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职业院校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3-16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技艺遗传职业院校

(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广西南宁53001)

一、引 言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是民族发展的内生动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传统技艺类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类别,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活的文化形式。广西作为我国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11个少数民族聚居,除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孕育了众多具有历史底蕴的优秀传统技艺。然而,随着智能化生产、规模化机器生产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广西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发展受到制约和打击,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传承与创新的工作迫在眉睫。为加强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利用,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将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但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对新兴事物“趋附者众”,更愿意接受“新”文化,对于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束之高阁”,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缺失。为了让这群青少年变成主力军,加入到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的队伍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其中一项重要责任是,为国家培养传承技术技能方面的人才[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让更多有为青年学生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因此,研究职业院校中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创新,唤起青少年群体对这些优秀瑰宝的热爱,实现技艺传承的可持续性,显得极其迫切和必要。

二、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必要性

(一)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呼唤

新时代,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乡村振兴呼唤文化的振兴,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获得各界关注与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指出,振兴传统工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激发传统村落活力。“传统工艺振兴”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要保护好过去留存的优秀东西,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另一方面是要创造性地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广西传统技艺类非遗种类繁多,分布范围较广,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区内共有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遗3项,自治区级传统技艺类非遗35项[3],无论是国家级还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占比都较大,它们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广西人民的文化自信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广西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与创新,有助于传承与发展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增强文化自信。

(三)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4]。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具备“坚持不懈、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与现代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基本内涵不谋而合[5]。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技艺传承的需要,更多的是对技艺背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6]。

(四)职业教育与传统技艺类非遗融合发展的需要

传承传统技艺类非遗,人才是关键,将传统技艺类非遗引入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通过这种传承教育方式,不仅能为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与创新注入新鲜的活力,还能进一步促进广西区内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振兴传统技艺类非遗,为其发展指明方向,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开拓新思路,深化职业教育和传统技艺类非遗融合发展,最终促进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三、广西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类非遗现状

职业院校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保护联系紧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经研究发现,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较为适合本土人才学习,而非遗技艺传承具有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理论要求相对低的特点,适合在职业院校推行。职业院校以培养服务地方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完成教育部所规定的科学文化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承担着新时代文化振兴的伟大使命和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要求。广西拥有高职学校44所,中职学校284所(含43所技工学校),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广西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与传统技艺类非遗有密切联系的有服装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等。然而,由于广西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起步较晚,其发展受到众多因素制约,在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文化积淀的“双师型”教师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开展传统技艺类非遗教育的保障,传统技艺类非遗教育包含理论讲授和技能培训两方面内容,这一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查阅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招考信息,不难发现广西职业院校教师都有严格的专业背景和学历规定,但广西职业院校的任课教师总体学历偏低,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和博士学历占比较低,能够直接参与传统技艺类非遗教育工作的教师更为匮乏,在学校已有的师资力量中,配备兼具深厚的传统技艺类非遗理论知识和高深技能的教师,存在较大的困难。对口师资力量的匮乏,直接关系到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类非遗相关专业的开设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机制未健全

校企合作机制能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实现资源互补。企业的发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要求,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作用,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有计划的培养对口人才,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可以助力企业的发展。通过中国客户网检索发现,最新的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机构共131家,囊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但由于广西主营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及推广、“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销售等业务的企业还较少,难以在就业市场上提供同等数量的对口岗位,导致学到的传统技艺无处可施,难以凭借一技之长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无法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责任。

(三)缺乏系统的校本教材

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多采用口传心授的原始方式,少有文字记载[7],不利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可持续传承。而以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知识和其背后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才是传承的有效手段。广西地广物博,传统技艺类非遗种类数量繁多,且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市(县)职业院校对于编制系统、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通过书籍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相关知识进行记载梳理,需要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因而编制与传统技艺类非遗相关的体系校本教材以及教辅资料,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四)缺乏专项经费支持

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教学,除了要解决师资问题,还需要建设专门的教学实践场所、构建教材体系、完善相关教学设施设备等,以及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保障[8]。广西财政厅设置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资金,但未设置有对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技艺类非遗教学的专项拨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学基地得不到专项经费支持,传习场所难以在校园内建立,这些因素也制约了传统技艺类非遗在职业院校中传承和创新。

