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唱段《思儿》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

2020-03-16孙碧云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野火咬字选段

◎ 孙碧云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引 言

中国的民族歌剧距今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与西方歌剧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民族歌剧都是以历史为蓝本而进行创作的。演唱者必须要理解其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从而了解剧情的走向和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思儿》是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这个角色首次出现的一个经典唱段。它与河北地区的梆子戏曲和地方民歌相结合而形成,歌曲旋律感人,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这首作品在国内各大声乐比赛和各大音乐院校的音乐会中被老师和声乐学习者拿来竞相演唱。整首作品将杨母对于儿子杨晓东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人通过对于《思儿》的创作背景、曲式、演唱技巧等方面细致的分析,能够帮助自己深入的了解民族歌剧,了解作曲家想向观众传达的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今后可以更好的演唱民族歌剧。

一、《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背景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李英儒的代表作之一。李英儒,从小家境贫寒。三十年代初,他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和爱国学生运动,并与此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野火春风斗古城》出版于1958年。这部作品主要描绘的是我党地下工作者在敌占区里同敌人拼死较量和斗争的故事。

而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弥补了建国以来很少有反映当时抗战题材的民族歌剧的遗憾。这部歌剧具有强大的创作团队,是由孟冰担任编剧,由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夫妇负责谱曲,由王晓岭作词,胡宗琪担任总导演,李玉宁担任指挥。这部歌剧的创作历时一年,创作者们以新时代的眼光回顾历史,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审视20世纪初那场伟大的民族抗日战争。这部歌剧以正面人物金环、银环、杨晓冬、杨母的亲情、友情、爱情和反面人物叛徒高自萍、日本人多田进行对比,深刻的描绘了人性的真善美与日军的野蛮暴行。讴歌了顽强不屈、不怕牺牲、敢于同敌人作斗争的伟大革命精神,升华了这部作品的主题。

二、歌剧选段《思儿》的音乐分析

(一)歌剧选段《思儿》的曲式图示

歌剧选段《思儿》作为《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经典唱段,旋律优美、情感丰富。它讲述了儿子杨晓东出门参加革命斗争,杨母一人在家盼着儿子平安归来。感情从想念--激动--坚决,这一系列的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对于革命事业的支持,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整首歌曲运用4/4拍子持续进行,结构分为A-B-C-A(再现),是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的作品。

(二)歌剧选段《思儿》的音乐分析

引子运用了每分钟较慢的84拍速度进行。三次使用大连音线,旋律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表达了杨母思念儿子杨晓东,盼着他早日归来的心情。逐渐进行的旋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杨母颤巍巍的向门口走去,看着夜空暗自悲伤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部分(A乐段),它的结构是D徵调式的两句式乐段,后八小节由前八小节变化重复构成,每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结构较为方整。A乐段中连音线的广泛使用,使得旋律流动起来,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明月光,似银霜,借...照...洒...”这些景物的刻画和动词的多次使用,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人物生动、活灵活现的场景,推动了接下来音乐的发展。

歌曲的第二部分(B乐段)。这一段采用了戏曲中紧拉慢打的手法,切分音符较多,旋律变得跳跃起来,表现了杨母梦到儿子杨晓冬打了胜仗归来时激动欢快的心情,情绪由之前的悲伤暗淡逐渐明朗。随后长达十小节的拖腔,此时开始进入歌曲的高潮,杨母盼儿归的情绪开始爆发,接着渐渐转弱,极具表现了杨母思儿至极痛苦的心情。

歌曲的第三部分(C乐段)。歌曲的这一部分与之前A、B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时的速度由之前每秒84拍转为每分钟132拍。而调式调性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由D徵调式变为同宫系统的E羽调式。旋律与歌词表达了杨母梦到了杨晓冬打了胜仗归来时的场景“骑白马,戴红花,含着热泪叫声娘”,这一乐句的两次重复使得杨母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最后一个部分(A乐段)开始,歌曲的速度又回到了中速,调式也转回了D徵调式。表现出杨母梦醒后发现一切都是自己幻觉,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情。主要体现在后五个小节的拖腔当中,它重复了之前的拖腔元素,并在歌曲的结束处回到了D徵调式,具有回归、终止的意义。

三、歌剧选段《思儿》的演唱技巧

(一)歌曲的艺术处理

这首咏叹调《思儿》作为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首次出场时所演唱的,它具有烘托人物角色的意义。在歌曲的第一乐段,每分钟84拍的速度进行,旋律较慢,人物内心较为平缓,以人物回忆的方式进行。

歌曲的第一乐段“明月光,似银霜,借着月光细端详”。表现了杨母一个手拿着给儿子杨晓东纳的新鞋,另一个手拿着针线,望着窗外的月光,眼底尽是对儿子无穷的思念之情。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控制声音的强弱,尽量用说话的方式去演唱。

