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报告

2020-07-29朱中易陈意德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政治

朱中易 陈意德

湖南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报告

朱中易 陈意德

[湖南科技大学]

面对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招生规模扩大以及培养管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逐渐引发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湖南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文章从思想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三个主要角度出发,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五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深入研究硕士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政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对象,研究生群体的思政状况逐渐成为各高校及社会关注的焦点。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

当前针对研究生思政现状的相关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以质性研究。李家文等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影响研究生思政现状的教育方式,并提出完善研究生思政教育方式应从“构建整体教育模式”和“强化育人功能”两个角度入手。[2]蒋连霞等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广东省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指出在整体发展向好的态势下,研究生群体存在的“个人中心”“价值观模糊”及“学术道德意识淡薄”等问题。[3]范涛等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硕博研究生群体展开问卷调查,指出“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思想道德观念正确”“学术动机功利化”和“社会参与意识不强”等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4]卢家楣等采用自编问卷,将研究生道德情感分为7个因子:爱国感、责任感、公平感、正直感、公益感、信用感和奉献感,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生整体道德情感正面向上,但各项因子之间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结论。[5]

纵观已有文献,关于研究生思政现状的调查内容还不够全面,且大多侧重于思政教育成效等方面,而对研究生整体发展状况关注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的思政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多个层面为加强和改善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二、问卷设计

本文采取自填问卷法进行资料收集,并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对象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五所高校的在读硕士生,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笔者依性别,年级,专业按一定的比例从各高校随机抽取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由于研三学生大多不在学校,且学业繁忙,其调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主要调查对象为研一至研二学生。其中男生98人,女生89,研一学生96人,研二学生87人,研三学生4人,整体而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问卷主要包括五个板块:

个人信息:性别、年级、政治面貌;

思想政治观:个人信仰、入党态度及动机、对国内外时政的关注度、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社会参与度;

道德观:助人意识、奉献精神;

价值观:价值观影响因素、价值追求;

其他:日常讨论话题、关注新闻种类。

在进行选项设计时,采取单选题与多选题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调查的覆盖度及科学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数据显示,本次调查对象中有中共党员39人,共青团员127人,群众21人。笔者基于思想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目前硕士生思想政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观

1.部分研究生信仰缺失,信念动摇,偏向享乐主义。调查显示,有22.99%的研究生表示自己没有信仰,4.28%的研究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信仰,1.07%的研究生信仰拜金主义(见图1)。因此目前的思政教育在研究生信仰的培养和确立上还有待加强。

图1 研究生的信仰状况

2.整体入党态度积极,但存在部分入党动机不纯,功利主义的倾向。数据显示, 75.94%的研究生表示赞成入党,11.23%的研究生表示比较赞成(见图2),但其中因热爱党组织,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申请入党的研究生仅占45.45%,余下研究生则因其他因素而申请入党,其中不乏如“荣誉”,“从众”,“功利”等类型的入党动机(见图3)。尽管这些同学可能还未入党,但此结果却反映出部分研究生在不计功利、服务群众等理想信念上的缺失。

图2 研究生的入党态度

图3 研究生的入党动机

3.国内外时事关注不足,了解不够。本调查选取了“八项规定”“四个全面”“三严三实”“中美经贸摩擦”“日韩贸易争端”作为代表来了解研究生群体对时政的关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仅14.97%的研究生全部了解以上时事,39.57%的研究生大致了解,其余研究生则为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见图4)。由此可见部分研究生对时事知之甚少,对所处社会的关心程度偏低,需加以良性引导。

图4 研究生对国内外时政的关注度

4.思政学习目的清晰,意义明确,但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调查显示,为扩充知识面,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而接受思政教育的研究生占56.15%,为今后就业打基础的研究生占5.35%,为满足个人兴趣的研究生占3.74%(见图5)。关于新时期有无必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政素质这一提问,大部分研究生都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其中表示非常有必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生占比63.64%,32.62%的研究生表示比较有必要,2.67%的研究生表示可有可无,1.07%的研究生表示没有必要(见图6)。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而言,绝大部分研究生都表示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提高自身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及能力。其中66.31%的研究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培养其实践能力,68.98%的研究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见图7)。然而,在对待思政课的态度方面,情况却不容乐观,仅18.72%的研究生表示非常感兴趣,38.5%的研究生觉得一般,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研究生各占8.56%和1.07%(见图8)。

图5 研究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目的

图6 新时期是否有必要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图7 研究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作用的看法

图8 研究生对思政课的看法与态度

5.社会参与度较高,但有所偏重。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校内活动的态度上,57.75%的研究生表示喜爱,认为活动可以丰富其课余生活(见图9);而在参与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方面,52.41%的研究生则表示参与程度一般,仅23.53%的研究生表示经常参加(见图10)。由此可见,研究生校内活动的参与度普遍较高,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却相比较低,尽管作为学生,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校内,但除学生这一身份之外,大家也是社会中的重要一员,理应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各高校在提高研究生社会活动参与度的工作上还有待改进。

图9 研究生参与校内活动的态度

图10 研究生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参与情况

(二)道德观

1.助人意识较强,乐于帮助他人。调查结果显示,59.89%的研究生表示经常帮助身边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33.69%的研究生表示偶尔帮助,很少帮助与未曾帮助过他人的研究生仅占4.28%和2.14%(见图11)。

