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探究

2020-03-15王卫国张金容黄慧晶

高教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优化政治内容

王卫国,张金容,黄慧晶

(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数字电视、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智能手机等已然成为新兴大众媒介,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尤其是价值观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抢占这一新型教育阵地,各高校开辟了微博、微信、微视频、APP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聚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以“新信息”和“新交流”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革命”。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因此,我们应认真总结已经积累的成功经验,将新媒体技术的思维方式和技术优势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获得感。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内涵及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利用多种信息媒介传递和获取多元的教育信息,集教育、生活、互动、服务、组织等功能于一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和引领的新型平台。新媒体平台在继承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大量受众,从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信息传播合力优势,有效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思想引领、组织动员、答疑解惑、成长服务等多元功能。

1.思想引领功能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用“显形灌输”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递教育信息,这一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难以被学生完全接受。伴随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种媒介发力、多种隐形手段植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更易使主流价值观入脑入心。新媒体平台的强化作用在于教育工作者可在课前、课后向学生推送短文、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的内容,学生则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和吸收,师生之间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就学习的感悟、困惑等问题展开实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显然,这一方式补充和强化了主渠道教育作用。新媒体平台的引领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媒介的实时性、快速性、范围广等传播特点,连续针对主流价值、社会热点、校园话题、身边典型等热点问题进行推送和传播,引领网络舆论方向,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和引领。

2.组织动员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传统媒体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动员,成本高而实效性低,而新媒体平台则通过立体化方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能在最短的时间将师生动员起来并形成一个整体,产生强大的教育影响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新媒体平台,通过一系列互动沟通活动,使每个人共同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诉求,从而增进了师生对其认可和接受、信任和支持,也有效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在新媒体平台,师生以较低的组织成本和代价就可以围绕教育主题进行互动交流、聚集联络、组织安排、教育动员等,进而将这些活动的信息和影响迅速扩散,极大地提高了组织效率;在新媒体平台,师生利用转载、推送、直播等功能,将教育信息以人际网络之上的信任链方式迅速由点及面的扩散开来,使之流动程度和影响范围成倍增加、迅速繁殖和裂变,扩大了教育动员的规模和范围。

3.答疑解惑功能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双方一般通过面谈、书信等方式答疑解惑,学生往往因这一严肃拘谨的氛围而不能畅所欲言,教师也很难准确获取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变化过程,所以面对面互动方式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和交流工具,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答疑解惑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有效着力点。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利用互动平台创设一种自由、平等的氛围,师生双方能打破时空、地域、身份的限制,就思想迷茫、学习难题、感情挫折、成长困惑等问题敞开心扉、平等交流,期间,学生化解了心中的疑惑,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利用搜索引擎、网站等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通过网络搜索、网站浏览等方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在自我需求、自我满足、自我超越等反复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和能力素养。

4.成长服务功能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轻服务、重管理,新媒体平台则以其数字化、交互性等优势构筑一个开放性的信息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多元、个性化的服务,以良好的服务促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而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精准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求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从学生的角度看,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及时、快捷获取校园各类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学习和生活安排;从管理角度看,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身边故事、情感引导、就业创业、礼仪形象、社交技巧等内容,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新生报到、缴纳学费、校园一卡通、毕业手续办理等线下工作搬到线上,成立网上学生事务大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优化原则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主题鲜明的新媒体平台,并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新模式、新机制,有效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如福建师范大学基于微博建构的“五微五阵地”[2]育人新机制,华南师范大学打造的“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高品质“校媒群”。与此同时,部分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开辟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如“南航徐川”[3]“华农鑫巴”“辅导员娘亲”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吸引了众多的“铁粉”,深受学生的喜爱。审视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各高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甚至各班级、个人都开设有新媒体平台。但是,建设过多且杂,质量高或影响力大的新媒体平台并不多,分散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应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线上与线下相统一等基本原则,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和内涵。

1.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新颖性,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过分忽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既要积极主动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充分贴近学生需求和实际,增强内容和形式的新颖性。在内容上,为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要选取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题中要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建成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新媒体平台。在形式上,要力求多样新颖,在保持主流价值观权威性的同时,更要贴近新时代学生特点、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符合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内容,并从学生接受习惯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内容的隐形植入和显形传播。