在歌曲的第二乐段“月影而下,那只粗木箱,还压着他小时候的旧衣裳,我的儿啊…”这是杨母透着窗外的月光,看到了儿子杨晓东小时候曾经穿过的衣裳的那只木箱。这时杨母的情绪逐渐高涨。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可带入一点哭腔,同时注意,重音要放在“小时候的旧衣裳”中“小”和“旧”上。两个重复的“我的儿啊”要形成情感上的对比.第二个“我的儿啊”可以比第一个力度上要更强一些。接下来长达11个小节的拖腔,音量上由弱逐渐加强。体现了养母睹物思人,盼儿早日归来的情绪。词虽少,但是情感的带入要强。这里同样运用河北梆子的素材,哭腔要收着一点,不需要太强。

在歌曲的第三乐段,也是高潮所在。速度由84拍转为132拍,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逐渐加强。“自从我儿打东洋,天天倚窗把月望,昨夜做了一个梦,见他打了胜仗回家乡。”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灵活性,因为本句节奏较快,一句和一句间隔时气息很难吸足,所以要求演唱者功底要强,同时还要注意节奏的顿挫感,高位置要集中。

在歌曲的第四乐段,此时歌曲的速度逐渐减弱,似乎看到儿子来到了自己的身边,但转眼发现一切是自己的幻觉。“难道我今晚梦没醒,门儿外传来脚步声儿响。”这一句要声断气不断,可借助哭泣声来换气。富于张力。

(二)歌曲的咬字、吐字技巧

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讲究的就是字要正腔要圆,以字行腔,因为歌唱本身就是要将音乐与语言相融合,歌唱时的旋律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因为语言会直白的将情感和想法传递给大家,这是其他任何形式所不能够比拟的。因此歌唱时的吐字、咬字的准确运用是唱好一首作品的重要一步。但其实吐字、咬字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难,因为汉语本身讲究的就是字正腔圆,所以你会说就会唱。

例如“明月光,似银霜,借着月光细端详。”这一句是歌曲的开头,黄华丽作为杨母的扮演者,需要在这里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人物角色,所以开头的“明”字要迅速咬住韵母“m”,字头要长,字腹要满,字尾“ing”也要迅速的一笔带过,不要拖拉。“光”相比较可以唱的饱满一些,嘴唇在咬字时可有“o”的形状,方便字头到字腹的转换。

歌曲的第二乐段,“月影而下,那只粗木箱,还压着他小时候的旧衣裳,我的儿啊,郎…”这一段同样在叙述故事情节,所以在演唱时要用说话的方式去唱。注意声音的位置还是在上口盖和头腔,在最后的“郎”字有着十小节的拖腔,要掌握好气息。舌头抵住软腭,咬准舌音“l”,使气息穿鼻腔而过打入头腔。“ang”在归韵收音时要收的自然,音符时值收音即停。

歌曲的第三乐段开始,剧情进入紧张的气氛。伴奏织体有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节奏较快,且音符时值紧凑,所以在咬字时,每个字的字头都要发的清楚,并且收尾迅速、铿锵有力,让台下的观众要听得清楚你在唱什么,诉说出一个伟大的母亲因为儿子参加的革命事业,感到无尽的骄傲心情。所谓“字不正,意难明”也就是这个道理。

歌曲的最后一个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速度、节奏等。与第一乐段上下呼应,所以在演唱时为了体现老人年迈的神态,尽量在咬字时声音挂在胸腔,音色上要有一些忧郁和沉闷。歌曲的结尾处又使用了第一乐段的拖腔,这里要收着一点唱,要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我对于该唱段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一曲唱到融情处,毛骨悚然六月寒。”可见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这部咏叹调《思儿》,我有幸在大学的一次舞台实践音乐会上演唱了它,当时我没有把自己代入到剧中杨母的身上,仅仅局限于技术而演唱是空洞的。我们应通过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再加上自己的感受,将作曲家想给大家传递的情感表达出来。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是欲速则不达的,需要多年的文学功底积累,还有自身丰富的阅历。当学习新歌时,首先要做的是阅读并朗诵歌词,就像阅读语文课文一样,要知道它在讲什么,在读的过程中歌词中的情感随着语音语调而展现出来。

所以在演唱《思儿》之前,先要明白他讲的是什么内容,以及剧中扮演者他是什么身份,在哪里,在干什么。剧中的杨母是主人公杨晓东的母亲,因为儿子去参加革命,随时可能牺牲。母亲怀着担心,思念的心情但又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大事,从而完成了这首咏叹调。所以音色要求细腻、柔和,且每一句像是吐丝一般,咬字咬清楚,不宜过重。

这部作品演唱时声音可稍带哭腔,但一定要弱,要给观众一种忍着哭仍在坚持的感觉。有人认为声音越大越是强调,其实这样适得其反。在心窝里唱小声更可以把情感表现的极致。

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民族歌剧选段《思儿》是一部优秀的并且值得声乐学习者们广为传唱的一部咏叹调。如果把作品的故事背景比作骨骼,则其中的音乐发展脉络、演唱技巧、艺术处理等等就是它的血肉。把两者结合才能将作品细枝末节的东西摸清,从而更好的演唱这首作品。

猜你喜欢

野火咬字选段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
放“野火”
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