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文献梳理及演奏解读
2020-03-16柳蔚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 柳蔚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引 言
《黄河》作为钢琴协奏曲中的著名篇章之一,越来越多研究学者对其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从艺术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上看,其蕴含的内容、情感因素和时代精神等,都通过钢琴演奏技法来传达,作为我国为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需要在曲谱构成和演奏形式等方面加以研究,使其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艺术张力。
一、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文献梳理
《黄河》在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中所涉及的专题较多,在分类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既书刊专著类和论文研究类[1]。
书刊转专著类文献以《黄河》协奏曲的乐谱居多,其中存在不同出版商之间的差异,常见的版本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再版本总谱,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两架钢琴》版本,属于书刊专著类的乐谱型研究文献。除了乐谱型研究文献以外,还包括艺术评论型的研究文献,该类型文献主要针对艺术形式的表现张力、内涵及形式等内容实施研究与评价,对于该类型的书刊专著的解读与研究中需要进行甄别。
论文研究类再进一步分类上可分为:发展历程研究性文献、历史背景型研究文献以及演奏形式研究型文献[2]。发展历程型文献如牛春雨发表的《试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郝俊杰发表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及民族风格素描》、张怡发表的《西方钢琴知识体系的解构与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发展探究—评〈钢琴音乐的多维度研究〉》、申婷婷发表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民族化特征——评〈中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研究〉》以及谢丽莎发表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等文献资料。
历史背景型的文献研究主要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出发,考察钢琴曲表达的作品含义、内容以及风格特征等[3]。比如:蒲方发表的《有关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史料述评》、袁波潇发表的《民族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浅析》、华茂发表的《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色探究》、张婧发表的《新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以“圣卡罗”杯中国钢琴新作品征集活动为视角》以及储望华发表的《〈黄河〉钢琴协秦曲是怎样诞生的?》。
演奏形式类的研究型资料主要通过钢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同时对钢琴协奏曲的结构设置、内容含义以及演奏情绪等实施分析和探究。该类型包括:李东静发表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钢琴曲〈彩云追月〉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王洁慧发表的《春舞之乐,民族之声—钢琴曲〈春舞〉之音乐与演奏技巧初探》、童薇发表的《京剧声腔与钢琴艺术的完美结合—张朝先生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张云良发表的《高平钢琴作品〈遥远的声音〉的创作技法及其演奏》以及赵瑾发表的《钢琴延伸技术的认识和演奏方法——以葛甘孺的钢琴作品〈古乐〉为例》。
通过上述文献资料的举例可以看出我国大体的文献研究情况,即主要集中在赏析、技法研究阶段以及教学应用阶段等[4]。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推进,现阶段的艺术研究逐渐倾向于多版本钢琴曲的艺术比较、改编研究以及风格创新等方向上。对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缺少全面和系统的钢琴曲创作研究。蒲方发表的《有关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史料述评》在内容上结合了《黄河》协奏曲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当时钢琴艺术的表演风格等,较为全面向读者展示了《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的时代环境和艺术特点等,属于重要的研究资料。
