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探析——以四川省高校后勤为例
2020-03-16马莲
马 莲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探析——以四川省高校后勤为例
马 莲
[四川大学]
“互联网+”时代背景对高校后勤高质量服务提出崭新要求,如何建立智慧化后勤服务路径,进一步深入高校育人工作,是高校后勤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总结高校探索智慧化后勤服务过程的发展实例、遇到的问题及其阻力来源,具体分析高校实现智慧化后勤服务的发展举措,从而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互联网+”;四川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如何围绕育人工作开展高质量的服务,成为高校后勤部门发展的命脉和关键。在利用新信息、新技术转变传统服务方式的过程中,高校面临了一些阻力,也开辟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不断完善后勤服务、发展的路径。对这些既有工作进行总结,既是梳理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也可以为高校后勤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发展现状
(一)智慧化后勤保障高校育人工作以及高校探索实例
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智慧化,是切实关系师生利益和学校各项育人工作开展的基础。在“互联网+”模式下推进后勤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也将智慧化办公深入后勤工作的实际,在系列举措中加强实现智慧后勤与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四川大学在校园交通上率先引进新能源纯电动校园巴士,在校园快递服务上利用集人脸识别寄件机、智能终端无人出库机、云监控等为一体的物流末端服务平台,解决了以往“排长队”,师生蹲在马路边寻找快递的困境;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开通了校车预约系统,让广大师生能通过微信预约乘车、选座。这类智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大大完善了四川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后勤保障育人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在现有条件下,信息化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趋势,对后勤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后勤工作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主要体现如下:
1.传统管理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后勤智慧化服务远落后于实际需求。后勤在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为师生提供服务等方面,传统管理理念和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设施的利用,在高校后勤部门仍表现出投入速度慢、应用时间短、普及程度低等特点。
2.高校后勤职能部门欠缺对智慧化服务的自主探索。高校后勤部门在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全面应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信息技术对各部门各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因此针对现行管理方式进行维护和变革的做法,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后勤职能部门对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探索。
3.各高校后勤部门间的协作交流有待加强。高校智慧化后勤服务的建设,不仅要从内部做起,还要不断走出去学习兄弟高校的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自身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二、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现状的原因分析
后勤要提供一流的服务,就离不开对新信息、新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方式上实现智慧化,以此提高服务工作的效率。目前高校后勤在智慧化服务方面存在的困境,主要由如下方面原因造成:
(一)后勤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不足
高校后勤工作涵盖面广,涉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但限于传统思维的影响,高校后勤部门在应用新技术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上,往往存在认识和投入不足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后勤部门在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和更新、技术设备的快速应用、资金等的投入上都与新时期高校后勤智慧化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后勤队伍是高校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支,高校后勤部门近年来都在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大对人才队伍的考核。与之前相比,高校后勤人员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但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队伍的要求相比,高校后勤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虽然目前各高校后勤都能基本实现电脑办公,但完全依靠信息化技术实现网络化办公的还不多,虽然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四川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但由于专门的技术类人才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仍十分短缺,直接导致了后勤部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办公智慧化水平发展十分缓慢的现状。
(二)技术探索、共享交流不足
高校后勤部门在实际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在自主探索和信息技术的交流共享上仍表现出很大的不足。传统简单、落后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以及从业人员的要求,但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探索和共享提高,仍是制约高校后勤服务智慧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发展路径探究
高校后勤的发展现状表明,探索智慧化路径是解决后勤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牢牢把握住信息、技术的主线,尽快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这一核心要务,是关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命脉和关键。总结以上制约因素和前进方向,高校后勤智慧化服务的路径主要可从如下方面建立:
(一)尽快转变旧有管理与服务方式,走向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
管理理念与方式直接决定了高校后勤工作的发展方向与效率。高校要落实智慧化后勤服务,一要从整体上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从宏观上将后勤管理纳入信息化、智能化的规划之中。二是要在服务细处深化对信息、事项的智能反馈和处理。例如通过汇集和完善服务需求,提高网上开展服务的实际操作性,不断优化后勤服务的实际效果等。
(二)强化智慧后勤发展的标准规范
高校后勤部门在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智慧后勤的标准发展规范,建立稳定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以作为长期工作的指导。2018年3月,国管局印发了《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高校后勤部门在发展中也应进一步将部门事务的信息化、智慧化与标准化、规范化统一起来,以标准化规范智慧化建设,以智慧化推动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部门的标准管理体系,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智慧化后勤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高校要建设智慧化后勤服务系统,拥有一支强大、专业的人才队伍是重要的保证。因此培养和吸引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为高校智慧化后勤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就显得特别重要。高校后勤在实际发展中,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作为后勤技术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才能在智慧化发展前景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注重后勤部门校内、校际间的互动、互享
高校后勤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随时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间的互动互评,以更好了解和提高服务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后勤部门也应加强与兄弟院校间的长期互相借鉴和交流,以不断提升和增进自身的业务能力。例如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高校可以迅速实现相关通知、公告的发布,能实现和学生、教职工等服务对象的有效沟通,并能及时掌握、统计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加快对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通过校内互动和校际联合打造最优质的服务效果。
后勤部门既是高校的服务保障部门,也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高校后勤部门应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契机,用“互联网+服务”建立智慧后勤发展模式,以智慧服务深入育人核心,切实保障后勤在以智慧化“一流”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长久动力。
[1]郭宁宁.新时代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10):14-16.
[2]刘耀辉,李玲枝.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2):41-43.
[3]袁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后勤建设的思考[J].中国机关后勤,2019(2):13.
[4]黄毅颖.“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91-92.
(责任编辑:赵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