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践行“两个维护”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
2020-03-16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十分注重维护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2018年,新修订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明确提出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发展,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与魄力,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休戚与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全党全国人民有必要从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三个维度深刻理解践行“两个维护”的必要性,进而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对“两个维护”的认同,树立其“两个维护”的理论自信与行动自觉。
一、理论基础:“两个维护”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继承和发展
知其来路,识其归途。马克思主义权威观为“两个维护”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两个维护”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创新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最具代表性的文献——《论权威》,系统论述了权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权威以服从为前提和权威与自治是辩证统一的思想,为“两个维护”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来源。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就像人体一样,只有绝对服从大脑的权威与命令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行动而不致瘫痪。
(一)权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权威并不是凭借主观意志而存在发展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贯彻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保障个体生存发展和维系社会正常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原始社会时期,权威就已经存在了。人与人聚居在一起,共同生产,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可供群众服从的支配力量指导着生产的正常进行,这种支配力量就是权威形成的最初形态。当步入到阶级社会,权威并没有消失不见,更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发展形式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要想使得分工不同的人集结在一起,进行正常的物质生产活动,必须要求具有一个指挥核心,让大家对其服从和认同,这就要求权威必须存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生产的日益社会化更加需要权威来进行生产联合活动。在恩格斯看来,要想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具有权威。“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复杂化,正在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1]?在生产日益社会化的时代,“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2]。当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也需要权威发挥作用来约束和组织集中联合的社会生产活动,保证其顺利进行。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权威只可能是其作用和形式发生改变,却不会消失。因此,无论是哪种社会形态,权威都不会消失,但是会随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发展,随社会分工的细化而扩大影响范围。权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伴相生。社会的不断进步,会促进权威的进一步发展,其影响范围也从社会生产领域逐渐拓展到其他社会领域。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权威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差别。
(二)权威以服从为前提
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3]“这样,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4]权威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辩证统一的双方分别是意志强加与自觉服从。权威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服从,服从是权威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真正的权威存在的两个前提分别是主观上的服从和价值上的认同。无论是社会生产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领域,主观服从和价值认同都是权威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淋漓尽致体现了社会生产与意志服从的关系。工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工作安排,才能保证劳动的顺利进行。当劳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服从个人意志能够促使问题的顺利解决。就如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4]。
权威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领域,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更需要权威发挥作用。肩负重大使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对政党权威的服从和认同来维护权威。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发展时,无产阶级斗争环境日益困难,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曾遭到质疑。为此,恩格斯坚定地指出:“我很想知道,如果没有这种权威(如他们所称呼的),怎么对付得了托伦、杜朗或涅恰也夫……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5]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让无产阶级自觉服从并深刻认同其树立起的权威,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才可以得到巩固和维护,才能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统一全党全国思想和行动,凝聚起全部力量,领导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权威与自治的辩证统一
正确认识权威和自治的辩证关系是巩固和维护权威的重要条件。“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4]。恩格斯认为,权威与自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的权威和绝对的自治都是不存在的。无政府主义者大肆宣扬社会应当是完全自由的,任何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因素都应该被消灭。针对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恩格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一个哪怕只有两个人组成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不放弃一些自治权,又怎么可能存在”[6]。人民群众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人民群众自治权力的委托和让渡,这是人民群众行使自治权的一种体现,也是人民群众自觉服从权威的一种表现。在中央权威的组织下,人民群众的自治权才可以规范有序地行使。没有自治,权威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没有权威,人民群众的自治权就不可能有序行使。“如果一个社会在其行动上能够被更有效地组织起来,那么这个社会就更完善、更幸福和更自由”[7]。对权威的服从也是人民群众自治的表现,当然,这种权威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是权威得以服从的前提。而权威要得到认同,权威就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科学精神。维护权威不等于独裁与专制,自治也不是任性与蛮干。绝对的权威或者绝对的自治不可能存在,只有将权威和自治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历史逻辑:“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经验总结
从巴黎公社运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都充分证明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权,都不能忽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一)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国际共运史中,巴黎公社的成立意义非凡。巴黎公社的成功建立代表着资产阶级旧国家机器被打碎,无产阶级首次掌握国家政权的英勇尝试。但是巴黎公社并没有永远屹立在巴黎,在72天之后,伴随着血流成河,巴黎公社灭亡了。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灭亡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5]。在巴黎公社建立之前,无产阶级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和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作为自己军队的领导机构,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将分散的无产阶级力量集中起来,领导士兵和人民群众参加夺取政权的运动,巴黎公社才得以成功建立。但是在巴黎公社成立之后,团结统一的领导局面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执政十天之后,就把执政权双手奉上,交给了公社委员会。但是,新选举出来的公社委员会没有一个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公社成员的政治主张和代表的利益不一致,在公社内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各种意见层出不穷,难以统一;在对抗各种邪恶势力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调动和领导士兵和人民群众去与之对抗,给了反动者喘息的机会。马克思总结道:“我觉得,公社浪费在琐碎事务和个人争执上的时间太多了。”[8]因此,巴黎公社难以获得权威,实现集中统一领导。“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以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9]?所以说,公社委员会没有成为让士兵和人民群众信服的权威和领导核心,从而使革命力量被削弱,巴黎公社惨遭失败。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无论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还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形成好、维护好和巩固好中央党组织的权威,革命才能取得成功,革命成果才能得以维护。
