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居况味

2020-03-15积雪草

检察风云 2020年24期
关键词:隐士画册现代人

积雪草

现代人钟情隐居生活,以逃避城市的喧嚣(图/视觉中国)

明末清初有个画家叫陈老莲,有一年中秋,他在西湖边与好友一起喝酒,心情大好,不知不觉中就喝醉了。别人喝醉了耍酒疯,他却提笔为友人沈颢的一本图册《隐居十六观》泼墨题字,从此为后世留下一本隐居指南,若有隐居打算的人,可先研究一下这本画册。

陈老莲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隐居生活中的十六个状态,即:“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每一个画面对应一个古代名士,每一个名士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典故。

陈老莲一度出家避难,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晚年重又修学佛法,参禅悟道。这本画册是陈老莲晚年的极品之作,构思精巧,画风夸张怪异,但自成一格不俗气,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风雅和志趣。《隐居十六观》作为画作,或许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辗转不得而寄兴于纸上笔下。

其实,不仅仅古人有隐居的梦想,现代人也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隐居的梦,只不过有的人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而有的人始终只是停留在心里想想的阶段。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的朋友,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居然放下手中的事情,跑去终南山隐居。他既不写诗,也不画画,更不是禅修的热爱者,真不知道是哪阵风把他刮到山上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竟然一时无语,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唏嘘。是庆幸其幡然醒悟,逃离红尘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为其唏嘘,放着大好的光阴不好好享受,放着光明的前途不要,放着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理,一个人跑去山里,到底是修行还是逃避?

据说朋友的朋友每天在山上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租一间农家小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自己洗衣、做饭、种菜、养花、挑水、砍柴、下山背粮食,粗活重活都得靠自己做。

他早起晨练打太极拳,夜晚看书打坐,生活虽然清苦忙碌,却比以前有规律。闲暇时光可以晒晒太阳、听听收音机、喝茶、喂鸡,或者什么都不干,看看天、看看山、发发呆。

起初也许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像神仙一样,归隐田园,自由、解脱、随意。可是日子久了,孤独、寂寞、恐惧也相伴而生。这样远离城市,远离人群,独行索居,让人生出莫名的慌恐,不知道这样还能坚守多久。

因为朋友的朋友,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老家有一个人,在外面年久,是做大事的人,退体以后回老家盖了一栋别墅,美其名曰隐居。一家人都从京中搬回来了,起初,大家有说有笑,过得热热闹闹,还常常和村人闲聊,领着狗在村里遛弯,侍弄庄稼,种菜种花。

可是没过多久,这家人的女儿女婿不见了,剩下老头老太太和一个保姆继续在此居住。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太太也不见了,只剩下老头和保姆在此坚守,一年后,老头也走了,留下一栋孤零零的空房子。

據说他是年老体衰,常常去医院,住在乡间不方便,虽然内心非常渴望在乡间隐居,但不得不回到城市。

现代人钟情隐居生活,以此逃避城市的喧嚣浮华。很多时候,身体虽然离开了,可是心却一直停留在原地,内心深处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的热闹、方便、快捷,习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冷不丁跑到一个黑灯瞎火的地方,怎么可能适应得了?

隐士不是那么好当的,也不是谁都能当的,隐居的日子也不是谁都能过的,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行。陶渊明可以对着一朵菊花说,还是你懂我!你行吗?你会对着一朵菊花相看两不厌?

在传统文化中,隐士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特立独行,有自成一格的思想体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胸怀旷达,笑傲世间。

出世、入世,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拘于形式,更不要动不动就学别人跑去隐居,身隐是小隐,心隐才是大隐。在喧嚣浮躁的生活中不迷失,不沉沦,不逃避,能够坚守自己,先做到这些,才能再谈别的。如果一定要跑去隐居,建议先研究一下陈老莲的《隐居十六观》。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隐士画册现代人
为啥现代人总想静静?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隐士的文艺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