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高校安稳工作的思考——以中国政法大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例
2020-03-16林发军田兆军
林发军 田兆军
关于如何做好高校安稳工作的思考——以中国政法大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例
林发军 田兆军
[中国政法大学]
高校安稳工作并非学校的中心工作,但它为中心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为了做好高校安稳工作,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队伍建设是基础,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是前提,具体的工作机制、体制和体系建设是该项工作有效运行和推进的保证。
高校;安稳;目标;运行
高校安稳无小事,安稳工作在高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特征。这两个特征要求此项工作必须分别做到“两化”——前者是制度化和经常化,后者则是科学化和系统化。那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好高校安稳工作呢?结合中国政法大学进行“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分阶段组织实施
学校将此项创建工作分成七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确定“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综合协调,学校办牵头抓,保卫处具体抓,各部门、各学院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初步确定任务分解、责任分工方案,确保此项工作决不能是保卫部门“唱独角戏”,而是各部门相互配合“跳集体舞”。
第二阶段:征求意见。主责部门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将任务进行分工分解,通过会议、座谈、简报等多种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并补充完善。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安排、组织领导、工作要求等四项工作任务,并落实到相关二级单位。
第三阶段:部署动员。党委常委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题研究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学校召开动员部署会,印发方案,落实具体负责人,明确工作进度。
第四阶段:深入推进。学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讲纪律,提要求。在该阶段,学校认真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足与薄弱环节,汇总各个二级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统一解决。
第五阶段:自评自查。学校领导小组要求工作小组按照标准自我评价、自我检查,同时也要求相应的二级部门对照各自的任务清单自查自纠,查漏补缺。核心工作是查不足,查隐患,查风险并逐步落实与整改。
第六阶段:完善提高。学校召开创建工作阶段总结会,总结创建以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测评要素落实到位。
第七阶段:迎评检查。学校上下齐心,全员发动,整合力量,推进有力,积极迎接专家组进校检查,虚心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作为学校继续推进这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创建工作的动力和指南。
二、在细化的指标中确保工作成效
学校将57项测评要素细化分解成105项具体工作任务,按照“什么是平安校园”“怎样建设平安校园”的要求分成六大体系进行相应建设。
(一)以组织领导体系为统领,夯实安稳工作基础
学校把建立健全安稳工作领导组织机构作为安稳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完善机构、建设队伍、明确责任体系等举措为安稳工作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覆盖面广、适应性强”的原则,加强安稳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本领强、爱岗敬业、作风过硬的专兼职保卫干部队伍以及学生工作队伍、网络管理队伍、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安稳工作队伍,使安稳工作“会有人做,有人会做”,并且“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为此,学校建立了一支“招之即来,来即能战”的保卫干部队伍,使“学校发展到哪里,安稳工作就做到哪里;不稳定势头出现在哪里,安稳工作就做到哪里”。
党委领导是关键,学校坚持安稳工作“书记校长负总责”“具体负责是主管领导”。同时,每个二级单位也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对应的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卫部门作为安稳工作职能部门,实施“片组责任制”“干部巡视制”工作制度,实现“每月一大查、每周一小查、片组干部天天查”的工作目标,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以维稳工作体系为支撑,巩固安稳工作阵地
学校注重建立以“早预警、早预防、全方位、立体化”为目标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为迅速做出决策、应急处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主动加强与上级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尤其是与北京市教育工委和北京市公安局相关工作部门的联络,实现了信息收集“内外互动”。同时,学校通过学工系统和后勤系统工作例会制度,及时通报涉及安稳工作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了未雨绸缪。
学校始终注重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通过制定完善各类管理办法,坚守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加强了对舆论阵地、课堂教学、学术文化活动的监督管理,明确“宣传教育有标准、课堂讲授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同时,学校通过各类学生自治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组织动员广大同学参与到“平安校园”的建设当中。
学校既注重安稳工作的日常管理,也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战时”情况。平常是基础,战时是考验。为了做好“战时”应对,学校提出“天天都是敏感期,处处都是安防点”,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而强化了校园综合防控,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以矛盾化解体系为重点,营造安稳和谐氛围
现在,社会管理体制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进入改革关键时期,涉校矛盾逐渐增加。矛盾行为趋向激烈化、类型显现多样化、客体更加复杂化、主体逐渐多元化。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无处不在。但如果沟通机制顺畅,就可能将群体性矛盾化解成个别性矛盾,将重大矛盾化解成轻微纠纷,以此促成矛盾的最终解决。
学校通过一系列制度,比如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强化民主管理,做好校务公开,着力保障师生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实行大厅服务、上门服务、个性化服务,及时回应和解决师生的诉求,树立了一种从“我为安全管师生”转变成“我为师生管安全”的新时期服务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学校的和谐稳定。
(四)以综合防控体系为核心,细化安稳工作格局