(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代表着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党在进行革命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政党组织原则,始终恪守严格的纪律,为此形成和巩固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权威。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苏联更加注重维护布尔什维克政党中央权威,集中和统一全党的意志,以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0]正是苏联人民拥护以列宁、斯大林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凝聚力量和激发革命热情,才能赢取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并带领苏联人民冲破重重封锁和阻碍,把苏联建设成为与美国实力并肩的社会主义大国。遗憾的是,斯大林在晚年没有能正确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蜕变为个人专断与个人崇拜,最终从根本上损害了党中央的权威。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直接抛弃了民主集中制,以所谓的民主“新思维”直接瓦解了党的权威,导致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被取消和苏联解体的国家悲剧。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永远铭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时刻牢记维护和巩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三)“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在全党未能形成固定的领导核心,没有树立党中央权威以形成全党统一合力,导致革命活动屡遭失败。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内一度出现了右倾和宗派主义错误,存在政治定力缺乏、组织涣散、分散主义存在等问题。对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一再强调“全党服从中央”“中央是全党最高的领导”,并重申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1941年,针对党员党性不高的问题,《关于提高党性的决定》强调要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加强对党中央的政治认同,进而维护和巩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也曾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国外众多势力虎视眈眈,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各方力量巩固新生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党必须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健全党内规章制度、严明党内纪律、锤炼党员党性修养等,建设一个团结统一的有力政党,反对和打击一切破坏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论和行为。
改革开放后,随着发展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新矛盾、新问题凸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要想维持改革开放的航船平稳行使,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一“舵手”的作用,“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11]。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始终重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种事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取得较大成就,究其根源就在于始终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无数历史经验表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12]这样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在重重风险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才能领导各方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进行伟大事业的征程中迈向新的高度。
三、现实依据:践行“两个维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进入新时代以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面临着众多的风险考验。因此,党必须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对党中央的向心力,汇聚各方力量,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一)“两个维护”是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3]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面对的困难是艰巨的。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阻碍主旋律的因素,例如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趋势并存、政治多极化进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民粹主义沉渣泛起、“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对外经贸摩擦与日俱增等等。所以,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从国内环境来看,一些敌对势力大肆传播非法和不良言论,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党的形象和权威遭到了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受到了威胁;再加上金融风险集聚,在疫情期间经济发展状况不乐观,稳定民心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两个维护”,才能不断破解不安定的因素,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巨大挑战,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继续昂扬向上,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两个维护”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错综复杂,新问题、新矛盾凸显,这使得我们党执政面临着新的考验。党是否能够协调好各方利益,是否能够解决好各类社会矛盾,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党内外各种考验,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就需要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加强规范党内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作用。从党外来看,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利益错综复杂,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社会就像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统筹发展的合力。尤其是在当前改革的攻坚期,改革任务更加细化和艰巨,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密切配合,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新的发展层次。从党内来看,由于个别党员自以为是,思想不端正,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积极性难以调动,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政令不畅通,行动不一致,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在新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必须要深刻践行“两个维护”,对于党中央下达的命令要坚决服从,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立起一个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召集各方力量,协调各级意见,集中各方智慧,攻克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两个维护”是加强党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深刻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4]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复杂变化,越来越要求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样党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受得住时间检验,在进行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统一全党全国意志,统一全党全国行动,打好大大小小每一次战役,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例如,一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强,党性锻炼不够,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良好品质有待提高。有的党员甚至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严重破坏了党内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权威的建构。在这种背景下,坚定“两个维护”有利于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规范党员的政治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认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绝不允许党的中央权威受到任何形式的削弱。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命题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利用党的中央权威规范党员的政治活动,涵养党内政治生态,聚集各方力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深刻践行“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命题,是我们党走过百年光辉岁月彰显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团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克服了重重阻碍,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取得了伟大成就,这都深刻证明了践行“两个维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凝聚人心,召集各方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以,明晰“两个维护”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保证全党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维护核心、情感上拥戴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让“两个维护”迸发更大的力量,不断加强党中央权威,克服重重风险,让中国共产党更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领中国人民奔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