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2020-03-15陈晓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手机游戏儿童游戏

陈晓东,徐 黎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以及住房、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的青年人大多选择将自己6-12岁的未成年子女留给父母照顾抚养,因而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37.7%。并且在今后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空前繁荣,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789亿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同时,手机游戏占比首次超过PC游戏,网络游戏市场从PC端逐渐向移动端转移。[2]游戏市场的繁荣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量智能手机的用户成为潜在的游戏用户。农村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时,只能依靠手机这个唯一的通讯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随着现代游戏设计技术的发展进步,手机游戏更加多样化并且形式更加诱人,因而很多留守儿童并不能良好的处理手机游戏时间的问题,进而出现沉迷手机游戏的现象。

本研究旨在在布朗芬布伦纳生态视角的指导下,基于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现状及特点,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三个维度来分析该问题的成因,并基于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带来的问题

1.给留守儿童的生理带来损害

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期,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打游戏,会影响儿童腰部、肩部、颈部、手指等位置的酸痛,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纠正,甚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阻碍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留守儿童在长时间玩手机过程中,眼睛及注意力会长时间集中在屏幕上,造成眼睛疲劳,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损害。并且,手机中的相关不良刺激信息会给儿童的大脑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损害

在长期沉迷手机游戏的过程中,手机游戏中建构出来的虚构的世界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照料者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察觉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对留守儿童面临问题所能带来的后果缺少准确的预估。第一,留守儿童会产生虚幻性的想象,部分手机网络游戏会致使留守儿童难以分清现实和游戏中的虚幻场景,在处理与亲人及小伙伴的关系时会出现误判,影响心理健康;第二,部分暴力的手机游戏,会使成长发展中的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反应,错误的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在心灵上留下破坏性的影响;第三,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会减少朋辈间正常的交流和互动,进而影响留守儿童与外界群体间沟通互动的情况,影响良好人际互动关系的形成。

3.阻碍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父母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的引导能力有限,因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帮助相对较少,社会化进程受阻;其次,由于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致使留守儿童的四个社会化生物条件受损,语言、思维、学习、长期生活依赖期产生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学习能力因沉迷手机游戏而大打折扣,阻碍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相关知识,阻碍减缓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二、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分析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一个现象或者问题的形成应该从其所在的不同维度的系统中去寻找可能的原因,具体的系统包括三个维度,即主要由个体自身所形成的微观系统,由研究主体所在的家庭、学校、朋辈环境等构成的中观系统,由社区、大众传媒、社会等构成的宏观层面的系统。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同样是因为在以上三个系统中存在未能得到满足的需要,存在不适应性问题,进而产生了沉迷手机的现实状况。

1.个人层面原因分析

当个体的成长发展处于儿童期时,个体包含认知、观察、注意等的生理方面迅速成长,并且想逐步获得对世界的控制感。在心理方面,儿童期儿童主要通过游戏、娱乐、交互性的互动来增强自己的勤奋感,避免自卑感,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有效地建立自己内在需要的勤奋感、控制感十分重要。

(1)生理原因分析

在生理方面,儿童的身体处于加速成长期。随着身体的增长,其对外界可以接触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手机成了儿童可以控制和游戏的范围内物品。成长过程中,想要获得对周围环境事务的控制权,在行为上将表现在对自己感兴趣的手机的玩耍和操作。

(2)心理原因分析

在心理方面,留守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快速器,想逐步增加对世界的控制感,在这个过程中期待获得来自父母、亲人及小伙伴的关注和支持,但是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自己较难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关注,而手机游戏中的奖励和胜利,则可以极大满足儿童自身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在游戏画面上享受愉悦感和兴奋感,进而可以形成一种控制的愉快感觉,加上儿童期儿童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弱,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因而很容易出现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的状况。

2.中观层面原因分析

(1)家庭层面原因分析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手机游戏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放松方式,当然也是父母安抚孩子情绪的一种方式。第一,父母自身也是手机游戏的沉迷者。目前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传统的娱乐方式已经无法吸引大众产生优质的娱乐效果,加之目前流行的各类手机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有趣、质感高等外在或内在性原因,很多年轻人都加入了手机游戏的队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在父母长辈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便开始接触并逐渐被吸引,沉迷于手机游戏中,父母起到了负面示范导向作用;第二,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是父母给予的替代性补偿的结果。留守儿童的照料者时而可能因为工作、生活上的其他内容,暂时不能照顾儿童,为了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很多人会选择给儿童手机,用游戏的方式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自己期待的结果,致使儿童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游戏上;第三,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手机游戏成为替代亲情的工具。在儿童期,儿童渴望获得来自父母的关注,在与父母发生分离的时候,也会产生哭、闹等情绪,为了安抚儿童的苦闹情绪,缓解儿童因为思念父母而带来的心灵上的不舒适、难过感,留守儿童照料者及其父母会让留守儿童玩手机来缓解情绪,进行替代性补偿。

