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闽东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研究
——基于社区参与视角

2020-03-15林金灼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闽东宁德村民

林金灼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 宁德 352100)

宁德俗称闽东,依山傍海,自然条件优美,拥有天然良港三都澳,森林覆盖率高,拥有独特的“山海川岛湖”生态旅游资源。过去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导致宁德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是全国18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但现在的闽东人民在后期的发展中看到自身的优势,依托乡村资源努力发展旅游经济,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富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69-71闽东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更加注重社区的参与,让闽东人民发挥自身优势去主动实现脱贫致富。

一、闽东乡村旅游扶贫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宁德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贫困地区优美生态环境、多样性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带领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特别注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2]

(一)乡村旅游扶贫基本情况及典型村

目前,宁德共有 2135 个建制村,117 个村列入“十三五”期间全国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12 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创建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1 个、特色村99 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43 个。宁德目前培育出赤溪畲族村、寿宁下党村、屏南县漈下村等旅游扶贫典型。

1.“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福鼎赤溪村。三十多年前,赤溪村存在缺衣少食、住宿环境差的贫困状况。现在的赤溪村主要是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参与旅游开发。赤溪村先后引进万博华、耕乐源、赤文峰等3 家旅游公司,建设了蝴蝶坪、竹排漂流、健身拓展等旅游休闲项目,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实施“企业带农村、旅游带农户”开发模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鼓励群众将资金、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入股赤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盘活农户手中闲置资源。引导人民群众发展农家乐、具有乡村特色民宿以及农家小超市等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业,直接参与旅游开发。赤溪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是中国首批1000 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之一、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和中国旅游扶贫试点村。2018 年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游客25 万人次,全村已开办餐饮店13 家、酒店2 家、家庭旅馆8 家、零售门店16 家、超市1 家及村级物流点1 个,40多户村民通过租赁店面实现每年2000-3000 元的店租收入,年收入稳定在10 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80 户,占全村44%。

2.“红色引领”旅游扶贫——寿宁下党村。寿宁下党村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长期处于“农业做不大,工业难发展”的贫困状况。近年来,下党村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红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下党红色旅游文化,致力将下党打造为“中国下党红色旅游新地标”和“三个基地”建设的目标(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下党村以茶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和高新技术,开发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品牌项目。依托该项目,村民收入翻番,带动27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村财收入超过20万元,改变了过去村财收入为零的面貌。

3.文创旅游扶贫——屏南县漈下村。近年来,屏南县漈下村以文化创意来发展贫困山区的新经济,使每个人的价值被激活,偏僻地区的地理价值被激活。零基础的农民,在林正碌艺术团队的培训下,成为农民画家,并通过微信平台将油画挂牌销售。在当地培育了残疾人沈明辉、杨发旺、高金美(84岁)等一大批典型农民画家。 乡村中推广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艺术观颠覆了传统的审美理念,林正碌艺术团队引导村民观察世界,把自己所看所想所爱的事物,画入自己的画作中。正是这样一个零基础的作画起点,反而激发了每个村民被掩埋已久的灵感,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专程来学画的艺术爱好者,从而有效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和业态繁荣。慕名来参观的一部分游客甚至留下来,成为村里的“新村民”。曾经人口凋敝的传统村落,因为有了艺术气息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二)宁德旅游扶贫实践做法

1.科学规划,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为避免乡村无规划无秩序发展,各乡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精心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一村一品、特色发展”原则,积极对接省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开展旅游规划公益帮扶活动,为贫困村公益编制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理清思路,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前召开座谈会,除了听取专家建议,还广泛征集村民的意见。社区居民最了解当地的独特旅游资源及历史人文,也只有让他们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才能将本村的风土人情原汁原味地显现在游客面前。只有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这个社区的规划参与者、建设参与者,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整个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2.示范带动,增强村民发展信心。通过培育典型示范推进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引导乡村脱贫致富。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组织当地村民到典型村示范村参观学习,让当地村民在学习中进行比较和总结,从而拓宽发展思路、提高自身素质。古田白溪、周宁吴山底村等12 个村重点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带动提升其他乡村推进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其中楼下村结合红色旅游资源、中国传统村落古建筑群等特色旅游资源,通过重点帮扶,不断完善各项旅游公众服务设施,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已被评为国家3A 级景区。以示范村为辐射点,逐步向周围的乡村扩散开来,以点、线、面的方式带动周边旅游发展。