2.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统一

新媒体平台优化既要注重管理,堵住各种负能量发出正确的声音,也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做好各项服务。一是实时甄别、筛选平台的各类信息,通过对舆情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精准把握大学生关注的各类热点问题,研判和预测舆论发展方向,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各种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监督、约束和规范,针对学生发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看法,有理有据地进行正面回应,澄清事实真相,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二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如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社交、就业等个体发展以及学生的报到、缴费、请假、申请等校园生活等内容设计平台栏目,或者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获取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向学生定时或不定时推送讲座信息、招聘信息、餐饮特色、出行指南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

3.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统一

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具有互补性,既不能片面强调线上教育的引导作用而忽视线下教育的实践作用,也不能只强调线下教育“面对面”的优势而忽视线上教育“端对端”特点,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循环互动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既要注重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传播、调查、强化等功能,又要发挥线下活动的组织、实践、体验等功能,形成“线上宣传、线下组织、线上推动、线下活动、线上强化”循环互动的育人模式。如在线上宣传环节中,利用新媒体融合优势,针对校内外热点问题,推送图文并茂的文章或微视频,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线下组织环节中,通过会议、宣讲等传统形式动员号召,分工合作地开展活动。又如在线上推动环节中发起讨论、征文等互动,通过图片展、视频等让学生观看和比较开展活动前后的情况,使学生强化活动内容;在线下活动环节中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主旨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内化思想观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优化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应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为基点,以各高校成功实践经验为借鉴,优化平台的内容、形式、功能、队伍等,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内容优化:增强系统性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教育内容是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应坚持内容为王,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大学生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实践进展,系统设计和建设教育、文化、校园、服务、互动、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建立起融教育性、思想性、知识性、导向性、服务性、趣味性等为一体的内容体系。其中,教育内容围绕思想讲堂、形势与政策、感悟历史、社会热点等栏目展开,文化内容围绕微博、相册、直播、漫画、征文等栏目展开,校园内容围绕校园新闻、优秀学子、教师风采、身边小事等栏目展开,互动内容围绕学生问答、答学生问、评选活动等栏目展开,服务内容围绕心理健康、就业指导、情感引导、勤工助学、图书借阅等栏目展开,娱乐内容则围绕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栏目展开。如此分门别类,既显示出内容的包容性,也是增强了信息的选择性。

2.形式优化:增强生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通过新颖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因而新媒体平台更应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技术优势,将抽象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价值体系以生动的形式展现,营造自由平等愉悦的互动氛围,通过持续教化和引导促使大学生的知行转化。如新媒体平台内容可以图像化的方式展现,充分利用图形、图像、文字、视频、音频以及链接的多媒体功能,力求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展现由平面转向立体、由静态转为动态、由抽象转为具体、由枯燥转为趣味;又如新媒体平台传播可吸纳商业化传播的优点,充分利用集赞、转发送礼品等新型传播手段,以扩大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再如新媒体平台互动可引入网络直播、网络投票、弹幕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这一直观形象的形式提升认知、理解思想、实现内化。

3.功能优化:增强辅助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的目的是最大化地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辅助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和功能,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组织动员、答疑解惑、文化娱乐等方面开创新局面。一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样化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态化、立体化、具体化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二是要关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要,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三是要把其传播手段多、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与线下活动结合起来,做好各类教育活动的组织动员;四是要为师生营造平等交流的平台,及时回复和解决学生的诉求,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是要将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蕴含在丰富的娱乐表现形式中,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主流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4.队伍优化:增强合力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优化,需要着力优化工作队伍,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团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运行提供强大的教育合力。各高校应由宣传部门统筹管理,抽调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一线辅导员以及艺术专业的相关教师等组建一支专业化和稳定的建设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们“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4]。此外,团队还应该吸纳优秀大学生,这不仅可以增强团队的新生代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努力进取的精神。可以肯定的是,有大学生作为一个方面主体参与的新媒体平台,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关注校园生活,更有利于提升平台的表现力和影响力,更有利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养成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一步实践探索,创造出更加便捷、更具吸引力的平台。同时,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意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巩固壮大阵地、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优化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