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发展浅议

2020-03-16李旭新张龙云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伦理育人

李旭新 张龙云

新形势下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发展浅议

李旭新 张龙云

[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山东大学后勤保障部]

文章围绕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服务育人理念,论述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基本特点、管理模式以及研究现状,结合山东大学实例,分析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优化人才培养的属性,从工程技术课堂体系探索与实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教育新模式、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工程伦理建设、与教学科研相匹配的工程科研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发展模式。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新形势;工程教育;工程伦理;工程科研

新形势下,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建设一流大学,固然离不开“大师”,但“大师”也需要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科研设施,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能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大师”,正所谓“筑巢引凤”,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大师”和“大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大楼”是大学办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础物质条件。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承担着建设和维护“大楼”的重要职责,负责学校的基础教学科研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楼等的建设、维护、运行等任务,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主要是对校园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所进行的工程建设维护活动,包括土建、暖通、道路、安装、装饰、加固、景观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新建建筑物或者恢复、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1],从社会经济效用看,是对建筑物现时价值和将来期望价值的增加和维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1]。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实施,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建设工程设计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需要增加新建筑或者对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某些功能进行提升[2];另一方面是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因建设时间较长或因建设质量而出现破损,需要整修维护[2];再就是许多高校历史久远,校园内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古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需要不断修缮维护。总的来说,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具有经常性、重复性、集中性、应急性、专业性的特点。高校对基建修缮工程的管理要求是:满足功能需求,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减少法律风险。其管理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1]:一类是按实施阶段划分,可分为前期管理(如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资金申报等)、中期管理(如工期控制、质量管理等)和后期管理(如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另一类按内容划分,可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投资管理、档案管理等。

很多高校从业人员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从招投标管理、造价控制、风险管理、监理管控、工程审计等方面针对目前基建修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和应对措施。随着工程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实现建筑物多功能的优势日益凸显,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工作被视为高校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作为高校功能的一部分,除了满足基本的建设功能外,也具有高校的“科研”“教学”“服务”和“育人”属性。笔者认为,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发展模式及其发展特色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视角,以山东大学为例,对基建修缮工程的发展进行论述和展望。

山东大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2019年10月15日,山东大学正式发布了《百廿山大强校兴国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强化支撑保障,扎实推进条件建设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方案》。山东大学基建修缮工程将继续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加快实现学校“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山大贡献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山东大学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一校三地八个校区,基建修缮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涵盖土木、暖通、水电、机电等领域,内容多,专业性强,可持续发展空间大。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三全育人、服务育人”,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发展也承担着优化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基建修缮工程的发展必须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相呼应,与当前新时代背景相呼应,与科技变革创新相呼应,重点面向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人才培养的基建修缮工程技术课堂体系探索与实践

山东大学拥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专业,基建修缮工程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发挥工科专业优势,探索工程育人新模式,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凝练基于工科专业的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培养“课堂实践导师”型人才,构建面向未来技术和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的动态教学组织形态,把现实工程经验和理论实践搬进课堂,实现“服务、育人”两不误。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所说的“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

二、创新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教育模式

山东大学素来以文史见长,具有理工医综合学科的优势,探索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工艺联合等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模式。比如,与文学结合,在基建修缮工程项目中渗透文化元素,实现工程项目的文化育人价值;与艺术融合,在基建修缮工程项目中充分挖掘艺术创造,实现工程项目的艺术教育价值;与数理信息等融会贯通,在工程项目中体现逻辑思维的育人理念。

三、注重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工程伦理建设

在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实训中应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服务模式,从发展目标、培训方法等方面搭建基建修缮工程伦理教育服务育人框架,在教育定位上,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思政教育理念,把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3],破解工程活动中的伦理困境,陶冶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重塑良好的高校工程生态。同时建构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工程伦理教育长效机制[3],协同并进,形成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四、开拓与高校教学科研相匹配的工程科研建设新思路

高校赋予了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特有的属性和内涵,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不再是单一的工程建设服务,而是具备了科研属性、教学属性和育人属性。习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强调“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2018年他在北大的讲话中又指出,“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高校基建修缮工程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开拓工程科研建设新思路,依托学校强大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力量,打造一支独具特色的工程科研团队,发挥山东大学基建修缮工程在高校工程中的科研“领头雁”作用,实现工程科研助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应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并处于关键突破的历史关口,立足新学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前期探索,面向未来,谋划未来,引领未来,持续深化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开放式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践行“师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创新”的质量理念,完善新交叉学科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施路径,专注人才培养成效,强化工程伦理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助力工程科研兴校,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校新发展。

[1]王春霞.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以深圳市高校修缮工程为例[J].工程与建设,2015,29(01):134-136.

[2]邱洪胜.高校修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6,31(04):23-25..

[3]王秋辉. 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伦理育人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新发现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