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加坡职业教育在我国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的借鉴与应用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0-03-15伍千惠佘少华
伍千惠,佘少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来宾 546100)
当前,我国的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的改革与发展处于重要的探索提升时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实际探索我国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的有效性,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新交流源远流长,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范围,高层次各领域交往非常密切。特别是随着广西深化推进“三大定位”发展,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广西各类高校先后与新加坡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如“中国-东盟旅游联盟”、“广西书架工程”,这为学习和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在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实践,探究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衔接体系的主要环节和实施路径,旨在为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提供参考。
一、当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中等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的能力;随着幼儿教育市场的日新月异,人才需求层次转化为既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素养,又具备比较高超的五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做好中职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衔接,特别是基于中职生源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也是适应市场发展的迫切选择和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还处于探索阶段,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的要求,立足于构建中高职实践教学一体化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创建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3+2分段培养”、“对口单招”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环节的比重,注重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现象,存在主要问题可归结如下:
(一)准入标准单一。我国中职的学生想进入全日制高职院校继续深造,需要参加统一的“对口升学”考试,只要分数达到对口招生的院校的要求基本就可以录取。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与制度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主要的依据,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实际上,这样的准入标准无疑是给职业教育树立了“重分数、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大多偏重理论而忽略实践操作,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见习、实习教学比重低,连贯性不突出。见习、实习是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然而通过对比学校与对口合作中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发现,在课时课程安排上见习、实习的比重均过低,甚至部分中职学校未安排专门的见习环节,高职学校见习、实习的时间的设置也不合理,只有两周时间且均集中安排为大三下学期,实习也一般只安排在毕业的那一年,使得见习、实习未能与日常实践教学相结合,也不利于形成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的连贯性。
(三)校际、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目前,我国的校际、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浅层,人才培养没有从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在校际合作中,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晋升渠道,毕业后,学生只要顺利升入到高职就算完成任务了,也不管学生能否适应高职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个体发展,笔者也在调查中发现,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实践课程设置重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整体上相似度也较高,还有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雷同,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大部分都相似,忽视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性。而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学校只是为学生寻找一个就业途径,而企业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短暂的锻炼环境,没有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这种校际、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并没有从根本上参与培养人才的全过程,极大影响了中高职实践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同时也制约了校际、校企合作的发展。
(四)实验条件的制约。学前教育部分专业课程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操作对象一般是0-6岁的幼儿。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对实践操作开设条件要求高,即便开设,这类实验器材的价格也较高,大部分学校也很难承担这样的大额开销。
(五)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系统中,教师缺乏实践锻炼是一个存在的普遍问题,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各大职业院校迅速发展,对教师的需求增大,引进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教师中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偏少。二是实践锻炼机会少,虽说学校一直提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专任教师安排不过来,挂职锻炼的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另一个方面是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密切,教师大多凭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找企业、找项目,还有一些项目对学校发展意义不大,不利于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度融合。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发展,已形成以实践为重心的协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衔接环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基本经验及特点
1.优化课程结构,拓展晋升渠道
在课程结构方面,学校大大提升了见习、实习课时比重——学生第一学年在学院学习基础知识,第二、三学年就要参加进行集中培训,安排到企业进行见习、实习及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大大的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在学业晋升方面,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新的渠道——学生可以依据学分认定和证书等级认证免试申请进入高一层次的学院学习[1]。学分认定分为两个部分: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获得相应的“学业”学分,到企业见习、实习获得相应的“实践项目”学分,这部分学分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师共同认定,学分综合认定排在前5%-10%的学生可以申请到高一层次的学院继续深造,不另设专门的招生考试。新加坡政府还规定技术证书与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学生取得某种层次的技术证书,就可以按同等学历的程度继续提升学历,进入高一层次的职业学校或机构[2]。这样的做法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打破了传统的以成绩定论的“门户之见”,为学生拓宽了晋升渠道。
2.深化校企合作,开设“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本国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创造的独特的教学模式。由于新加坡当地企业发展的限制,工厂无法接受大批学员到实地接受技术培训,南阳理工学院就把整个工厂“搬到”学校来,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有机会进行实地操作。
“教学工厂”是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创新了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双轨制”课程模式[3],课程全采用学年制,即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生被分为A、B两个独立的学科组合。第一学期A组进行专业基础培训,B组进行短期的见习、实习,两组同时修习,一个学期后,两组学生交替学科组合。“双轨制”的课程安排模式能够充分地利用软硬件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还确保了每一年都有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大大提高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在教材使用方面,南洋理工学院所用的专业教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具有灵活性大和实用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更换教学内容,也方便及时将新技术补充进去,真正做到对理论的“活学活用”。另外,在考核制度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参与企业项目的学习与合作,采用实践操作学分制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学生要获得相应的实践操作学分才能毕业。“教学工厂”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与创新、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坐好听讲的场面,焕发了专业实践教学的生命力,为企业培育了源源不断专业性强、业务过硬的技术人才。