(五)传统技艺类非遗关注度较低

随着科技制造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青年群体将传统技艺类非遗视为落后于时代的“旧产品”,与当今的快速消费文化不相匹配,从而认为学习“非遗”技艺缺乏必要性;加上当前社会缺少认知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平台,虽然建立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但是碍于技术和数据的限制,现在网站内容单薄,吸引力不足,影响力有限,也得不到年轻一代人的积极关注。即便现在已经有部分传统技艺类非遗,被企业通过产品开发得以活化利用,通过展销会、旅游宣传等方式,让部分特定人群有一定了解,但总体来说宣传渠道狭窄,传统技艺类非遗关注度仍较低。

四、广西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对策

(一)培养非遗“双师型”教师,增强师资力量

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让教师队伍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可通过丰富培养渠道,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培养传统技艺类非遗专业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培训,组织具有一定非遗理论基础的教师,向具有精湛技艺的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学习技能,使其成为知识与技艺俱备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传统技艺类非遗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广西共有6位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173位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名录,在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领域具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储备。根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可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职业教育兼职教师,以增强师资力量[9],通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引进师资力量。然而,这些非遗传承人虽然拥有高超的技术,能给予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指导,但绝大多数学历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即便之前通过师徒模式培养过一批传承人,但对于教育行业接触不深,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缺乏,故而,学校需要在聘用后,组织相关课程理论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新加坡建立了以职业行为综合能力为导向的PEPP人才培养模式[10]。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行动掌握技能,习得知识,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必要的职业能力形成。职业院校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类非遗方面,可以向新加坡学习,采用基于项目的PEPP人才培养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是策划(plan),把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单元,与某一项传统技艺类非遗老师,以及企业负责人组成一个“学习村落”,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二是研探(explore),不同的“学习村落”根据学习目标和单元内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三是实践(practice),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创客空间”,提供学生动手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换为真正的传统技艺制品,实现技艺真正的传承与创新;四是总结(perform),各“学习村落”定期开展分享会,共享学习实践成果,实现拓展提升。

此外,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校企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能消除人才培养对市场需求的滞后性,职业院校可以与旅游景区、博物馆、旅游工艺品企业等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地衔接,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保证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院校和企业除了负责学生的前期培养教育,还要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或者社会培训就业的机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传统技艺类非遗技能,毕业能直接从业,凭借一技之长实现社会价值,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责任。

(三)推进校本教材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2005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广西职业院校应积极开设传统技艺类非遗专业,联合各校教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骨干以及“非遗”传承人,组建多元主体的课程开发小组,围绕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培养目标,结合广西特有的传统技艺类非遗,攫取合理的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既要包含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制作工艺,又要涵盖民族生产生活、民风民俗、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以此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技能,又能学习到民族文化知识,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传承非遗文化。

最后,广西职业院校还应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对广西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详细普查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成“共享”的数据库,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推进职业院校MOOC和SPOC的建设与应用,搭建传统技艺类非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四)调动多方力量,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政策

调动政府、企业两方面的力量,建立资金扶持制度,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经济保障。一方面,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实施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守护计划,对报考职业院校传统技艺类非遗相关专业的学生,采用学费减免政策,同时,各职业院校可以设立专项“非遗传承奖学金”,以此激发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短期内难以实现每所学校都建立实训基地,可以引进企业投资,建设“非遗”传承园区,园区内广西各市职业院校可以共用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场所、教学设施设备的高效利用,还可以与企业形成契约,“订单式”输送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五)吸引学生关注,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

让年轻一代了解并接受传统技艺类非遗,是可持续传承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去吸引学生关注,提升影响力度是关键。首先要做的是加大宣传力度,可汲取《国家宝藏》《非凡匠心》等节目的成功经验,把广西传统技艺类非遗打造成注重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精品文化节目,借助主流媒体和学校官方网站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传统技艺类非遗,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认同。针对职业院校青年学生的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广西各职业院校还可以利用微博、抖音、微视频、VR、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关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新颖有趣的宣传作品,让广西传统技艺类非遗走进他们视野。另外,学校可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不定期邀请各类非遗传承人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自觉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以及给予学生展示自己技艺的舞台,不定期地举办“非遗”校园展览会,实现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的同步进行,吸引更多学生了解关注传统技艺类非遗。

五、结 论

优秀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凝结了我国历史上无数劳动者的实践心得,它以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意志为蓝本,以物的加工改造为实体,展现着全民族的心路历程。职业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优秀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前沿阵地,将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相结合,能够使两者相得益彰。一方面为非遗传承提供理想的场域和合适的后备人才,另一方面也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开发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和独特的教学范式。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职业院校必须加快培养非遗“双师型”教师,增强师资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校本教材开发,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政策,扩大传统技艺类非遗影响力,实现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信心。

猜你喜欢

技艺遗传职业院校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非遗传承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