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圣帝国

2020-03-15布雷特·福斯特等

检察风云 2020年24期
关键词:竞技场山丘罗马

布雷特·福斯特等

早期基督教统治下的罗马

无论处在哪个时代,罗马城的特色总是可以用重复出现的数字“7”来概括——“7”是一个幸运数字,代表着永恒:罗马最初有七位国王,而描写罗马建立的传说中,七座山丘占据核心地位。后来,在古罗马的没落时期,在古典传统的基础上作为基督教城市崛起时,罗马的七大教堂很快成为源源不断的朝圣者光顾的场所。某些罗马地图甚至只标明这几处最为神圣的大教堂。它们是:存放着神圣的十二门徒人头像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大圣母堂;罗马的官方大教堂,同时也是中世纪最为重要的一座教堂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圣洛伦佐教堂,与其同名的另一座教堂则于公元 258 年被焚毁;圣十字教堂,以其主要的圣徒遗物而命名——一个十字架,上面钉着遭受迫害的基督耶稣,传说,这件圣物曾属于君士坦丁大帝那位虔诚的母亲——海伦娜;以及圣塞巴斯蒂安教堂。起初,该教堂是用来保护城市南边的地下陵寝的,后来以一位罗马士兵的名字命名,该士兵由于表明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而被乱箭射死。这一主题在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画家中都相当受欢迎。因此,围绕塞巴斯蒂安的艺术作品遍布全城。

如果黎明时分即从圣彼得教堂出发,勇敢无畏的朝圣者可以在一天之内参观完全部七座教堂。地铁线路、公共汽车,甚至是租用的小黄蜂摩托车给要求并不高的游客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方式——游客乘坐这些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相当于以前常见的骑马游历七大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艺术传记作者乔治·瓦萨里与米开朗基罗就是一起花费一天的时间骑马拜谒了这几座教堂。整个中世纪期间,罗马的居民和游客把他们的城市想象成一头雄狮的模样。罗马的这种外形轮廓正是受到这七大圣地地理位置的影响。然而,在宗教改革还饱受争议的阶段,想要诋毁新教徒的人们热切地宣扬着罗马与数字“7”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先是谴责天主教教会充满邪恶,被人民盲目崇拜,其所在的城市也自然而然不能称为圣城。之后,他们又单纯地认为下面这几句摘自《启示录》中对圣约翰眼中景象的描述必定与罗马有关:“我看见一位妇女坐在一头猩红色的野兽身上,野兽有七头十角,周身尽是曾经亵渎上帝之人的名字。”(17:3)《圣经》曾确认,以上那些头指代的就是七座山丘和七位国王。在新教徒使用的《日内瓦圣经》(1560)中,一位注释者强调那些山“就在罗马城附近”,并且对那一画面作了如下解释:“野兽象征着古罗马;那个骑在兽身上的就是新罗马,代表着罗马天主教堂。”尽管寓言中曾存在“诋毁之词”,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朽之城罗马都将继续与数字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近期举办的2000年纪念庆典期间,上述七座教堂依然是最主要的圣地。

圣城之间的竞争 

罗马城执着地依恋着自己的七座山丘;请别介意,其实这里还有其他山丘,它们同样让罗马城引以为荣,其中就包括梵蒂冈(是的,它也是座山,而并不仅仅是教会)。罗马对面,景色美妙的宾西亚山丘,还有雅尼库鲁姆山,建在特拉斯提弗列区之上。传说,在神秘的黄金时代,农耕之神萨图尔努斯就把早期罗马“建立”在特拉斯提弗列。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当时颇为流行的神话传说混合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些神话传说中,罗马人的保护神就是古老的雅努斯,甚至说他就是《圣经》里诺亚的一个儿子。

罗马尼禄皇帝

罗马七座山丘分布图

无论真实的地理情况如何,传统上,罗马城只有七座山丘。有许多其他城市模仿罗马的做法,也声称自己是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似乎这一事实本身就莫名其妙地说明有如此地理特色的城市都极具权威、天命高贵。这些城市有:里约热內卢、布拉格、雅典、安曼、里斯本、莫斯科、伊斯坦布尔、基辅、爱丁堡,还有一些不太有名的城市。罗马城的邻城锡耶纳也如此声称,就像它在南大西洋的“分身城市”,佐治亚州的罗马一样。更为重要的是,耶路撒冷也是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从罗马基督教早期开始,两座圣城之间类似的平行对比(有时是竞争)愈演愈烈。

随着教会的势力不断增大,罗马显露出强大实力,成为巴勒斯坦基督教诞生地更强大的继承人,而巴勒斯坦最终被穆斯林统治者占了上风。人们认为圣彼得教堂会取代所罗门国王的神殿,在某种意义上是臻于完善。换句话说,西方的遗址能使东方类似的对应物得以圆满,并将其置入更伟大的拯救史之中,犹如希腊语《新约》为罗马的基督徒描述了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契约规定的“惩罚”和希伯来语《圣经》的种种承诺。同样,罗马城内许多《圣经》遗迹大概都被转移至更加安全、更加神圣的地点。无论是借助了神的力量,还是仅仅出于狂热的信仰,信徒们为了满足自己参观的渴望,毫无顾虑地实施了这一行动。

