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下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对策研究

2020-03-16钟厚基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防控

钟厚基

重大疫情下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对策研究

钟厚基

[湖南师范大学]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之下,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成为各类疫情信息和言论相互交织的集散地。有关疫情的谣言、阴谋论层出不穷,不断引发网络舆情,给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带来挑战。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缺乏对疫情敏感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易成为舆情事件传播发酵的“助力者”。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当担负起教育战线上疫情防控的使命与责任,以创新方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依法发声、理性发声,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助力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高校;大学生;舆论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网民通过百度搜索、浏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信息日均超过10亿人次,[1]疫情的相关消息每天占据新浪微博“热搜榜”,仅2月4日13时至2月5日13时,疫情相关报刊报道共230117篇,APP客户端报道41023篇,微博、微信、论坛和博客共有319368篇(条),[2]互联网已成为民众获取疫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疫情的持续,网上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舆论话题与舆情热点不断滋生发酵,舆情危机伴随着疫情爆发也开始出现。高校虽处于假期阶段,但大学生仍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样化传播媒介去获取疫情相关信息,对网络舆情有着“身临其境”的目睹见证和深刻感知。鉴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认知力、分辨力和自控力有限,缺乏对复杂舆情信息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利用对象,因而做好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形成网上网下协力推进疫情防控的正能量,对助力全社会有效战胜疫情至为关键。

二、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

(一)部分高校对国家抗击疫情的相关政策和举措的学习理解有差距

在重大疫情面前,疫情应对方式是否到位、应对策略是否得当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疫情发生后,从国家卫健委成立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到全国各地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政府在抗击疫情的宏观指导上反应迅速。但部分高校对疫情的应对方式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的期待,以致于引发高校网络舆情。比如,为了应对疫情,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校统一采取线上教学,该举措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却有部分高校要求教师提前录课、增加学生课业,并未产生好的效果,反而引起大量的舆论关注,给高校师生“停课不停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部分网络媒体报道失焦和偏差

在重大疫情中,媒体的宣传报道具有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信心的作用。高校学生停课在家,只能通过网络媒体接收外部消息,若媒体的宣传报道不规范,出现报道不实、或过度渲染恐慌等情况,则会给学生认知带来负面影响:一是选择性报道,部分自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博取民众的关注及转发,在报道中只选择更有吸引力的花边元素,而忽视信息的客观中立,导致学生认知偏颇,产生消极心理;二是政策解读宣传不到位,部分媒体对国家、地方政府、医疗系统在疫情中发布的政策、措施解读不到位,甚至断章取义,导致学生对政策了解不透彻,不准确,甚至误解政府和医院不作为;三是官方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不及时,以李文亮医生提出疫情警示信息为例,在疫情相关信息被上传至网络后,官方回应不及时,披露的信息多为边角内容,以至于社会上出现官方信息、专家表述以及媒体报道等不同的话语体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判断,引起舆情风险。

(三)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停课在家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疫情爆发于2020年年初,各高校均处在寒假阶段,大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接触网络媒介中的疫情信息,尤其是网络平台中过度渲染恐慌等信息的暴增,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恐慌。疫情发生后,身处武汉的学生,一方面要不断接收身边同胞甚至是亲人朋友感染疫情的消息,还要接收网络上关于武汉周边疫情发展的各种预测,如此信息过载极易导致大学生的焦虑和恐惧感。此外,全国各地采取严格的出行管控,大学生只能在家中通过网络了解与疫情相关的数据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免疫力”下降,愤怒、抱怨、无助等情绪无处宣泄,网络媒体便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渠道,由此产生网络舆情风险。

三、疫情防控期间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作用

(一)有助于多场域、全面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舆论工作

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三千八百万人,全国共有高等学校两千六百多所,高校成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与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阵地。习总书记提出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的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大事小事。[3]高校的网络舆论工作肩负着引导青年大学生和广大高级知识分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责任,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并了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联防联控、防控疫情的成效,从而鼓励并引导他们成为激浊扬清、壮大社会正能量的一份子。因而,只有加强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才能有助于多场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舆论工作。