3.产业融合,激发村民创业热情。宁德市已形成茶业、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林竹花卉及旅游这“8+1”特色农业。各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一样,因而推动旅游发展的模式也不同。一是“政策推动”模式。在国家和省级下达的补助到户生产发展资金基础上,宁德市本级财政再追加若干安排配套产业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龙头带动”模式。如赤溪村,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作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三是“定制产品”模式。如下党村,发挥品牌宣传和“定制”消费模式,让贫困户享受“品牌溢价”增加收入。四是“帮带分红”模式。动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技术帮扶、吸纳就业,以及共同出资和信贷入股等形式,分类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五是“电商扶贫”模式。采用“互联网+”等方式开展扶贫帮困,与大型电商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训贫困户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搞活农副产品市场营销。

4.对外营销,打造市场,提高旅游效益。充分发挥宣传的重要作用,以此打响名气、扩大市场、吸引人气,将乡村旅游推向市场,提升影响力,带动旅游产品消费,进一步提高旅游效益、增加村民收入。一是整体宣传。将乡村旅游纳入宁德旅游宣传计划,在媒体宣传、宣传资料制作、旅游线路设计上,专门体现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等内容,扩大宁德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二是专题推广。完成福安廉村等13 个村乡村旅游专题片拍摄录制工作,并在福建省电视台进行播放;印制“乡土闽东,一品清新”乡村旅游画册,得到游客们的广泛好评。三是活动宣传。举办“三月三”“桃花节”“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葡萄采摘节”等30 多场活动,以旅游推介会、邀请旅行社、自驾协会代表踩线等方式,将宁德乡村旅游推向市场,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宁德乡村。

5.对接企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帮扶单位与扶贫重点村的对口衔接工作,鼓励旅游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财政实力,采取安置就业、提供摊位、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客源输送等形式,加大对对口帮扶村的帮扶力度,如:白水洋景区对口帮扶岩后村(位于景区内),在招收服务人员时,优先考虑景区村民,先后安排120 多人到景区管理中心售票、检票、保安、环卫、工程等部门岗位就业;筹建50 多间商铺让村民免费经营;出资200 多万元,建设下潭头自然村至上潭头自然村、下潭头自然村至岩后村的石板材道路;资助200 多万元改造村电力线路,建设自来水管、板车道路、路灯、厕所等;扶助困难村民60 多户150 多万元发展经济;资助20 多万元用于村民子女上学;每年发放6 万元补助60 周岁以上老人生活。又如,白云山景区作为南山村的帮扶单位,与南山村(以土地、资金形式)联合成立股份制公司,合作开发、运作和经营南山露营基地,并把白云山景区经营理念融入南山村旅游扶贫工作中。

二、社会参与旅游扶贫的制约因素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过程主要要发挥社区居民发展的主动性,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所讨论的社区是以村级行政单位为主体,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社区,也可称为旅游社区。社会参与旅游扶贫过程中,还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制约、信息资源的缺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管理与引导不够等制约因素。

(一)村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

1.“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闽东出现了许多旅游扶贫试点村,但闽东目前共有2135 个建制村。而宁德地方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不可能扶持到所有的村,只能通过扶持典型村来带动其他村。大部分村的村民还存在等待意识,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强。闽东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村民振兴乡村的主体意识不强。

2.市场经济的意识薄弱。贫困地区长期的物质匮乏也造成村民的观念落后,特别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意识的薄弱。赤溪等典型村在政府的扶持下虽然已初步形成餐饮、住宿、观光等客流量,但在后续的发展中村民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并没有随之跟上,因此留下来住宿和休闲的游客比较少。[3]33-36

3.传承保护意识不够。村民只看到贫穷落后和条件不利的一面,而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闽东大部分的扶贫村都是少数民族畲族村,畲族有自己特色的畲歌、畲服、畲语,畲族习俗、技艺源远流长。但由于村民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薄弱,畲歌传人断层,着畲服、讲畲语习俗日渐式微,畲族传统习俗简化、弱化,畲族岁时节庆趋于淡化,畲族传统工艺、技能濒于失传。游客来畲族村观光时看不到它的民族风情特色。畲族非遗遍布于畲族乡村,融化在每个畲民的观念行为中,因而无论是抓保护还是促传承、求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还在于激发畲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体观念,他们永远是自身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者和最直接的保护者。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发挥本村的特色和优势,增强村民开放开发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二)缺乏大量的信息资源

