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2020-03-16唐有端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信心英语学习积极性

唐有端

[摘   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积极性;自信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54-02

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能力与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掌握句式和表达方法,为更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奠定基础,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习的关键。

一、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与当前的教育观念是符合的,能够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无论是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在学生英语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的优化,既体现了人文关怀理念,也能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满足。因材施教的“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材的內容、深度及要求。教师的课堂设计应当围绕教材这个中心点,在达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学习进度学生的需求。二是学生的学情、兴趣情况。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使其整体综合状况也有较大不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够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进取,实现既定目标,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侧重于听、说训练。在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要考查其实际情况,在参考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教材和大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在课前五分钟展开师生英语对话,逐渐让学生从单句的对话提升到段落的对话,最后实现流畅表达。对话题材可以取自日常生活、自己喜欢的明星、兴趣爱好等,可以先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头,成为其他学生的楷模,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先告诉他们任务,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在课堂上有满意的表现,学生才能找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后,自信心加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3.因材施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1)进行因材施教前,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类别划分,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2)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学生的教学方案和分类也应当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教师的因材施教方案应当保持机动性。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教师应当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因材施教的实际效果。

(3)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改变自己的观念,了解最新的教育观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1.听说领先,强调口头练习

要把英语当作交际语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听懂别人所说的话。作为学习的手段,听又是必由之路。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注意他们听的效果,并且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尽量用英语会话,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坚持用英语上课,给学生创造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采取各种听力训练手段。比如在教学初二年级的“The Queue Jumper”一课时,我事先把课文的内容画成若干幅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听录音。我第一遍采取先入为主的手段,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语音;第二遍用学过的语言进行简练描述,学生把听到的句子同图中情景联系起来,初步理解;第三遍再放一遍录音,一方面加强对地道语音的训练,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记忆。而后根据课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就是让学生开口说。我坚持抓好听这一环节,让学生多听、听清楚、听懂,学生听懂了就想说,听准了才能说,说对了才会尝到说的甜头,然后越说越想说,越说越好,学英语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2.设置情景,注重操练

首先,情景化(contextulization)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方式。情景化是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当中,从而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语境化的教学需要在一定的话语(discourse)氛围下进行,如果没有语境,话语也就失去了交流的实际意义。例如,通常情况下thank you是表示感谢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它也可以用来表示拒绝或者愤怒。又如,excuse me通常翻译为对不起,但是如果这样跟学生讲解,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不知道在实际交流中什么情况下的对不起才用excuse me来表达,实际上excuse me是请求陌生人帮助时所用的一种开场白。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I can go to the railway station?

它还可以表示要提前离开时告别的提示语:

Excuse me, 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或表示打断别人的谈话:

Excuse me for interrupting you.

或举止失礼时表示道歉:如咳嗽、打喷嚏、写错字或演示失误要改正时说的提示语,这种情景下对方是无须回答的。因此可以表明,对话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发挥其效用,预言的交际功能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将预言的真实应用作为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其次,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注意力集中,提升记忆力,加深印象,这与其认知规律是相符的。可以想象,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句型和表演对话场景,将句型应用在其中,效果必然大不相同。

新教材调整了对话材料,更加贴近生活,形式更加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贯彻交际原则,将教学工具的展示和学生表演等结合起来,营造一种贴近实际的对话场景。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工具,把课文的情景用简笔画来体现,创造适当的情景,如初一下册学习 “May I borrow your erase?” “Certainly, here you are.”等句型时,在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操练后,我假设学生一起到图书馆借书的情景:学生从打招呼再到去图书馆借书,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学过的句型。按三人一组进行练习, “Hello!” “Where are you going?” “I want to go to school library.” “Lets go.” “Excuse me, may I borrow some books?” “You can keep them two weeks. Here you are.” “Good bye.”这些句型学生都较为熟悉,我创造了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造机会。情景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真实对话的感觉,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因而学生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

3.引进竞争的机制

初中生好胜心强且稚气未脱,他们乐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表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我开展了小组竞赛,比如学现在进行时,很多学生把be动词丢了或忘了加“ing”,有的学生动词重读闭音节最后一个辅音字母该双写的没双写。于是,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在上面写了“run, swim, jump, throw a kite”等动词词组,然后派一名學生依照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表演,并提问“What am I doing?”全班学生根据表演,设计问答并写在本子上。之后,我分别提问各组的学生,先由该生口头回答,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我再对4个答案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订正、评分,算出该组的分数。这种竞赛方法融入表演,活泼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running, swimming”等单词,有的学生少写了n或m,我在黑板上统一订正后,加深了学生印象,有些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也大胆举手发言,有的学生回答错了,在得到提示之后再次举手发言,我会把机会给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优胜组,我进行了“excellent”“well done”等口头评价,以奖励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练习是培养其听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就像是交响乐队的指挥,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演奏,而应对学生进行指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演奏。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保持课堂的活跃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久而久之他们就能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口语对话练习,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    黄斯陌)

猜你喜欢

自信心英语学习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