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3-16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物流智慧信息技术

□ 赵 影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1 引言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智慧物流应运而生。物流的作业和管理越来越趋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等智能技术的应用,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复合型与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智慧物流管理、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运营的岗位需求也越来越侧重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物流信息技术》是普通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校应根据物流行业智慧物流的发展背景和趋势,分析智慧物流人才培养需求,改革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评价反馈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动态、新需求的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

2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清晰

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是应用型普通高校对物流专业培养方向的基本定位。但是在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标准设置上,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的设立上,则更侧重对现有经典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应用,忽略了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行业最新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操控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智慧物流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新需求。

2.2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的大多数教材,由于出版周期的延迟或缺少前沿技术成功应用经验的总结等原因,教材内容并未加入最新最前沿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案例,缺少智慧物流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新内容,学生也无法了解到现代物流企业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无法适应未来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应用需求。

2.3 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上,目前仍较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教师在教学单元的设置上也过于侧重对经典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介绍,缺少对技术应用性、可行性的思考教学,虽然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有配合多媒体、PPT等教学方式,但教学过程单向灌输,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不明显。

2.4 考评机制不科学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成绩构成主要按试卷成绩加一定比例的平时作业及出勤成绩。这种教师单向评价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结果考核为导向,也无法反映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

3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教学目标优化

在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迎合时代发展趋势,通过企业实际的需求调研,结合学校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在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智慧物流前沿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及物流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企业具体情况提出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综合提升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建设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3.2 课程内容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应局限于目前教材内容,应增加智慧物流前沿信息技术的内容和模块,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面向企业实际应用的先进技术。实践环节,除了校内实验外,还应加入企业实践和信息化建设招投标等企业情景模拟,更好地支撑和巩固理论体系。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内容改进,形成物流信息技术新的课程体系内容,如表2所示。

3.3 教学过程优化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单向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组织过程,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主动性。

表2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将课程知识点、引导案例或具体学习任务等信息发布在课程学习网站、课程公众号、学习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上,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也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尤其是对于智慧物流前沿信息技术,企业的推广和普及初期,成功应用案例的总结更多地需要根据行业新闻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通过课前的自主在线信息搜集和学习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技术应用条件,用实际案例引导理论学习。

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成果在课上进行小组展示汇报、讨论和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基本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要更加侧重以引导者或辅助者的身份将物流信息技术的企业应用设置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思考,设置必要的课堂训练,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探讨性交流。

课后,进行知识技能巩固与拓展。教师可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程的课后思考题,及时对在线教学资源补充与完善,同时与学生积极进行线上交流和作业评阅。此外,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等物流竞赛和智慧物流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学生参加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应用。

3.4 教学评价和反馈优化

教学评价和反馈可以从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两个角度进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要强调过程考核,除了上课的出勤和作业外,要加强线上线下学习的参与程度、展示和讲解表现,创设项目的设计及成果,学生参加竞赛或科研情况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持续监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电子邮件、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意见和建议,发现教学不足及时改进。同时,听取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评价及人才需求建议,调整课程教学。

4 总结

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对物流信息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操作人员的需求急剧减少,智慧物流运营和技术应用人才需求增加。《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重要的物流专

业信息类课程,应及时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评价反馈体系,以迎合新时代、新技术、新需求的人才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物流智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