图11 研究生的助人情况

2.奉献意识较弱,有待培养增强。就毕业后去往基层工作或西部支教的意愿来看,6.95%的研究生表示不愿意,30.48%的研究生表示不是很愿意,31.02%的研究生表示比较愿意,16.58%的研究生表示还没想好,仅14.97%的研究生表示愿意(见图12)。

图12 是否愿意去往基层工作或在西部支教

(三)价值观

1.家庭、学校教育居首影响研究生价值形成。数据显示,40.11%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的价值观确立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32.09%的研究生认为受学校教育影响最大,而认为受网络媒体、人际交往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最大的研究生仅分别占到4.28%、9.09%和14.44%(见图13)。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研究生的价值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图13 研究生的价值观影响因素

2.整体价值追求向好,但存在部分偏差。其中14.44%的研究生认为一个人有无价值主要取决于金钱的多少,10.16%的研究生认为主要取决于权力的大小;21.39%的研究生认为主要取决于社会名望的高低(见图14)。从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研究生都能坚定正确的价值方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有无主要取决于非功利性质的因素,但仍有部分研究生认为价值的有无与金钱、名誉等直接挂钩。因此,加强正确价值引导,促进研究生非功利价值形成也是目前思政教育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图14 研究生的价值追求

(四)其他

1.政治、军事新闻关注不够,讨论不足。调查显示,就业问题与学业问题为研究生首要讨论的日常话题,分别占比81.82%和80.21%,而有关政治军事问题的讨论仅占26.2%,相差较大(见图15)。新闻方面的数据也与之类似,尽管研究生在政治军事新闻上的关注度接近半数(见图16),但与学术,娱乐体育类新闻的关注度相较还是略显不足,有待提高。

图15 研究生的日常关注话题

图16 研究生关注的新闻种类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以上数据与讨论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研究生思想政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思想政治观

研究生整体思想状况良好,积极向上,但仍存在部分信念动摇,信仰缺失的问题;研究生普遍认为思政教育能够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但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不够,对国内外时政的关注度不足,社会参与度偏低。

(二)道德观

大部分研究生乐于助人,但较为缺乏奉献精神,仅有14.97%的研究生表示愿意毕业之后服务基层以及偏远地区。

(三)价值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为影响研究生价值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大部分研究生都能坚持非功利性质的价值取向,但仍存在少数研究生偏向金钱,名誉等的价值追求。

(四)其他

研究生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学业、就业方面,对政治军事领域关注不足。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思政能力,加速思政教育与研究生各门课程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6]教师的自身修养与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起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育是否取得成效,取得多大成效,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的思政水平。与本科阶段不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指责的意见》,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的第一项要求就是政治素质过硬,导师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传播者与实践者[7]。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不断加强导师队伍的思政培训与考核,尤其在选拔上提高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水平的要求,把好关,把严关,造就一支具有高使命感,责任感,对党忠诚,业务精良的导师队伍,切实提高导师的整体思政能力。

除导师以外,各门任课老师的培训与考核也同等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因此,各门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十分关键。既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又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机制,使其水乳交融,实现课堂思政全覆盖。

(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动集体政治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8]研究生党员作为班内的优秀骨干和先进分子,理应发挥好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与班内同学一道共同营造良好班风,带动集体政治进步。首先,研究生党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武装头脑。按时参加党课以及各种培训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争取在思想上完全入党;其次,研究生党员还应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学业,生活等方面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可以班内党员为中心,组建互帮互助群体,在班内营造起一种团结友好的氛围。如若班内出现某些不正之风,研究生党员应及时制止,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尽力将此风予以遏制;再次,研究生党员还应充分发挥好联系纽带的作用,及时接收学校、上级领导等的有关指示,并向同学们传达党课及其他重要文件的有关精神,从而进一步扩大思政培训的对象。此外,研究生党员还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思政活动,如举办思政主题的班会,开展小组讨论,观看优秀纪录片等,以活动来提高集体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思政教育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一直以来,思政教育大多都仅限于课堂输出这一种形式,尽管这种方式具有不可否认的优点(如短时高效),但其反映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势在必行。

首先,各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起“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模式。作为研究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对其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9]。目前许多课程都在尝试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长期以来,研究生的思政课大多都仅限在教室内进行,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又缺少知识的更新,如若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上课讨论相结合,那此问题便可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还可定期举办小组学习展示会,以微课小视频或PPT等形式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收获,由教师评分并记入平时成绩。

此外,各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并将活动的参与度,表现情况与评奖评优建立联系,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校内活动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辩论赛、微课大赛、演讲比赛等。校外活动方面,高校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社联系。如开办各类知识讲座、组织观摩影视教学片、实地参观博物馆等,还可鼓励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以及社区服务等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其吃苦耐劳与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0-11-17)[2019-11-01].http://old.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14/201205/xxgk_135401.html.

[2]李家文,魏寅.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完善——基于对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J].社会主义研究,2016(3):131-138.

[3]蒋连霞,施亚玲,向兴华,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思考——基于对广东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28-131.

[4]范涛,梁传杰,张巍.研究生教育改革视域下基于五维度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107-112.

[5]卢家楣,刘伟,陈宁,等.当代研究生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8(1): 36-43.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指责的意见[EB/OL].(2018-01 -18)[2019-11-01].http://www.moe.gov.cn/ srcsite /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8]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9]边慧敏,王小林,张力.依托易班创新开展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20-23.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