,告知无业或失业人员及院校毕业生在国内外如何使用平台学习技能和知识、获取有针对性的任职资格,以搭建其与工业企业直接联系的桥梁;另一方面,发布各企业单位提供的在线学习课程、具体职位空缺及相关考试要求,以让求职者获得申请特定职位所需的培训及相应证书。同时,让用人单位实时了解自己所需职位的人选及学习考试情况,保持透明度。
为确保劳动力资源与急需课程能有效应对工业升级产生的培训形式和内容需求,以及立方体实施更加安全、便捷、完备,德国将安保战略放入优先级。在组织层面,成立政行企与法律教育部门均参与的安保工作小组,贯穿各个领域,涵盖立方体的工业企业、高等院校,以整合不同视角。在技术层面,制定含员工、机器、工程各环节所有链端大系统安全在内的8个优先行动领域名单,具化到用户友好、商业管理、打击盗版、员工职业发展培训、数据保护的社区建设,员工及智能机器的健康信息分析等。在内容层面,无论是师生员工还是社区居民,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诚信、知识产权、技术安全培训审核。各层面实施渗透到学院立方体的个人用户及单位组织,安全设置非常严谨,以此防范关键核心技术的流失并保护拥有相关技术的人士权益,这就避免了我们的各类云课程为权益保护而形成孤岛。
(二)基于产业标准的课岗证互衔
为保障工业4.0所需的人才与技术质量,德国将技术标准化战略进入4.0优先级,并将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同步纳入,纵向上从初级到博士,横向上不同等级资格证书都统一了课程与岗位、证书互衔互认的标准,实现资格标准统一化、成长路径多元化。在方法层面,采用“前导+研发”模式自上而下的方法,开发出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遵守单一的共同标准。在宏观任务方面,建立政府协调、非官方委员会协调和市场(企业)协调结合机制,以共性技术和模块接口的标准建立为重点,描述目标、利益、潜力和风险、可能的内容和实施策略,制定服务架构、自动化程序功能的标准和“工业4.0词汇表”,明确未来产业标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基本属性,确保产业内和产业间的重组、分工、关联、协作要求标准能够成体系地研制应用,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在应用层面,即使是社区也要同步契入各产业岗位模块标准。学院立方体各类课程标准与证书必须要获得各类企业雇主的认可,确保通过平台学习考试的人选优先级与实际一致,且最好候选人能通过平台自动参与企业的最高职位空缺,这就规避了我们的育人课程与用人取向的神离。
(三)基于职业延展的智能化检测
为保证用人的前瞻性与高阶性,德国学院立方体实施人本化智能诊断体系。在培训方向上,考虑到经济环境用工体系的变化,为确保培训体系所有不同层面都受到影响时,将特别优先權放在持续性职业发展(CPD)的扩展上——大批失业人员和高精尖人才的转型升级培训。例如,根据2012年欧委会等对2015年的人才缺口分析,学院立方体平台提前推出自动化、大数据分析、制造和物流流程以及安全和数据保护等领域的课程及用工信息,通过前瞻性培训缓解了人才供给瓶颈。在组织层面,通过实施适当培训策略以促进学习的方式组织工作,兼顾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对效力,以考虑员工的教育、经验和技能集合差异,从而增强个人和企业二者的创新能力。在检测层面,运用以CPS为基础体系的快速预测技术,员工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并发现系统及自身的优劣,从而在系统中进行再学习、再调整;同时,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学习任务和体能训练以适当的间隔放进标准工作日中,鉴于各类人员有差异,他们的工作量、学习量、身体负荷量等可以持续监测。这种加进年龄、教育、经验、文化背景、健康状况、工作学习量的检测有利于各类企业和员工科学调配,真正做到了智能化检测,为我们全要素链下职教云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基于全要素链的职教云金课生态建设思路
通过立方体可看出,德国以此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实践网络,目的在于促成企业与高校结盟培训以提供系统的员工发展和职业提升平台,开发员工终身学习与创新活动路径,为高质量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提供支撑。反观我国职教集团已有1400余个,牵手3万多家企业,但建立信息化大平台,为员工及学生搭建就业转岗与学习实践交互通道者不到一成。因此,需借鉴立方体,全方位做好双师、双课、三线中的金课生态打造,为劳动者打通大数据下高质量学习就业通道。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职教云金课平台
德国学院立方体的建设参与囊括了纵横产业链、教育链等职业立交桥的各类代表。为避免云孤岛,职教云金课的组织层面上,需由职教集团牵头打造平台,由政府、企业(行业)、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构建,以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
1.以职教集团为主体整合在线平台建设。由职教集团搭建职教云金课平台,将所在行业的产业链上合作伙伴资源吸引到平台,将政府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产品用户及供应商、金融、物流等融合实现在线共享;将政策变化、行业趋向、企业用工、课程学习、知识产权等数据进行标准化、数据化描述,录入平台,实现用工的、找工的,以及学习的、解疑的,均通过在线靶向精准匹配查询。应用功能上,职教云金课平台与微信、QQ 等主流社交软件搭建接口,面向PC端和移动终端能实现参与者实时在线,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在校学生,无论是实训室还是企业车间,无论是企业产品还是其他资源,均能整合于行业资讯、在线市场、就业创业、政务服务、客服外包等产业链、教育链、培训链,从中进行基于大数据、物流网、5G等资源延伸拓展合作。
2.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政策宣传。德国为推进工业4.0,将职业培训与可持续发展列入其战略部署,有序推进学院立方体;美、日、法、澳等发达国家为确保再工业战略人才供给,将职业教育与培训列入国家战略。因此,需在各类各级产业规划中融入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规划,将各行各业各类人员的在线培训与线下培训有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委托第三方进行考评;制定相关政策对各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军转和退役士兵培训、残疾人培训等进行整合,制定线上线下课程内容模块,拓展培训内容;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健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出台相应政策,激励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到企业行业、农村工厂等一线调研;同时,在各省市大数据平台中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与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进各区域就业创业培训、有关课程互认等共享机制建立。