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演奏解读
《黄河》协奏曲作为人民战争时期激昂、鼓舞人民士气的钢琴协奏曲,该部作品在因数表现力上体现了革命英雄自强不屈、意志坚定的品格[5]。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下,除了作品内容能够较好展现时代精神以外,主要还通过各种演奏技法使协奏曲得到深层次的艺术表现张力,如快速演奏技巧和跳跃演奏技巧的应用等,使钢琴协奏曲在演奏形式上体现出情绪的激烈变动。
(一)快速演奏技术分析
快速演奏技术主要在音阶和八度和弦等曲谱部分中应用,《黄河》第一、第四乐章的演奏技法需要提升手指触键的敏捷性,同时将手腕作为活动中心,而手掌作为支撑点来实施乐谱弹奏。在音阶式演奏技术中,《黄河》协奏曲在部分章节中需要双手上下行音型的快速转化,通过此种演奏形式使钢琴曲具备紧促、情绪起伏等效果。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该部分演奏的难点在于手指之间需要确保平滑性和力度平衡[6]。若在实际演奏中拇指转位出现戳键、声音失衡以及抖动等情况,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钢琴曲的演奏质量。对此,在演奏形式上需要协调拇指、手臂和手腕等一系列动作的配合,确保拇指间隔3到4个演奏音的过程中调整手臂和手腕等新姿势,避免出现拇指纵向活动,而尽量保持斜向移动,确保拇指、手腕和手臂等动作在转动中能够相互协调,使演奏发音趋于平滑且无杂音。
图二
(二)级进式八度演奏技术分析
《黄河》协奏曲在八度的应用上包含多种思想内容,需要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重视八度变化的差别,进而能够通过不同声音效果展示曲谱内容。在八度的演奏上需注意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肘关节作为活动轴心演奏八度存在笨重、动作协调性差的情况;将肩关节作为演奏的活动轴心,则在动作反馈上落后与肘关节;而腕关节作为活动的轴心则能够较为灵敏进行八度演奏。这一类采用了双手八度的快速跑动技法进行演奏,通过快速、紧凑的演奏形式,突出协奏曲中的赞扬革命英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演奏速度上逐渐加快,初始弹奏需保持八度的音量强度,除了加大腕力还应协调手腕、手臂等部位的用力协调。
(三)级进式和弦演奏技术分析
《黄河》协奏曲中涉及和弦左右手交替演奏技法的应用,在炫技兴起的演奏环境下,该种演奏方式也逐渐应用至曲谱中。在左右手快速交互弹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音色失衡,触键间隔不一等情况,需要在正式演奏前以“慢速、中速、慢速”的形式逐渐加快演奏速度。在演奏姿势上重视手臂和手腕的协调运动,快速交互演奏中需要控制手腕的细微运动,因乐曲分解和弦部分需要通过快速交替演奏的形式营造黄河奔流、气势磅礴的音乐氛围,对于演奏者的上肢协调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实际弹奏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协调性,适当调高手腕高度,在双手交替和触键上,确保手指挺立、手腕富有韧性,从而确保琴声更加饱满、圆润和层次分明。这一类的分解和弦弹奏与和弦弹奏较为紧密,该弹奏过程中主要与手指部分相关。手指在和弦弹奏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手腕和手臂协调性,使手腕在位置变化上能够准确掌握琴键位置,贴键弹奏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手指悬空高度,在拇指转位上保持琴声的协调性,该过程中需要协调手腕、手肘和手臂三部分,从而使和弦弹奏在声音层次、圆润程度等方面上具备更好效果。
三、跳跃演奏技术分析
跳进式八度演奏技巧分析。《黄河》协奏曲在跳跃演奏技术的应用上主要集中在八度和和弦部分。跳跃演奏在形式上可当作是和弦技巧的另一种方式应用。跳跃演奏的幅度主要受到手掌伸展比例影响,在反复实施跳跃演奏时需要通过手掌完成多种演奏动作,导致演奏动作的自动化较为困难,其难点主要集中在八度以及和弦跳跃演奏的部分,手指在该过程中若改变姿势则影响跳跃演奏的速度。该乐曲这一类片段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事先调整好手指位置,使小臂避免幅度较大的动作变更,使该演奏动作的运动弧线满足音准确定的需求。跳跃演奏的特点具有声音干脆、分辨性强和层次感明显等,只有保证声音表达符合协奏曲的思想内涵,才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黄河》演奏效果实现震撼人心的程度。跳进式和弦演奏技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需要调整好手指在对应和弦位置的深浅度,使手指在和弦转移的过程中更好转化和声音处理,由此形成较为均衡的音响管理,在实施演奏跳跃时的手指、手腕与手臂动作需要协调和控制精准。在和弦变换的过程中需要为下一个和弦动作做好准备,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弦的变化形式。
结 语
《黄河》在演奏技术上主要涉及音阶变化、八度以及和弦的跳跃演奏等形式,需要在演奏肢体上加强协调,同时注重演奏技法的运用,由此才可在一定程度使《黄河》协奏曲的演奏过程具有感情饱满、音色分明、层次感强以及情绪感染力强等特点。我国在当前阶段的钢琴艺术研究中,其相关文献资料还主要集中于赏析和评价阶段,在钢琴演奏艺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还需要加强演奏技法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