一直以来,受地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即使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依然存在闭塞现象。村里“听不到”外界,外界“看不到”村里,两者无法深度了解、融入,就更难以做到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因此,打通村里村外信息脉络已变得至关重要。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村民对政策解读或多或少都存在困难,往往理解不够到位,再加上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惠农政策,想让村民靠自身全面了解也确有难度。另外,村民对外地来的游客消费心理、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导致村民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出现偏差,从而形不成稳定的游客量。

(三)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闽东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中主要是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有些乡村得到的政府扶持资金比较少。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是需要精心打造形成体系,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要有市场的支撑和运作才能形成持续效益,这就要引入社会资本。[4]737-742而现实中,旅游产品的收益周期比较长、客流的不确定性、资金投入量大等各种原因,使得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低。另外,闽东大部分村的村集体收入比较薄弱,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收入5 万元以上的村794 个,占比37%;其中收入10 万元以上的村仅555 村,占比26%;收入100 万元以上的村更是寥寥无几(15 个)。有收入的村一半以上集中在1 万-5 万元。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引导

贫困村中老年贫困人口占大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旅游等新鲜事物的接受意识弱,这就需要村干部的引导。村干部能力素质和主观能动性问题也是影响旅游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目前,村干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状态问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在逐年增加,基本能够保证日常运转,一些乡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也比较严重。二是能力素质问题。村干部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山区县村主要干部平均年龄达到50 岁以上,少数村干部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三是担忧顾虑问题。“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 ”的想法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加上村集体经济的困难现状,导致不敢放开手脚工作,不想冒风险,还怕被问责。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优化对策

(一)努力塑造乡村民众主体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没有积极性,乡村就必然难以振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尊重乡村价值与自主发展是实现主体地位的关键。乡村的价值不再只是提供农产品和发展农业,而是要将乡村秀丽的田园山水、独特淳朴的生活文化习俗、具有乡村特色的建筑村寨、乡村民间智慧等价值相对于城市的比较优势不断凸显出来。宁德屏南正是通过在传统村落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的文创扶贫,使许多普通村民转身成为文创画家,把村民的审美与生活情境提升到美学层次,从而形塑具有现代意识、思维观念、审美情趣的较高素质的农民,实现农民自身的转型。因此,提高社区民众的参与意识,关键在于让农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从而激发民众进行乡村振兴的动力。

(二)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559为民办实事,不仅体现在要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更体现在要解决群众头脑中的疑惑。社区在旅游扶贫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村内外的信息打通。虽然村民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但由于文化水平所限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这就需要社区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可以通过设立“乡村新闻官”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落实“一村一品一故事”和新闻惠民工程,用本土语言传达好上级政策,讲好本土故事。“乡村新闻官”专门负责农事播报,全面推动乡村新闻治理,打通城乡融合发展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

(三)拓宽融资渠道

旅游扶贫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既需要政府资金支持也需要社会投资。除了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和责任有区别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合作与模式创新。比如,在民宿领域,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民宿培训班,提升村民设计、服务民宿等各方面水平。村民培训合格后,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有条件的村落可以加强大型企业与乡村农业的资金对接。比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寿宁县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定制茶园”500 亩协议,助力下党乡产业振兴。因此,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可以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旅游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中来,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四)打造懂发展会发展的带头人队伍

闽东柏洋村从一个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的典型贫困村到集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文化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关键在于有一个懂发展会发展并具有公心的好支部书记王周齐。柏洋村本身的资源条件并不好,但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发挥毗邻高速公路、宁德核电站的优势,每年给柏洋村带来550 万的村财收入。实践证明,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离不开一批好的带头人。[6]一是选好“领头雁”。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责任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带头人岗位上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培育“真本领”。分期分批组织到浙江、江苏等省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和挂职培训,并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乡村旅游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方式,增强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的信心和本领。[7]10-16

结 语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关键是要激发社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扶贫首先要扶志,要变“要我扶贫”为“我要脱贫”。在具体旅游扶贫中充分运用好信息、资金、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拳,政府在这过程中起到帮扶和引导的作用,但最终要靠市场的力量去挖掘每个村和每个村民的潜力。

猜你喜欢

闽东宁德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