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改革

2020-03-15

高师理科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选题研究生

(齐齐哈尔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印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15 年修订)》的通知中明确指出[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对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明确了教育科研能力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自齐齐哈尔大学2015 级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以来,深感研究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亟待加强,其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如何结合课程教学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选题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理论深度不高,严重缺乏理论价值;也有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然而现实意义不足,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选题未能区分研究问题和实际问题,提出的研究问题不具有普遍性,写出的论文类似于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学位论文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无论是研究的问题,还是所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成果应用均缺乏新意,存在低水平的重复现象.

1.2 研究方案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观察发现,研究生不知道怎样撰写立项依据和文献综述,不了解现实背景、文献回顾及述评、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方案未能聚焦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不够明确,对于教育过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认识模糊.部分研究生未能深入了解调查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的适用条件、基本要素和操作步骤,难以准确选择符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流程,导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述过于简单,甚至出现错误.

1.3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不够严谨

部分研究仅应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未能对研究中的核心研究指标进行定量测量.有些研究选择测量工具的过程和方法不严谨,未对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科学检验.部分研究存在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不明确,抽样方法不合理,样本量不足,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有些研究类似于文献综述,以综合和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主,缺乏对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1.4 论文撰写不够科学规范

论文在概念的应用上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未清晰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或概念前后应用不一致,甚至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论文的语言文字表达不符合学术规范,不清楚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的区别;部分研究生不能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表和统计图.

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生物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课程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在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工具,准确地测量和客观全面的评价.由于课程内容围绕着“测量”和“评价”展开,因而具有研究属性,在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材中,只注重介绍考试的种类、生物试题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生物试题类型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高考生物试题难度分析等[2],忽视了其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年来对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进行课程改革探索,补充、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贯彻案例教学法,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径,使本门课程真正能够对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所帮助.

2 教学内容改革实践

2.1 加强教育理论的教学,夯实研究生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的阐述是指导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首先注重加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学.分别讲述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意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主要教育理论的观点,带领研究生分析比较各学术流派观点的异同,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3].如在讲解完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后,给研究生布置讨论题目,比较二者的异同.通过课上教学和课下查阅文献,研究生得出:建构主义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其基本观点与认知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都强调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认知主义强调知识的传递,认为这种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建构主义则强调传授知识要考虑研究生原有的基础,该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由教师传递得来的,而是生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通过这种不断的分析和比较,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断巩固和加强了研究生的教育研究理论基础.

2.2 重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剖析,指明教学研究方向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而生物学教学本身同其它自然科学教学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教育部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4]中,生物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要对生物学教学进行测量和评价,首先要了解生物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根据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把其构成要素分解为:(1)生物学中的科学哲学与科学思维;(2)生物学实践能力;(3)生物学中的人文素养.教学中,在概括地讲述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生命的本质、生物的价值、生物界的发展,并突出强调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为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奠定理论基础.

生物学实践能力包括科学实践能力、生命与健康保护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技术实践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生物学中的人文素养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生物学中的美育.要进行生物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就先要明确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本部分内容中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开展生命科学史教育[5].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生物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在教学中力求把STS 思想渗透或应用到现行的生物学教学中.

2.3 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质量的提高

选题是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前提,没有好的选题,再好的测量与评价手段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从选题缘由出发,介绍选题可以从个人兴趣出发,既可以是教育理论探索,也可以是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或探讨学科专业与教育问题.继而,介绍教育科学选题的一般原则,即实用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6-7].

生物学教育选题一般来源于教育实践、理论演绎、教育经验反思和学术交流,也可以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其中每部分都列举一些典型课题,带领研究生进行比较分析,帮助他们能够自觉区分课题的来源和属性.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课题分为课程建设、教师教学、研究生学习、教学评价、师生关系和教师发展等类型,并指出这些课题都可以作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来源.同时,指出生物学教育选题中存在的误区.通过列举一些反面案例,帮助研究生了解一些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理论深度不高的题目,一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然而现实意义不足,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题目,还有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千文一面,课题的选择及研究方法或理论的应用缺乏新意,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现象等[8-10].