3.以企业行业为主力完善职业规范标准。加强各类培训企业的规范管理,鼓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有序推进各类职业课程包;建立企业培训课程星级公示奖励制度,鼓励企业结合前沿、高新、高危、高精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打造虚拟仿真金课,解决实习实训中的复杂高危难题;加强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督促其领衔建立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明确各行业各层级人员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课程与从业标准,推动各院校、各专业、各层级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前沿课程、职后课程建设,合理确定专本硕博衔接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
4.以職业院校为主线提升在线课程质量。第一,加强各区域课程资源调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避免同质化建设的同时,做好紧缺课程在线资源建设。第二,加强教师智能课程建设水平与能力培训,优化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团队激励机制。第三,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整合线上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第四,建立导学助学制度。实行学业导师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在线开展大学生、行业员工同辈互助活动;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授课时段、任课教师,明确学业进程和择业发展。第五,加强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方式的互动指导,健全“员工+教师”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考评互动提高机制。
5.以科研院所为主攻指导研究在线就业创业。加强科研院所政策动态发布、行业动态发布、岗位需求大数据发布;研究行业岗位技能动态,制定并发布系列云目录,研学结合、研技结合、研用结合,打通系列人才转岗升级的学习培训通道;研究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各类行业员工、职业农民与下岗工人等不同群体的在线学习心态与方法、在线学习的课程及社区学习方式,提高不同学员的学习效能;加强线上学员的线下实操指导,研究各类从业人员的技能需求;聚焦各行业精英、优秀技能人才的操作技能及职业精神,对线上课程资源的职业情境进行在线调研,促进学员实践技能融合提升;加强各类课程学习点、检测点与考评点的跟踪,加强各学员一线应用性研究反馈,促进在线课程内容更新升级。
(二)打造师生、员工共享的职教云金课体系
德国学院立方体应用在保障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打破了师生员工分离的桎梏,使企业员工、师生可实时共享。可见,我们的职教云金课无论是受众,还是课程内容、职业延展,都必须打通壁垒。
1.覆盖对象惠及“三难”。在每年上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下岗企业员工中,传统企业僵尸行业4050下岗人员、职业院校学习及就业困难生、职业农民往往为再就业困难群体。对于这些就业转岗困难群体,除相关部门、社区对其组织公益培训外,还需通过云金课向其拓展再学习、再就业门路。一方面,及时发布各类企业用工信息及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手机App向其传授培训内容及方式,并组织其参与有关考试。
2.课程模块设置聚焦“三点”。要针对行业热点、焦点、难点,关注学习点、提升点、就业(上岗)点。行业领域方面跨行业的通用课程模块与行业内的专用课程模块,企业需要的上岗课程模块与转岗课程模块,职业院校学生的通识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白领阶层的高阶课程模块等,需要逐渐设置。同时,个人定制与群体授课、行业岗位初中高级、中职专科本科硕博所需各阶段、各模块课程均需设置。各类课程模块内容必须在知识、理论、技能、在线测评、交流互动、实作演练中进行统一架构,既考虑通用性,又关注专属性,以促进学员在在线学习中提升学习效能。
3.职业衍射:从摇篮到在岗、从技能到智能。相对德国从职业启蒙到职业上岗的职业渗透,我国职业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基本为空白,即使开有劳技课也形同虚设,职业积淀多从大学毕业工作开始。因此,需通过职教云金课体系设置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职业院校课程、职后拓展课程,形成完整的职业链体系。以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微金课形式发布各类职业岗位雏形的小知识、小技能的学习培训课程,品德类、匠心类、大师类启蒙课程穿插其间。职业院校金课需建立“专业+”复合智能型金课体系,将专业岗位金课、专业拓展岗位金课渗透其中,将本硕衔接金课植入其中,让学生具备初步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展职业视野。在职后金课体系中,重点构建传统企业转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课程、行业企业精英白领等业务骨干管理人员的拓展金课。其中,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学生创业技能培训为云课程大职业的基点。
(三)推进线上线下互衔的智慧云管理模式
