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路径探析
2020-03-16付佳静
焦 颖,付佳静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严格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标准,大力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1]。2018年印发《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总体要求、培育任务、工作要求做了明确部署。教育部随后面向全国高校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如何把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重要契机,探索形成兼顾专业特点、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机制,是新时代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
1 任务坐标: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的重大意义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解决高校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点任务。
1.1 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2]。教师党支部处在从严治党、组织建设、教书育人的第一线,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院校全面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落实习近平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党支部书记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领导力量,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全面优化党支部设置、明确党支部书记责任、建立党支部书记培训机制等措施,可及时发现基层党建存在的各类问题,切实解决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
1.2 推动中心工作、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必要保证
一线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主体,党员教师更处在立德树人的最前沿和第一线,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着高职校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一些党员教师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精神懈怠等倾向,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不利影响。推进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重点要解决党建与学术科研相互脱离的问题,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的“双融合、双促进”。充分调动一线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支党建能力一流、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一流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院校内涵式发展坚强的组织保证。
1.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思想政治工作关乎育人根本,关乎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当前,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各院校不断引进大批海外留学归国教师,扩大对外交往,组织校际交流,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同时使西方思想文化和错误思潮不断传入,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使部分教师出现了思想动摇、精神懈怠的新倾向,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3]。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一支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学术能力和个人感召力,不断激发教师潜心从教、服务师生、培育英才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同时也是推动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 查摆问题: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自全面启动以来成效显著,但在高职院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中,全员思想认识、相关配套机制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探索和实践,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全员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当前,各高职院校党委已纷纷部署党支部“双带头人”工程,及时制定落实方案和长远规划,但部分院校仍对党建和学术重视程度不均衡,对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的理念有待提升,对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识不强,致使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出现配套制度不健全、保障不到位等现象。部分党支部书记把职称晋升作为职业目标,在教学科研方面投入精力过多,对党建热情度不高,动力不足。
2.2 全员协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建设,重在运行,贵在协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协同运行纳入双带头人建设方案,但很难实现各部门通力合作,同向发力,联动提升,协同运行机制难以充分落实。大部分院校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党总支总体负责,党支部具体实施。但是,作为“双带头人”培育体系建设,需要人事、教务、科研、国际交流、宣传等各部门、各层级高度重视,分工负责,搭建协同运行的组织体系,共同推动“双融合、双促进”取得实效。
2.3 选任、培训和考评机制有待健全
2.3.1 选任机制不健全
近些年,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但面临师资队伍规模不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带来挑战。在选拔党支部“双带头人”时,有的支部按照硬性标准筛选党支部书记,有的由党组织推荐担任支部书记,已上任的党支部书记也无心党务工作。在任用方面,“双带头人”党支部在院校重大事项议定、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参与度不够,支部书记的话语权分量和影响力不够,无法有效发挥其领导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2.3.2 培训机制不创新
高职院校对新选任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倾向,缺乏集中培训和有效的业务指导,使很多新手党支部书记只是为完成任务而摸索工作,无法有效发挥支部书记的引领作用,更难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方法。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总体规划,但由于缺乏有效创新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只是学习新文件、新思想,并未根据培训主体程度的区别量身制定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
2.3.3 激励考评机制不完善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形成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的考评只有定性标准,没有定量标准,更未有效纳入年度考核、干部晋升、职称晋升等评价体系,也没有评优评先、进修研修等相关待遇。在教学科研任务较为繁重的高职院校,如果得不到有效激励,势必挫伤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3 探寻路径: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的优化措施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已有经验,在已有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基础上,从价值认同、协同运行、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与培育任务有效精准衔接。
3.1 以“政治化”强化总体价值认同