(2)朋辈层面原因分析

第一,手机游戏是朋辈群体间交流的重要话题。留守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是自己的朋辈群体,常规性而言,留守儿童倾向于选择和自己各方面处境、状态相似的留守儿童交往。手机游戏是留守儿童经常性讨论的话题,每天的话题活动也主要围绕这个方面进行开展。即使本身不玩手机游戏,为了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增进朋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留守儿童必须要玩手机游戏,增进朋辈间的互动和归属感;第二,对于留守儿童群体来说,长期缺少来自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监管,在实际生活中会形成一些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亚文化。包括错误的价值观、失范行为等。而对于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来说,为了能够与同龄群体保持较好人际关系,他们时常会遵循一些错误的行为指示,以此来获得群体内部成员的信任。[3]这种非主流的亚文化使部分儿童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层面原因分析

第一,学校对手机游戏的危害性宣传教育不足。农村学校对小学生的监督及管理相对较松,对其课余时间的时间安排并没有过多地建议和安排,并且学校中也很少开设相关的引导性课程来讲解沉迷手机游戏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因而留守儿童处于监管的边缘区,教育引导不足;第二,学校文化课较重,为学生提供的心灵支持放松活动较少。目前大多学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分数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及衡量标准。因而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里负担重重,并且没有找到合理的方式进行压力的宣泄和释放,手机又有自身的诱惑性,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手机进行放松。

3.宏观层面原因分析

(1)社区层面原因分析

第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不存在儿童照料服务的相关组织,缺少社区平台上的引导。农村社区中缺少基层的服务基础设施,不足以满足留守儿童基本的文化、娱乐、休闲类的服务需求。因而致使留守儿童将绝大多数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手机游戏上;第二,农村社区较少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社区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家庭上的情感缺失并没有对其照料者给予相关的知识经验的传递和教授,致使社区范围的教育引导不足。

(2)大众传媒原因分析

当前社区的大众传媒受经济利收诉求影响比较大,在游戏开发商的投资下,传播媒介中投放了大量游戏相关视频的介绍,随处点开手机都可以看到相关的信息,对于抵抗诱惑能力薄弱的儿童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诱惑;此外,大众传媒对手机游戏及相关应用的介绍不够客观中立。在进行游戏应用的宣传介绍时,并没有客观中立的向儿童群体提供可视化的分析,辅助其了解手机游戏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安排。

(3)社会环境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目前整体的舆论氛围导向即是全民娱乐休闲,玩游戏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群体都会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无论是中年人还是年轻人、小朋友,大家都会有几个自己喜欢、经常玩的游戏,这已经成为社会整体的氛围状况;第二,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儿童沉迷手机现象的监管力度有待提高。随着儿童沉迷于手机现象的严重化,腾讯游戏和《王者荣耀》为阻止未成年人继续沉迷手机游戏,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4]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采用强硬的手段方法避免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但是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的立法及执法工作,使更多的手机游戏也可以做到类似的标准。

三、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对策建议

1.微观层面

第一,提高留守儿童对手机游戏的正确认识。促进留守儿童认识到沉迷于手机游戏给自身的身体、心灵、社会环境适应方面带来的潜在性的问题,提高其对该问题的正确认知。第二,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从小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整、欲望延迟满足的能力,在玩游戏的时候,注意控制每次玩手机的时间,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形式,鼓励儿童在玩手机时存在一种规则意识,可以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第三,培养儿童替代性的游戏玩耍方式。从儿童个体角度,根据儿童自身的兴趣爱好点,培养儿童感兴趣的、其他方向的游戏,以真实性的游戏取代抽象性、暴力性游戏。

2.中观层面

(1)父母发挥示范、引导性作用

第一,需要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和了解。鼓励倡导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每天进行视频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缓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和因为离开父母而造成的紧张和焦虑感,增进其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第二,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积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规则,监督孩子有节制的玩;再次,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模范作用。父母是孩子行为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而需要自己克制好自身玩游戏的欲望。

(2)学校进行学业调整,加强管理

第一,学校需要加强学业调整,增设学业之余的课外活动,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丰富课外生活;第二,开设关于手机使用方面的主题小组活动,辅助小组成员建立玩手机时有效的活动规则,有效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并懂得沉迷手机带来的后果,如何有效利用手机。第三,对留守儿童群体开设相关的小组活动,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满足其潜在性的需要,对其共有的亚文化进行分析,使其意识到其中的不足。

3.宏观层面

(1)大众传媒注重发挥正面的示范影响

第一,大众传媒需要进行客观的宣传,使公众既可以看到游戏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娱乐和轻松,但是也要突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公众及儿童对游戏危害的警觉性;第二,鼓励倡导社会建立起针对儿童的积极公正客观的游戏登入标准,防止留守儿童因自身的种种原因,陷入游戏中;第三,宣传积极有效的娱乐休闲方式,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友好的社区社会环境,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助力型成长环境。

(2)社会环境氛围的营造和宣传

留守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中的资源和支持性力量,以便为留守儿童成长提供友好环境。促进中国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缓解城乡二元格局形成的问题,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促进城乡资源的公平化,使大多数儿童可以在父母身边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手机游戏儿童游戏
陕西省大学生手机游戏迷恋度实证分析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