3.务实超前,培育“三师型”师资
新加坡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学院要打造“三师型”师资队伍,即“教师”(高校毕业)、“技师”(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创新师”(有研发能力)为一体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要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的经验,并且每间隔2-3年就要到企业从事一段时间的技术项目研制,让教师在一线工作中收获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新加坡十分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且各大职业学院也在积极执行——“双轨制”的课程安排模式正是在这一政策间接培育的硕果,不仅保证了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也保证了教师到企业研制的时间。近年来,新加坡还注重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支出与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信息化展会、新技术培训,使教师走在科技的最前沿,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4.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快速有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加坡政府为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提供了财政和政策上的保障。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部门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校企双方给与财政补贴,并对于校企合作卓有成效的项目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在政策法规方面,要求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且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允许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失误,并参与相关的教学研讨,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同时政府部门还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来监管校企双方,对于不按规定办事的校企双方给予严厉批评和制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时效性。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带来的启示
1.针对办学目标建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突出了“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方面,大大增加了见习、实习的课时,从而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提高;学历晋升方面,将实践项目学分认定和证书考试作为晋升的渠道,而不是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体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结合实际及优势建立独特的校企合作办学系统。新加坡在校企合作办学上不断探索、创新,从开设“教学工厂”到提出“双轨制”课程模式,以及校企合力开发教材与组织教师实践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新加坡职业教育独特的校企合作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可借鉴的经验。
3.面向国际化架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师成长路径。新加坡在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教师国际化视野和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为教师职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强化政府的作用。新加坡政府关于技术证书与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的相关规定,体现了职业教育“全民性”的特点,拓宽了职业教育的晋升渠道。同时要深化校企合作,政府部门在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提供财政和政策的保障以外,加强监管与考评力度,才能根本上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进而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新加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先进经验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应用——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当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在深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除了参加统一考试外,还可以通过学分认定的方式申请入学。学分认定由学校与对口合作的中职学校实行建立配套的学籍管理标准,进行学分互认。学分认定分为学业学分和实践学分,综合分数达到前10%的毕业生,可以申请进入高一层次的院校学习,不另外参加考试。在实践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申请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目前学校还在积极探索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应的学分换算,同步推动职业教育系统相关部门的审核认证。可见,“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理念,进一步适应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
(二)整合见习、实习教学模式,突出连贯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一是加大专业课程见习、实习教学的课时比重,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二是突出见习、实习的实效性,学校要大大增加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时间,尤其是见习的次数和时间,不应该只有短短的一周,或者是某个特定的学习阶段,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学习生涯之中,还应该考虑到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过渡。因此,学校应当优化目前的见习、实习教学结构,并且应该由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共同研讨,根据两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订见习、实习计划,还要注意见习内容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高职的见习、实习教学比重应远高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突出中高职见习、实习的连贯性。三是丰富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并精心组织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见习、实习结合,并根据本门课程的目标制定见习、实习的方案,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制作相关教玩具,先在学习小组内说课并进行模拟教学,对活动方案和组织过程进行反思,再到幼儿园开展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再反馈到原有的活动设计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反思中获得专业技能的实质性提升;又例如《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可以让学生定期到幼儿园帮忙进行环境创设,既让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又给合作的幼儿园提供了便利,实现共赢的效果。
(三)深化校企、校际合作,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更多符合这个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要实现深化合作,企业就要全程参与到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来。首先,在课程改革方面,校企、校际三方共建适合企业和学校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学校还要根据中高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以体现中高职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并且中高职院校之间要积极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中职的学生能提前接触到高职的课程内容。其次,在教材使用方面,学校还应该积极推动校际、校企合作,进行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校本教材的联合开发,让实践教学内容更实用、更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除此以外,科研项目联合立项,建立校际、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工作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合作的有效性,包括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以及专门化的师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际、校企合作的优势,既实现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提升三方的科研实力。