学校以科技创安为突破口,提升技防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宁愿有交叉,不得有遗漏”,实现无缝掌控和高度集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和监控体系。学校融科技力量于人力和物力,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专群相结合的安防工作机制,实现由“可防”向“可控”转变。学校根据校园环境特点和功能显现,实行分区化、网格化管理,防控模式实行等级化并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适时启动。
(五)以教育管理体系为引领,激发安稳工作活力
校党委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通过特色化安全教育、细节式安全管理、创新型舆论引导和人性化帮扶困难等举措营造了“人人是主人,人人抓安全”的氛围,吸引了广大师生主动为学校的安稳工作添砖加瓦。
学校利用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全方位的法律专业教育。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活动,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
对于学生中的各类困难、特殊群体,学校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贷、奖、补、勤、减”等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通过建立四级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快速危机反应机制等为有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通过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重点帮助,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问题。
(六)以应急处置体系为预防,确保事件处置时机
学校应急处置体系是根据“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进行设置并不断完善的,以便掌握最佳时机。
现在,高校不稳定因素已由相对可控向多样化、不确定性转变。程度容易加深:经济问题容易转化为政治问题,个体问题容易转化为群体问题;复杂容易加剧:高校内外易交织,合理诉求与不合法表达易交织,内部矛盾和敌对分子易交织,现实与网络易交织。这样,高校安稳工作容易由一向多、由低向高(强度)、由常规向突发转变。
领导出马不如机制出台。所以,学校成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相应职能部门分工合作,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着力把苗头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有益的启示
中国政法大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此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一)工作安排要有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深度决定成绩的高度。总结起来,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学校的工作思路明确,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建好四支队伍、抓好五项检查、强化六大体系”。
“围绕一个目标”,即指创建工作是围绕“着力提升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实效和水平”这样一个目标,把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两个原则”,是指在创建工作过程中,既要加强“组织领导”,也要注重“统筹协调”,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机构健全、机制完善、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创建工作体系,形成平战结合、注重常态的工作机制。“突出三个重点”,是指学校以“宣传动员工作、指标落实工作和投入保障工作”为重点,采取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创建与攻坚克难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有效实现了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落实。“建好四支队伍”,是指在创建中,通过充实力量、优化结构、完善保障、强化培训,大力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和网络管理队伍”四支队伍建设,为安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抓好五项检查”,是指“查领导、查制度、查教育、查管理、查设施”五项内容为主的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六大体系”,是指强化“组织领导、维稳工作、矛盾化解、综合防控、教育管理、应急处置”六个体系。
(二)工作指导要有理念
全校各个部门要想形成整体合力,则须树立和坚持以下工作理念:
一是师生为本,安全至上。“师生为本”是高校安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对其使命的深刻阐述。以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安全先于一切,生命至高无上。二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有岗必有责、守岗必尽责。三是建章立制,依法治校。着力加强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稳定长效工作机制和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治校,实现动态、开放、系统的校园长治久安。四是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制度健全,体系完备,减少危险源,管理无缺失。为安稳工作提供可掌控的机制,为师生提供风险可规避的条件,实现人的行为安全、物的状态安全、管理的措施到位三者结合,实现过程安稳、结果完满。五是共建共享,贵在长远。安稳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多主体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做牢、做实、做长久,把共同建设、共享平安、共铸和谐贯穿于“平安校园”创建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三)工作开展要有方法
工作开展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包括网格设置、动态管理,即对工作区域和对象实行静态的网格划分,配置力量,做好统筹、谋划,抓好“全校一盘棋”,逐步形成“立体式、网格化”的大安全保卫格局。三防结合,技防优先,即建立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的整体防控格局;同时重点提升技防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融科技力量于人力和物力,实现由“可防”向“可控”转变。快速反应,力量下沉,即重视基层保卫力量建设,做到保卫工作在一线、在现场,保证安稳事件发生时,能根据预案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和力量配置,迅速做出反应,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确保主动。宣传引导,重点示范,即通过部署会、推进会、总结会,以及专题网站、宣传橱窗、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重点对典型人、典型事、典型单位的经验进行介绍,营造“人人是主人,人人抓安全”的氛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从中国政法大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过程及结果来看,要想做好高校的安稳工作,必须做到:健全机构,齐备人员,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必须高度重视安稳工作队伍建设,为安稳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必须通过思想引领工程,为安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须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发挥安稳工作为中心工作的护航效应;必须健全特殊群体帮扶机制,为安稳工作化解潜在矛盾。
(责任编辑:赵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