德国学院立方体能够就员工职业状态与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进行实时智能诊断检测。我们的云课程要达到金课的前瞻与智能就必须为各个体的职业“前后一公里”进行智慧指导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1.推进四级联动的继续教育管理。加强资源整合,构建从国家到省市、区县、社区(乡镇)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与线下服务平台。第一,加强国家级职教金课云平台建设。对各地首批进入国家系列平台的网上课程进行梳理、整合,每三年一调整构建国家级五星级公用、重要金课;支持各地配合国家平台、西部大开发等开发支柱型、新兴型、紧迫型智慧金课,对区域性紧缺人才、重要结点建设人才、职业发展需要拓展的人才等进行有序培训;省市组织发布职业培训金课与线下培训机构及网点、站点,区县、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适时反馈。第二,加强政校企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服务团队。政府负责宣传引导及购买部分公益服务;企业负责平台技术及金课摄录;行业负责金课目录及收集反馈;院校负责培训及定期到社区各站点进行线下服务,如组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基层一线进行关键技术技能的现场答疑,推进技术团队、授课团队、服务团队、宣传团队有机结合。第三,加强企业用工需求对接,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的培训招聘体系。借鉴德国逐步学习培训与证书考试结合的用工诚信机制;建立企业进入平台发布用工需求机制,根据企业用工及时发布金课在线培训考试及线下面试标准,推进金课学习成绩与企业用人标准一致。
2.推进金课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加强各行业思政类、专业类、创新类支撑金课标准梳理,构建行業企业大师、职业院校名师、智慧金课助理团队,展现校企道德标兵、技术标兵、创新标兵风采,健全全国、各省市以职教集团为代表的区域性职教金课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第一,每年进行各类金课竞争公示,标示课程名称、适用对象,让有实力、有能力的校企合作团队参与竞逐,由第三方进行验收,同时设立修改完善机制,逐步形成与行业专业一致的金课共享体系。第二,每年在一定区域公布各类金课在线选课学习计划,与企业联动,让学员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经济情况、求职意向进行跨校、跨领域、跨专业、跨班级的选课学习,学校企业将其学分纳入毕业学分和就业备选学分。第三,对于传统淘汰型岗位、急需紧缺型岗位所需课程建立动态调节奖励机制,确保真实有效的金课能够及时上线。第四,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指导职业院校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职业资格等级以及工作经历和业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3.推进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管理。第一,探索嵌入基于个体发展的职业咨询体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教育情况、职业经历、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健康状况等进行基本测试,为其提供职业岗位建议。第二,推进个人职业能力自测养成。采用内部实名制,建立个人职业生涯电子档案,让进入平台的个人养成检测反思自身职业心态、职业品格、职业能力的习惯,以对自身的职业选择及发展提前进行干预调整,提高职业适应力。同时,对僵尸行业、淘汰岗位等发布电子预警,对新兴岗位、复合度高的岗位提供参考。第三,建立健全就业创业软硬能力咨询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行业创业就业需要的通用软能力、专业硬能力、跨界能力等进行研究分解,对各行业相关企业各领域的纵向发展通道进行梳理,对跨界行业转岗系列的岗位技能要求及对接课程进行指导,对各类人员职业生涯瓶颈及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对遭遇职场危机者进行心理等有关方面的干预。总之,通过平台系统及线下服务,让从业者或准从业者拓展眼界、不断进步,从而提高职场自我管理调适能力,为自身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化研究所.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摘编)[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3):42-48.
[2]郭政.标准引领德国工业升级[J].上海质量,2013(10):22-26.
[3]赵婧.“云课程”解析:背景、理念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13-18.
[4]谈毅.工业4.0对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冲击及其应对[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0-74.
[5]占小梅,王辉.浅议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J].职教通讯,2013(25):43-47.
[6]顾准,苗向阳.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93-95.
[7]王祖析.基于“职教新干线”云平台空间教字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191.
[8]韦建国,宋丽萍.基于职教云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3):128-129.
[9]曹院平,宋颖.面向工业4.0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观察,2018(15):53-56.
[10]楚金华.云组织:职教集团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6(8):104-110.
[11]吴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到2022年要建设2万门“金课”[EB/OL](2019-03-21)[2019-05-23].http://m.people.cn/n4/2019/0321/c203-12475227.html.
[1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