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中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分析与思考

2020-03-15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关怀输液大赛

刘 莉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2019年3月,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在淮南市卫生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省14支代表队的5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大赛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临床案例分析,实践考核要求选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置胃管和口腔护理四项护理技能操作。笔者有幸应邀担任大赛评委之一,承担心肺复苏、静脉输液两项技能赛事的评判工作。本次大赛各参赛选手认真准备,训练有素,展现了中职院校护理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职业风采,但在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严格训练,层层选拔,参赛选手基本上都能做到操作流程正确、动作熟练,但在某些操作环节的准确性、规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心肺复苏操作中,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的手法、提颏位置错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动作随意、不规范,观察瞳孔方法不正确,颈动脉定位不准确,测量血压时听诊器胸件塞入袖带内、放气速度过快等;静脉输液操作中,消毒后皮肤有留白,职业防护欠佳等。

1.2 护理技能操作原则有待进一步遵守

比赛中,部分选手违反护理操作原则和要求,主要体现在:①查对流于形式:查对制度贯穿于静脉输液操作的全过程,虽然所有选手都有查对环节,但很多流于形式。如:有选手少了“三查”中的“一查”或“二查”。有选手“七对”内容不完整。有选手错把输液瓶的生产日期当成失效日期,根据其口述的“失效日期”溶液已过期,但选手仍然报告“溶液在有效期内”。评分标准里有一环节“再次检查药液质量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部分选手该环节检查内容错误。②无菌观念欠缺:静脉输液操作中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已被污染仍继续使用。③排气后输液管内仍有空气便进针穿刺,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有气泡但选手未仔细检查,未发现气泡;二是选手发现有气泡,但未处理;三是选手发现有气泡,也进行了处理,但处理不成功,最终输液管内仍留有空气。④提前书写护理记录单:有选手为了在比赛中节约时间,在准备室就把抢救记录单、输液记录单提前写好。⑤护理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调节输液滴速时,有选手记录的滴速与实际滴速相差太大,还有的溶液不滴,但选手随意报告并记录滴速值。

1.3 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选手赛前大多是在自己学校练习,环境和物品都很熟悉。比赛时,身处陌生而紧张的氛围,面临着巨大压力。这对选手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面对比赛中的突发状况,一方面,选手没有临床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及赛前指导时,对临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针对性训练做得不够,所以一旦出现问题,选手便不知所措。例如:血压计打开后,发现水银柱内有气泡,不处理;输液针头掉地后,捡起来继续使用;一次性排气不成功,不知道如何处理输液管内气泡或处理不当造成药液浪费;选手调节滴速60滴/min,虽然与实际滴速一致,但未考虑到案例中是心脏病患者,该滴速并不合适。

1.4 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待进一步提升

大部分选手都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但关怀行为做得不到位,爱伤意识薄弱。如:心肺复苏中,选手呼叫患者时,用力拍打模型人;发现患者心脏骤停紧急呼救时,仍面带微笑;复苏成功后,安置体位时,用力旋转模型人头部。人文关怀的体现常以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为载体[1]。每项操作都给出了案例。选手需结合案例分析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患沟通。评分标准要求沟通时应做到态度和蔼,自然真切,没有表演痕迹,沟通有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然而部分选手与患者交流时仍是“背书式”地机械语言,表演性较强,未考虑案例中患者的实际情况,沟通时,缺少对患者及其病情的关注。例如:静脉输液案例之一是一位急性心肌梗死、需绝对卧床休息的老年患者。有的选手为了赶时间,与患者沟通时,语气急促,语速飞快。还有的选手输液结束后,嘱咐患者:“您下床活动时,注意安全”。这种不考虑患者、不针对病情的沟通属于无效沟通,而且护士错误地指导患者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2 建议

2.1 加强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技能大赛的目的之一是“以赛促教”。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学生的表现就是教师的影子,选手的技能操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指导教师及所在学校的护理教学水平。中职院校很多护理教师都是从医学院护理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临床经验,对护理技能操作的规范性、精准度把握不够。还有些教师虽然之前有过临床护理工作经历,但专职从事教学,长期脱离临床,对临床新进展了解得也不够,导致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指导教师应认真研究大赛评分标准,多与临床护理人员交流,结合临床合理设计操作各环节,规范细节。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大分支,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宗旨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性人才[2]。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3]。可采取院(医院)校(学校)联合的方式,多途径、多措施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如鼓励专职教师定期下临床实践、吸收优秀临床护士担任课程兼职教师、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专业讲座等,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实现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的紧密结合。

2.2 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查七对制度、无菌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操作制度和规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组织讨论等形式,将查对制度、无菌观念等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加以重视。实事求是、客观严谨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比赛因有时间限制,有选手提前填好护理记录单,有选手发现输液管内有气泡怕耽误时间也不处理便继续操作。这些行为在临床工作中都是坚决不允许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在大赛指导过程中,不能因为赶时间而违背操作原则去训练学生。如果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有投机取巧的行为,应严厉制止。赢得比赛不是最终目的。无论赛前指导还是日常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护理职业生涯的启蒙者,除了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这对学生未来进入护理工作岗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3 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静脉输液时,有些选手知道输液针头被污染要更换,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备用头皮针,所以只能用污染针头进针。选手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今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输液针头污染”为例,教师示教静脉输液操作时,故意不小心将针头掉在地上,然后捡起来继续操作。示教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针头掉地后,应如何处理?②为什么要更换针头?③更换的针头从哪里来(回治疗室取还是多备一些头皮针放在治疗车上)?这样既回顾、强调了之前所学的无菌原则,也借此告知学生操作前准备物品要合理规划、考虑周全。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护理人才。在基础护理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会动手操作”,更要“会解决问题”,为日后进入临床打好基础。

2.4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护士的关怀语言、关怀行为也应具有针对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同一操作、相同疾病,但由于患者的年龄、病情、用药等各不相同,其人文关怀需求也有所差别,沟通交流的内容也不能千篇一律,在共性的基础上,既要人性化,又要个性化。护理教师应根据各专业课特点,结合案例将人文关怀有机融入到本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人文关怀意识,提升人文关怀能力。护理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4]。近年来,大赛的举办对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大赛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反映了当前护理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这也正是今后护理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以大赛为契机,积极探索护理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不断提高护理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切实培养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关怀输液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颈枕输液袋
说谎大赛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