(二)有助于凝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高校在疫情爆发期间虽然处于假期阶段,但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大学生们通过网络密切关注疫情相关信息,这给了部分网络媒体可乘之机,为博取关注度从而获取利益,不惜散播不实言论,如:喝酒能杀死病毒,喝板蓝根、熏醋可以预防病毒等等。因而,只有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才能使青年大学生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情绪,正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才能使青年大学生敢于向错误、虚假、有害的言论做斗争,充当维护事实和真理权威的斗士;才能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凝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有助于利用疫情契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舆论引导工作,是一场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育穗”的关键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4]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做到全面认识、理性表达,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舆论引导工作既要发挥凝聚高校战疫情的合力作用,又能藉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这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这一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还体现出教育系统应当把广大师生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的强烈愿望,高校加强疫情期间的网络舆论引导是在践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念,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高校如何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论引导

(一)制定舆论引导制度规范,实现科学引导

疫情发生后,高校应当深入解读和响应党中央有关部署和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及时制定舆论引导制度和规范,构建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明确学校党委对疫情防控宣传和网络舆论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保障。院级党委及各级党支部要把舆论引导工作列入疫情防控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网上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及时发声进行指导,及时采取行动,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中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通过制度规范明确纪律与责任,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校内的宣传和舆论管理,高校的宣传和舆论工作应当坚持党性原则,稳定鼓劲,正面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进一步严格落实互联网群组实名制;违反纪律的,要及时批评教育;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安机关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建立舆情收集和应对机制,做到因势利导

面对疫情谣言传播渠道多元,学生发声途径多样、舆情环境复杂的现状,高校应当构建“校级主管舆论宣传领导小组+院级分管领导小组+舆论工作一线人员+学生舆情监督员”的四级网络舆情收集和应对机制,从上至下形成控制高校疫情舆论的合力。学生舆情监督员主要负责收集学生的最新舆情动态;舆论工作一线人员则主要负责处理已经暴露出来的舆情问题;院级分管领导小组负责全院 师生网络舆论工作的统筹兼顾;校级领导小组则主要负责决策和意见支持。面对舆情风险,只有通过系统化、分层次、针对性的网络舆论引导,才能预判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舆论风险,因势利导,及时占领舆论高地。

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和组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疫情防控网络舆论工作队伍。从政策解读到疫情相关信息的发布,以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应对校园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舆情,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防护,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高校辅导员做为疫情防控舆论战场一线人员,要充分发挥学生“知心人”的作用,及时回应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关切,及时答疑释惑,做到引导发声,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为高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突出教育引导

面对疫情,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能够达到引导网络舆论的客观需要,也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疫情契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利用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机会,充分引导大学生知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体会在全国抗击疫情中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通过讲述抗疫一线上青年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学生理解新时代下的责任与担当,鼓舞他们胸怀大志,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要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积极开展线上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作品创作,通过“读”“写”“拍”“画”“创”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表达应对此次疫情的体会。要积极搭建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主体的线上交流平台,依靠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网络宣传达到相互鼓励、相互关心的目的,不断提升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思维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5]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面对疫情下高校中暴露的网络舆情,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实现防疫战线中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

疫情期间,网络平台的发声不仅反映出大学生的内心表达,更体现出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法治观念,应当抓住此时对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决定等内容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机,全面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在法律规范内发表观点,理性发声,理性表达。

高校学生停课在家,应该充分利用 “两微一端”、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将网络舆论法治观、规则观、权利观、伦理观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给广大青年学生,提高他们对法律规范的了解,以起到警示作用。高校法学院应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设《网络安全法》选修课和疫情防控法治讲座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引导他们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依法发声、依法抗疫的法治观念,在全校形成依法抗“疫”的良好舆论环境。

[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人们都关注些什么?[EB/OL].(2020-02-01)[2020-02-18].http: //yuqing.people.com.cn/n1/2020/0201/c209043-31566685.html.

[2]疫情防控面对面:舆情态势攀升趋缓 [EB/OL].(2020-02-06)[2020-02-18].http:// yuqing.people.com.cn/n1/2020/0206/c209043-31573949.html.

[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EB/OL].(2020-02-15)[2020-04-18].http://cpc.people. com.cn/n1/2020/0215/c64094-31588554.html.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EB/OL].(2019-03-18)[2020-04-2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EB/OL].(2020-02-06)[2020-02-18].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06/c64094-31573224.html.

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研究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SZ5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