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管理模式探讨
2020-03-15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王雅娟
文/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王雅娟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生们的专业素养要求及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缺乏社会实践及渠道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职业学校也随之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高等职业学校必须积极根据当前社会对大学生们的需求来确定合适的育人模式。一个合适的、科学的育人模式对于人才质量的培养及教学效果的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创新地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及技术技能水平,创新育人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便成了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普遍的育人模式
(一)工学结合模式
1.工学结合是一种专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及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育人模式,其重点在于将学校课堂、企业用人单位、实训试验基地中各自对人才培养的优势进行结合,达到最大化的人才培养效果,能充分地将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各类知识运用到企业实习及实训中,并在企业实习与实训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效果,使学生成长为一名高技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劳动者。
2.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是以学生为行动主体,以学校和企业用人单位为教育主体,有着工作学习齐头并进、明确目标导向、顶岗实习、生产与学习融为一体等特点,侧重实践,以明确任务为行动方向,以实践实训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强调教育、学习、行动融为一体的育人方式。
3.工学结合的育人方式虽然效果好,但对于学校的要求也很高。如今,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实践环节,多以书面上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及模拟,这种模式极度缺乏真实性,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烈;加上部分任课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上岗的,本身就缺少实践经验,难以起到有效的实践分享效果;工学结合还对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很高,需要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紧密结合,没有大量的企业用人单位资源,工学结合模式便难以开展,因此,工学结合模式虽好,但相对应的要求也高,难以进行普及。
(二)订单式模式
1.订单式育人模式是一种以企业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根据企业用人单位需求来组织培养相应人才,实现产销连接、对口培养的一种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模式,因为企业用人单位的多样性,导致该种模式变动性极大、涉及因素多,其根本在于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以高等职业院校为桥梁构成的联系来服务经济建设。
2.订单式育人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优势在于高就业率,因企业用人单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所以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双方同时选拔学生,结合双方有效资源来进行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最后录选合格人才到企业用人单位就业。这种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及规格一般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
3.订单式育人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能准确地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
其次,对于地方企业用人单位的支持需求也很高,高等职业院校对地方企业用人单位的认知程度必须全面,同时还要全面地了解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将人才灵活调度。
最后,因企业用人单位市场的多样性,订单式育人模式的教育也要多样地进行开展,所以对实行订单式育人模式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基础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订单式育人模式很难推广运用。
(三)三位一体模式
1.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就是将人才培养规格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合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三位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三位一体模式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核心,带领学生面向社会、市场及就业,根据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经济发展、价值观念、社会进步的实际需求来培育学生。
该模式以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教导为主导,以企业实习教育为载体,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为辅助,将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个学习场所进行结合,彼此交融,将学习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通过学校开展理论教学、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从社会活动中获得评价从而知悉自身水平,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实践能力强的全能型高技能专业人才。
2.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在理念上更贴近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一种坚持以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将人才投入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将社会实践与发展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各项素质的育人模式。
该模式将学校、企业、社会三个办学主体合一,坚持以开放性、多样性为育人原则,同时在育人机制上,体现出了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新世纪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为旨要的基本规律,是现今最理想的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
三、高等职业院校普遍育人模式的特点
(一)普遍特点
1.育人模式是将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理想人才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然后以学生步入社会实践当中获得的成就为依据,总结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运行框架,高等职业院校在根据实践进行总结后,不断地将自身育人模式进行更新,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拥有不断创新的特性。
2.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模式由多方面内容组成,多项因素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具有综合性特质的框架。且育人模式是教学理论及社会实践相互验证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育人模式更新换代速度快,但目的仍然是加强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分为不同的育人模式,如侧重人才素质培养理念、侧重人才专业培养理念、侧重教学制度体系、侧重实践教学,说明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还具备着多样性的特性。
(二)独特特点
1.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服务、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的使命。
不同于本科院校育人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系统教学,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更重视与社会接轨,为社会经济输送大量第一线高技能专业人才,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其育人模式更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2.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知识主要以能用、实用的专业知识为主,这类知识更侧重于实际应用,根据实际需要,与实际相联系,与生产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其特色便是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历史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经历的时间短很多,因此导致理念上不太成熟,又因高等职业院校侧重于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高技术人才,因此更执着于短期内培养实用能力强的人才,更关注学生们的就业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力度显然不够。
2.忽略心理健康及人文精神培养,便等于失去了教育本身的真正内涵,加上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一样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点,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科为根本,因此,很难凸显出高等职业院校应有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
3.高等职业院校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某一种专业知识、能力,拥有一技之长,但是对于教育的本质也应该加强关注。除了凸显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外,对于人文精神的关注也不能落下,否则仅仅是培养专业服务机器人的机构,不是一个有灵魂的高等职业院校。
4.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本科院校,主要体现在学历及动手能力上,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时间偏少,特别是青年教师更是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有经验有技能的骨干教师和有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人数不足以支撑整个高等职业院校,因此师资力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视的一环。
5.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关于就业的观念不够科学,大部分学生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不能明确自己就业岗位的主旨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不能明确地了解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再加上青少年的攀比心,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将理想的就业岗位定位于科研、高薪资、轻松的工作环境等,对工作期待过高,对岗位要求讲待遇、讲条件,不能准确地意识到社会对高等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就导致了社会上大量的技术岗位空缺,而大量技术类的学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导致失业,因此做好学生就业的思想工作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注重的一环。
五、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是经过多年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能、社会实践经验的培养,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育人模式永远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课题。在保障高等职业院校育人主体的前提下,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心理健康建设也不能放松,为社会运输人才是根本,培养全面型人才是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