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关系研究
2020-03-16孔川
孔 川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关系研究
孔 川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空间和生长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着力探索与第二课堂的协同与互动,畅通思政课与第二课堂协同空间和互动平台,构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五加协同”模式。“五加协同”是思想协同、空间协同、方法协同、能力协同、载体协同的集成协同,共同推进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共同体。
思政课;教学改革;第二课堂;五加协同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生长点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
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未来的新空间、新领域和生长点,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未来的新趋向、新方向和新动态。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15年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计划提出要“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2]要“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3]
思政课第二课堂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不是单纯的课余活动或者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的,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4]第二课堂具有特殊的教学组织形态,区别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更多以实践形式展开,是一项活动教学形态。
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育人是共同体,是一个系统、体系、整体工程。对高校来说,育人主体包括全体教职员工,育人的空间涵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育人的载体囊括校园文化、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高校是围绕立德树人形成的有机共同体。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一方面要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和单纯的知识说教,要着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参与率,运用小组探究式、互动启发式和项目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视第二课堂教学空间,把第二课堂教学空间作为改革创新的生长点,着力打造协同育人的教学共同体。
思政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具有自身特有优势,有助于形成与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机互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参与优势,把第二课堂的育人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 把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融入到第一课堂,打造全方位、全时空、全领域的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优势。目前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实施者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代表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他们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负责党团教育、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和危机管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生会、社团、科协和志愿者协会等各类学生组织,组织开展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和主题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领者。第二课堂教学依托学生会、校(院)团委等组织载体,通过学生干部、辅导员等活动主体,开展有规划、有目标、有主题、有创意、有影响、有意义的活动,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
第二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领域宽广,形式多样,在校外通常以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实践参观、志愿服务等形式展开,着力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焦点,有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的目标,第二课堂教学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努力提供各种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组织开展各种深入社会、考察社会的活动,搭建各种融入社会、融入基层的平台和载体。比如共青团每年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第二课堂的品牌活动,成为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来源于其组织优势,是组织优势本身的延伸和拓展。学校与校外的社会资源,正是通过学生会组织、各级团组织实现有效对接,通过各类组织把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有机整合在一起,成为实现共享共赢的关键。
第二课堂教学的参与优势。第二课堂教学主题契合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实践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教学形式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特点,所以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青年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主动性比较强,参与度和参与率一直都相对较高。应该说,青年学生在第二课堂实现了全方位的成长和锻炼,在走向社会大舞台之前得到充分的能力提升,奠定了青年学生融入社会的本领基础,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要的空间场域。青年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高度认同,有助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机融入,提高青年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二、基于第二课堂协同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
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第二课堂的协同改革模式,是形成高校育人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第二课堂如何协同,如何互动,如何融入,如何对接,如何整合,如何打通,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面对的难点。结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相关试点,尝试构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五加协同”模式,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特色。
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五加协同”模式,即“理论+实践”“校园+社会”“听讲+宣讲”“课堂+课题”“线上+线下”。具体来讲,“理论+实践”着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思想性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性相结合,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协同,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校园+社会”着重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增强校园与社会的空间协同,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状况的把握;“听讲+宣讲”着重把学生学习的识记和理解相结合,增强听与讲的方法协同,推动大学生积极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课题”着重把知识的课堂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增强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协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线上+线下”着重把课堂的线下学习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相结合,增强线上与线下的载体协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思想协同是“五加协同”的根本。“五加协同”模式是基于思政课教学内容基础上的有机协同,是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延伸到第二课堂,是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消化和深化拓展到第二课堂,提高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品质,充实第二课堂教学的思政元素,这是“五加协同”模式的基准点。如果不是基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机协同,那么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只是一种形式协同和简单链接,对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没有任何意义。
空间协同是“五加协同”的基础。社会实践是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也是青年学生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成效最好、影响力最大的第二课堂活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积极主动衔接好第二课堂,积极主动引领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统一。从宽泛的角度来讲,第二课堂主要指向的是社会,是在社会这个大的空间领域开展的相关活动。从校园的空间到社会的空间,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空间,是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的相互对接,不同空间的资源通过协同才能实现共享,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
方法协同是“五加协同”的关键。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的协同互动,要充分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法要主动借鉴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是基本理念,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活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敢闯敢试,学生主体性在第二课堂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虽然思政课教学改革一直在强调师生互动,开展讨论式、研讨式、体验式方法创新,但是与第二课堂教学成效相比,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问题在于方法具有适用的空间和内容,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注重与第二课堂的方法协同,而并非直接采纳第二课堂的方法创新,通过方法协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才是落脚点。
能力协同是“五加协同”的重点。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引导青年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思政课的相关知识,根本目标是提高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树立其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自觉意识。第二课堂作为青年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锻炼综合能力的平台,是青年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空间,根本目标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和水平。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的协同互动,都是着眼于青年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是在推进二者协同过程中必须要把握的重点。
载体协同是“五加协同”的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协同要依托不同的载体,共同实现协同的效果。这里主要强调线上载体和线下载体的协同创新。线上载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度比较大,灵活性比较强,各种新媒体平台受到青年学生的推崇就是例证。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教学难以实现,更加凸显了线上载体的优势。线上自由灵活,线下深度融合,线上有效互动,线下深度交流,线上载体要和线下载体有机协同,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协同互动创新。
通过“五加协同”的模式积极探索打通思政课与第二课堂进行有效协同、深度互动的空间,完善思政课与第二课堂的沟通机制、合作机制、协同机制和互动机制,有助于真正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同时也要认识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第二课堂的协同与互动,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思政课专职教师、学工干部等队伍,统筹课堂、校内、社会等平台,需要在大思政的格局中实现队伍协同、资源协同、平台协同和力量协同,需要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1).
[2][3]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0L].2015-7-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4]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5):45-46.
本文系2019 年度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项研究课题成果。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