事实上,基督教在罗马发展的初期颇为低调,同时也充满暴力。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中世纪。当时虽然处于教会统治时期,基督教的局面反而比想象的更不稳定,人们无法预测其未来的命运。中世纪,罗马的人口不断锐减,各式各样的豪华广场都变为供牛吃草的山丘。罗马城内一度无法攻陷的区域也被反复入侵、破坏。不过,基督耶稣的门徒彼得早期布道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酷刑(他要求钉时要头脚颠倒),以及其他遭受迫害的追随者的精神见证,都给这座皇帝统治下的异教徒城市留下了永远的印记。它甚至还鼓吹自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帝国——是现实世界的精神领袖。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罗马很快就成为了“圣城”(The City,拉丁语 Urbs)。这里举办的仪式承载的威严与权力绝对至高无上、无可比拟。这的确是个悖论,上古晚期与中世纪的罗马时至今日,仍清晰可见,甚至趣味盎然。

踏着皇帝的足迹 

让我们再次从这座城市宏伟的中心地带出发。行至罗马竞技场脚下,你身后便是忙碌的帝国广场大道。街上人群涌动,熙熙攘攘——这是旅游团密集的区域——在一片繁杂的景象中,你会发现不少流浪者。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有些流浪者躺在古老漆黑的石头上,对你的到来完全漠不关心,而有些看到你之后欣喜若狂,急于摆好姿势,供你拍照,好赚取一点儿意大利里拉。

在这个地方,你很快能体会到经历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和平与稳定之后,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罗马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其昔日的建筑成就也随之黯然失色。即使是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由于相继出现几个荒淫无度的皇帝,这个国家同样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以至于大多数居民都不会为他们祈祷祝福——这些皇帝包括卡里古拉、克劳迪乌斯、尼禄以及后来的几个残忍放荡之人。尼禄行为放肆、罪孽深重。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即使用帝国的标准来衡量其数量也十分庞大。

他16岁就当上了皇帝,后来亲手安排杀死自己的母親和妻子,谋害怀有身孕的情妇。然而,尼禄却自负地认为自己是位极有悟性的艺术家,于是花大量时间创作诗歌、弹奏竖琴。公元64年,一场熊熊大火严重破坏了罗马这座城市。一些流言蜚语迅速在民间撒播开来,说尼禄看到火灾后的一片狼藉景象并没有采取任何救援措施,反而十分愉悦,还唱歌庆祝特洛伊城倒塌。一直以来流传的说法是,他站在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的民兵塔上,眼睁睁看着大火肆虐,而这座塔却是在13世纪才修建完成的。后来,从这件事衍生出一句我们现在常用的习语“在罗马燃烧时拉小提琴”,用来描述那些遇事袖手旁观的人。近期,这个与尼禄有关的习语在科技领域又被赋予了新生命。一款用来复制或烧制多盘 CD 的电脑软件就以它命名。

后来,尽管年轻的尼禄皇帝主动重建了罗马城内三分之二被毁坏的建筑,但他还是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修建自己的金殿上。

另外,尼禄又在那里挖了人工湖,与自己的那座120英尺高的巨型青铜雕像毗邻。公元 68 年,尼禄死于非命。尽管如此,他的那尊巨型雕像还是为罗马竞技场增添了不少光彩。罗马竞技场这座年代久远的建筑由韦伯芗皇帝修建(他是尼禄的继任者,一位比尼禄好很多的皇帝)。他排光了前任的那片邪恶的湖水,在原地修建起罗马竞技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中有一段对比描写颇为有名。他在论述的过程中曾提及上述变化。弗洛伊德将罗马及该城地下众多建筑层想象成人类的灵魂。“在里面,任何曾经存在过的东西都不会消失。前一个发展阶段与后一个同时存在。所有阶段都以此模式并存”。

后来的皇帝不似弗洛伊德沉浸在无穷无尽的回忆中,而更像高瞻远瞩的韦伯芗。他们同样急于将尼禄的污点从罗马城中抹去:狄托和图拉真在原先宫殿底座的基础上修建了多个浴室;哈德良奉献给平民百姓一座维纳斯和罗马神殿。该神殿堪称“巨大工程”,建在原来尼禄所建的门厅所在地。如今,这座神殿位于古罗马广场的边缘,与罗马竞技场相邻。站在罗马竞技场顶层的看台上,神殿那气势恢宏的规模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竞技场山丘罗马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竞技场
竞技场
竞技场
竞技场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微山丘——Lily Nails美甲店
越过山丘,依旧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