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使全员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上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找准任务坐标,牢牢把握“突出政治建设、坚持双向提升、注重分类指导、强化基层导向”的原则,把培育工程放在从严治党建设、院校内涵式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院校党委应进一步增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及时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和经费保障。院校上级党组织应及时加强对“双带头人”工程建设的督导检查,增进校际交流经验,共同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要把党建能力提升与业务能力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主动承担教育的重任,对照“双带头人”的要求,及时弥补不足,发挥“头雁效应”,既做好立德树人的引领者,又做好党建工作的排头兵。
3.2 以“全员化”强化协同运行机制
针对当前协同机制不完善,各层面、各部门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为使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序推进,需要构建一个岗位分明、团结合作、高效管理、科学有效的全员工作格局,形成良好的协同运行机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党委组织、教师工作部门牵头,人事、学科建设等部门参与,会同院(系)党组织常态化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作有效开展。[4]院校党委担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院系党组织担负直接责任。党委组织部门总体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层级之间的协同合作,统筹推进落实,及时督查反馈,高效创新。高职院校要将落实情况纳入党建年度考核,把履职情况作为考核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人事部门根据总体安排,及时引进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又有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要将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要将党支部书记工作量纳入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等重要事项,做好政策保障,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教务部门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既要加强对普通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养,更要注重“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增进党建与业务水平“双融合、双促进”。宣传等部门要将落实情况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测评考核体系,同时注重抓典型,加强优秀“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国际交流部门为后备干部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机会。只有全员配合、同向发力,才能推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工作,打造一支学术党建优良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3.3 以“制度化”健全选任、培训和考评机制
3.3.1 健全选任机制
首先,严格选任标准。高职院校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党务工作强、业务能力强的“双强”标准,选拔师德师风好、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党员作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在选任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打破各种限制,从热爱党务的优秀教学科研党员教师中选配党支部书记;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充分与选拔对象谈心谈话,尊重个人意愿,引导其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对于党务工作经验不足的优秀党员,将其纳入党支部书记后边人才库或推荐其担任党支部委员,巩固党支部书记人才梯队建设;对于暂时没有符合条件人选的党支部,从院校其它党支部调配具有相关业务能力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其次,明确岗位职责。高职院校将教师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化,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构建目标明确、职责明晰的工作格局。再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按照党支部书记成长规律,根据层次不同,制定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实现“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向良性互动。[5]
3.3.2 创新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要坚持党性教育为核心、能力教育为关键,制定“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养规划,丰富培养教育形式,推动支部书记培训机制创新。一是要把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党支部书记培训是一项常态化工程,不仅要制定学期、年度等短期培训计划,还要制定中长期规划,要把后备人才培训纳入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体系,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培养充足的后备资源。二是要把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高职院校不仅要制定全员综合培训安排,还要把培训纳入学院干部培训、教师业务培训计划,要根据教师不同层次进行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实现党建能力和业务能力联动提升。三是要把常规方式和创新方式相结合。高职院校既要有党校培训、网络培训、集中研讨等常规学习教育方式,又要拓展思路,通过挂职锻炼、业务进修、轮岗、特色沙龙等方式积极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创新培训形式;对于具备学术带头人发展潜力的支部书记,要在团队组建、学术交流、国外研修等方面为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促进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要把培训和考核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党支部书记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运用学分制等方式,对考核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结果导向增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效果。
3.3.3 完善激励考评机制
完善的激励考评机制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的内生动力和重要保障。在教师个人发展层面,高职院校要为党支部书记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积极听取党支部书记的心声,为其搭建个人发展平台;在话语权方面,充分发挥民主性,支持党支部书记参与学校重大事项议定、重要制度的制定;在物质奖励层面,组织先进评选,按照党支部书记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工作津贴,激发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制定配套党支部书记考核监督体系,以考察政治性为重点,通过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方式细化考核和监督指标,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确保考核监督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高职院校通过日常考核、民主评议、上级党组织考评等方式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全方位考核;建立履职档案和信息库,明确党支部书记工作实绩;对于考核结果不达标的教师党支部书记,要及时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通过建立赏罚分明的考核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激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多角度、多机构共同努力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完成“双带头人”的改革创新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开展,各级部门要通力合作,不断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确保教师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成为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