2.4 注重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

针对许多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案设计能力薄弱的问题,把“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做为单独一章,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出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开展课题要解决的关键,也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点.并帮助研究生把握研究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教育研究假设是研究方案制定的前提,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过程起到引领、规范、推动的作用.研究方案要明确提出待验证的研究假设,围绕如何提出和验证研究假设展开[11].研究假设如果不明确,将会导致整个研究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系统的分析框架.在课程教学中,分别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2个层面带领研究生探讨教育实验假设建立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经验分析与综合策略、问题发现式策略、命题分析策略、归纳演绎策略、借鉴吸收策略等方法,有助于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2.5 加强研究生教育测量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

观察发现,部分研究生未能正确地掌握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的基本要领、适用前提和操作步骤,难以选择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导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述过于简单,甚至出现错误.为此,把“生物学教育的主要研究与测量方法”纳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分别阐述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践法、教育行动法[12],指出这些方法在教育研究中适用的条件、基本含义、构成要素、主要特点、实施的途径和步骤等.突出强调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寻找科学的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价.为帮助研究生正确使用教育测量工具,除阐述中学生物学考试的试题编制理论与方法外,还分别介绍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原则及其主要类型,以及适用条件等.合理使用测量工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是开展科学评价的基础和关键.

2.6 提高研究生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把传统的“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和“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两章进行重组,合并为“生物学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一章内容.针对教育硕士论文中存在的某些研究选择测量工具的过程和方法不够严谨,未对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科学验证的问题,首先在测量结果的质量分析中,强调要在开展测量与评价前对测量工具进行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分析.在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中,重点介绍包括标准分数在内的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总体水平特征分析(X-S 平面分析模型)、各层次分布特征分析(正态分布)、测量数据的S-P 结构分析.继而,概括性介绍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方法,包括小样本量和大样本量,以及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原理与方法.

要实现对教育测量结果的科学评价,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数据转换.这时引出“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做为单独的一节,在其中分别介绍教育测验常模的意义与类型,以及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及其建立方法[13].为培养研究生掌握现代化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在最后还把“SPSS 在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管理的应用”做为单独一节,概括介绍教育研究数据的准备、教育研究数据的预处理、教育研究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与技巧等.这样调整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数学和统计学原理与方法,从而能够使用合理的测量工具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避免出现测量方法不合理,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研究生论文撰写能力,增设了“生物学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一章,使学生了解撰写教育研究报告和论文的主要目的及其一般步骤,明确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并着重指出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功能、主要内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案例教学法”.以许多本领域的专业学位论文为素材和案例,从选题角度、立论依据、概念界定、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论的总结等多方面,带领研究生进行剖析和研究.力求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研究生在生物学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4],从而达到能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从中形成独到观点,进而培养研究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如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许多研究生都以“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研究内容,由于这个概念内涵十分丰富,而教育硕士论文时间有限,导致研究内容出现要么不全面,要么不深入的现象.以此为典型案例,带领研究生剖析生物科学素养的组成要素,提出选题要明确、具体,研究内容要可操作,可以从“生物科学素养”的大概念中,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其中的一个组成要素开展研究,以利于对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地测量和评价.还应把参与式教学法、文献评述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等也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4 实践能力培养

从中学生物教育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分别以“探究式教学研究”“核心概念探讨”“人文精神实践”等为核心词,布置研讨课题,要求研究生自行拟定题目,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假设,设定虚拟研究对象,分组抽样,制定研究方案,形成技术路线,组织课堂讨论,分析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和实践性,最后由教师做出点评.

利用学校教育实习基地和部分在职研究生的任教学校资源,在教师引导下,发挥研究生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分别以“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中学生生命科学观现状调查”等为课题,组织研究生赴实习基地开展调研,撰写实地调研报告.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确定论文开题,制定研究方案奠定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不断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课程闭卷答题考试的方式,以研究生通过一学期的实地调研,撰写有关基础教育方面的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为考核内容,包括立论的理论依据、概念界定、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测量工具的选择、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研究结论的总结等方面内容.使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领悟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策略,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结论的概括等,并从中学会反思.

6 实践效果

经过近5 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创新性.能够把文献综述法、教育调查法、访谈法和教育实践法自觉地运用到专业学位论文写作中;能够合理使用调查问卷,制定访谈提纲,并能对测量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能够准确提出教育假设,并采取教育实践方式加以验证;数据资料分析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图表处理更加规范,结果分析全部都采用了统计学检验;论文撰写注重提炼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客观,从中得出结论,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反思,研究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先后有16 人次主持并完成了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20 篇,发表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今后,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生物学选题研究生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