(三)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目前,学校正在稳步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进度,增加基础专业技能实训室数量,在原先的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设备配置更新,加强综合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美术技能实训室、儿童科技活动指导实训室、教育教学研习室、保育技能实训室、教玩具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舞蹈音乐实训室、手工绘画实训室、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平台等实验用房及资源平台。另外,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室、舞蹈与形体实训室、科学探究实训室和儿童绘本阅读研究室等四个实训室的建设还在加紧进行中,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及实现与对口中职学校的课程资源共享。同时学校还积极加强与企业、幼儿园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4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新增10家以上幼儿园或早教中心等合作单位数量,与实习合作单位鉴定协议并挂牌。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预备建设幼儿模拟仿真实训室和远程录播室,远程录播室的原理是——由于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无法像“教学工厂”一样把工厂的场景和设备搬到学校来,但是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的手段,将学生的视野带到幼儿园去。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实行网络链接的远程录播室,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观摩基地学校的教学实况,并和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进行实时互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
目前很多职业教育院校都拥有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但大部分实践教学只提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专业核心课程与实验项目之间并没有能够形成共享和协作。因此,实验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将实验教学资源运用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及实验项目当中来。例如婴幼儿模拟仿真实验室当中,仿真娃娃可以模拟婴幼儿不同类型的哭声,让学生辨析原因并进行操作,涉及到的课程除了0-3岁婴幼儿生活基本护理之外,还可以将其运用到我们的0-3岁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婴幼儿健康教育)、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经验和规律(婴幼儿发展心理学)以及自我意识及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等课程与实验项目中,通过这些课程实践操作和实验项目,建立各项目的协作关系,将实验教学资源更好的整合起来,提高利用率。整合实验课程的同时要做好课程资源共享,让对口合作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参与到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设计中,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此作为毕业设计,升入高职以后对实验项目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实现中高职实践教学的连贯性。
(四)注重专能开发,以“专业化成长计划”延续教师“职业生命”
首先,学校计划从幼教一线聘多名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幼儿教育一线专家到学校任外聘教师,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结构。同时为本专业教师制定“专业化成长计划”,对教师的到幼儿园的“一线”工作经历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首先,借助教师“专业化成长计划”,学院每学期派遣1-2名专任教师去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所谓教师“专业化成长计划”是在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创新,即每学期的课程由传统的单元授课制改为专题授课制,同一门课程由A、B两名教师共同承担,上半学期A教师负责教授课程内容,B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下班学期交换过来,B教师负责教授课程内容,A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挂职期间由企业对骨干教师进行在职或者脱岗技术培训,这样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保证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专业化成长计划”了保障专任教师到一线工作的机会,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实践教学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式实践教学形式的出现,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强有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相关技能的培训,学校在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中设有专项经费,为学校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保障。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学校要组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部门,从态度、能力、业绩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认真、全面的考核。一是态度方面:主要是看教师工作和专研的热情,考核其是否充分地利用“专业成长计划”提供的平台,努力专研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二是能力:主要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水平以及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考评。三是业绩方面:主要看教师完成的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工作量(包括日常教学、指导学生参加相关比赛以及毕业设计或论文)、参与实践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完成的科研、论文、成果等情况。总之,“专业化成长计划”促进了学校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深化了校企合作,延续了教师的“职业生命”。
(五)政府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为地方服务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在学校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项目运行方面要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其次,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在校际、校企合作方面,要求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共同参与,企业积极配合学校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衔接紧密的实践教学计划,企业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帮助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同时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定期对校方和企业进行监督考核,对于成效显著的校际、校企合作项目给予物质支持,对于不作为的校际、校企合作项目给予撤销或者处罚,保证校际、校企的时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行政策激励,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相关技能的培训,对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实验、实训项目研究有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政府推进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最终是为地方服务。首先,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为企业服务。校际、校企之间进行良好合作,有助于学校的分层次建设和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满足不同需要的人才。其次,职业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改革与发展,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刺激,婴幼儿保教机构迅猛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只要从事幼教行业,就必须“持证上岗”,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将学校的课程与相关的社会考试结合起来,将学校先进的课程设备和资源提供给校外需要从事婴幼儿行业的社会人士,为她们提供更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考证训练》对应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课程,《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幼儿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资源可以提供考“保育员证”、“月嫂证”、“育婴师”、“营养师”等相关课程资源,这样既能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又能为当地的幼教行业提供专门的人才,也大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最后,政府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应的学分换算,建立职业教育系统相关部门的审核认证,让从事幼教事业的人士可以通过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以此获得相应学历,例如育婴师可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的是高级育婴师,可以换算为中职学历,即获得高级育婴师可以直接申请入高职学习,高职期间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申请进入本科继续深造,这样有利于将职业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是对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借鉴,是实现职业教育“全民化”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新加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为我国中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积极探索有地域特色的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为中高职对口院校的学生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向深化推进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今后的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