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020-03-15董以良黄维
董以良 黄维
■名片
夏昭炎,男,1935年生,株洲攸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考上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从事中学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自1979年起先后在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任教。2004年5月退休回乡,定居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至今。他回到家乡“种文化”,创办“乡贤馆”,开设农家书屋、老年学校、少儿假期学校等,为乡亲们和当地的孩子建起“精神防护林”。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18年荣获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称号,2019年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在株洲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有一座家喻户晓的“乡贤馆”。这里有农家书屋、老年学校、少儿假期学校……平时,这里是村里老少最爱去的活动中心;周末,在镇上上学的学生也总会来借上一两本书;到了暑假,便是最热闹的时候,附近乡镇的孩子争先恐后跑来报名上课,还有城里的大学生分批前来支教。这样的场景,在谭家垅村已有十年之久。
12月10日,记者慕名前来。穿过石桥,走过乡贤文化墙,文化广场边的一排老屋看上去并没有过多神奇之处。“民俗馆”“国学馆”“红色讲堂”……湖南科技大学退休返乡的夏昭炎教授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娓娓道来“乡贤馆”的发展史。
播撒书香,一座书屋让文化扎根
2004年,夏昭炎夫妇退休返乡,想通过读书看报在家乡播种出一片文化沃土。2009年,他买下夏家祖屋旁的几间老屋,整饬为图书室、阅览室,呼吁自己的学生筹集了2000册图书。同时,县图书馆送来了17大包图书、两个书架和一张阅览桌,高桥农家书屋就正式建起来了。
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夏昭炎以借阅图书和读书心得报告的数量为依据,给他们授予“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称号,奖励不同数量的新书。一边介绍着,夏昭炎一边拿出了厚厚一叠读书心得报告。
“我借了《嫦娥探月球》这本书,原来月球上有这么多神奇的秘密啊。”“今天我读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这首诗,仿佛已经沉浸在诗中的美景,和李白一起乘着船穿过崇山峻岭……”不少孩子从书屋获得了阅读的启蒙。
书屋每年会收到全国各地捐赠的图书,如今藏书已达20000册,每个书柜都塞得满满当当。参观时,阅览桌上3本厚重的借阅登记表吸引了记者,“这是今年过来借书的孩子登记的,编号已经排到了254,借得多的要登记两页以上。”童话故事、文学著作、自然科学……小小书屋,种类齐全,为一位位小读者启智解疑。
今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夏阳洋,曾是书屋忠实读者中的一员。“小学四年级放学回家路上,听说附近建了一个书屋,便和小伙伴一起去‘看热闹。”让夏阳洋没想到的是,这个小插曲成为了他人生一个重要拐点。“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书,第一次写读书心得报告,也是从那天开始便爱上了读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夏阳洋说,自己一年至少会去书屋借50次书,读书报告也写得勤快,经常获得“读书小博士”称号,每年都被奖励不少新书。
与夏阳洋少年时期相伴的不止有一本本书籍,暑假的少儿假期学校,也成为他童年最快乐的回忆之一。
心系教育,一所学校让孩子快乐成长
作为从教近40年的大学教授,夏昭炎深知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而且多半跟着爷爷奶奶在牌桌边长大,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夏昭炎夫妇对此非常揪心,2008年开始,两人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
最初过来的孩子并不多,只有附近的七八个。夏昭炎每天集中3至4个小时为他们深入浅出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初级国学知识等。“精选国粹,人手打印一份,按要求背诵并给予奖励。”夏昭炎的爱人杨莲金毕业于幼儿师范专业,她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集体活动,歌咏、朗诵、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猜谜语……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文学。
2012年,“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少儿假期学校”正式挂牌后,乡亲们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有衡东县的家长骑着摩托车送孩子过来,学生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师资不足,夏昭炎开始东奔西走,动员当地中小学校的老师前来上课,免费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这一年开始,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中南大学相继组织学生过来支教,新生力量的加入,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生活,让他们增长见识。
“从四年级到八年级,每年暑假我都是在少儿假期学校度过的。”夏阳洋介绍,和一些补习班不一样,在这里,“他们会教我如何作自我介绍、怎样上台发言,在娱乐性的游戏中潜移默化了解了人生道理,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胡淑程也是四年级进入少儿假期学校学习的。“得知奶奶给我报了暑假班时,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他回忆到,“后来发现老师们都很友善亲切,课也十分有趣,他们教我背古诗、唱歌、做游戏,度过了一个个充实又快乐的暑假。”
“假期学校解决了我们一个大难题,小孩放假有了好去处,保证了安全,还能免费学知识。我们在外打工也放心了很多。”石羊塘镇中学初三年级在读学生夏广慧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和孩子父亲长期在广东务工,夏广慧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辅导孩子有心无力。“在这里孩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每次回家都会先写作业,这次期中考试考了年级第五,数学还拿了满分。”
同村学生夏伟能和夏子能的父亲也深有同感,“我们家是两个男孩,在外面工作时总是担心小孩不听话、学坏,老人又管不住。暑假班帮了大忙,虽然不是补课文,但我感觉小孩在行为习惯上受益很多,很少要我们操心。”
从少儿假期学校获益的不仅仅是当地的学生和家庭,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们也收获满满。“支教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友谊,让我成长;学会了吃苦耐劳、苦中作乐,更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邓诗琼2018年暑假来到石羊塘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支教,谈起这一经历,她有感而发。
“这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深感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这群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同校的卢汉伍也表示,虽然支教过程十分疲惫辛苦,但他收获了孩子们热情的笑脸,乡亲们的真心感谢,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爱心助学,一项奖金助梦想开花
当地有一些寒门学子上学不易,夏昭炎知道后便把自己获得的省、县“书香家庭”称号以及“感动株洲十大人物”等各项奖金拿出来,在村里成立了“高桥四美奖学金”,对考取大学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他们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00元,不多,但我觉得很光荣。”2012年考上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夏兰香是第一个拿到该奖学金的学生。上中学时,夏昭炎便经常为她推荐书籍,去外地上学后,也总会发短信鼓励她。短短一句“兰香,努力”,就给独自在外求学的她带来无穷动力。
2013年暑假,看到夏昭炎夫妇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夏兰香倍受感染,主动申请回来为村里孩子教英语。“尽管他们脸上爬满皱纹,是老人,但在我心中,他们是非常强大的人。我要更努力,更优秀,变成和夏老师杨老师一样强大的人。”
幾年时间,“高桥四美奖学金”已经资助奖励了36名学生;高桥书屋在界市村、陈家村等地下了6个“金蛋”,开办分点,其他村的孩子看书、借书越来越方便;少儿假期学校先后挂牌成为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社会实践基地,一批批大学生走进石羊塘镇,把文化和快乐种在农村孩子的心里。
夏昭炎说:“我就是要做一颗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少儿假期学校曾经的“小博士”考入了心仪的大学,从书屋走出去的孩子回乡反哺,热爱读书的氛围在各乡各镇继续滋养下一代学子。正如他而言,文化种子在石羊塘下一代中渐次开花结果,书屋的故事通过他们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