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蕴涵初探
2020-03-15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是衡量时代进步的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的重要性及当前文艺界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决定了文艺工作的重点——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努力创作出“量多质高”的文艺作品。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化自信的实现程度以及文化话语权的掌握,必须加以重视。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关键要了解它的时代蕴涵,在此基础上不断铸就文艺新辉煌。要牢牢把握时代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东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文艺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快落实价值标准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文艺价值要多方发力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本体力量与外部导向缺一不可,这是一个协调推进的过程;要准确坚持目标导向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文艺是一种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国内外都有其自身要不断完成的使命与任务。
一、文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最初起源于经济学,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是衡量企业能力的一种理论。之后,核心竞争力开始在多个方面使用。关于文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文艺不仅仅是娱乐业,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产业,要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任务;其次,文艺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中国共产党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文艺工作也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尽管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未偏离人民群众这个总的立足点。据此,我们可以认定,文艺核心竞争力指的是文艺能够被市场认可、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特别利益并具有历史延展性的一类独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打造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
在准确理解文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时,我们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文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是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的,正如文艺事业将创造什么、怎样创造、为谁创造作为自己的使命,文艺核心竞争力也有属于自己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就是文艺核心竞争优势如何产生以及如何保持的问题;其次,要正确认识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文艺核心竞争力是在多样文艺有机结合、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产生过程决定了其形成和发展绝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优势;最后,要科学把握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文艺的核心竞争力不等于文艺作品的拥有量,更多来自于文艺工作者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不单单是技术、人力能力,更是一个能够为文艺提供竞争优势的有机体系,具体包括管理体制、人才体制、实物体制以及价值体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证明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过程。在明确时代蕴含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文艺界做好文艺工作的关键。
二、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文艺发展方向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所处时代及面临任务不同。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提升”不仅仅意味着要强调文艺一以贯之的历史延展性,更重要的是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探寻文艺的发展方向。中国乃至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文艺归根结蒂是在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精神产品,发展必然受到相应制约。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才能跟上时代要求。
(一)全球化的考验
全球化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过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发展不仅仅是某一国家或是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也掺杂渗透着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文化霸权主义”“文明优越论”等来遏制多元文明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承载着西方价值的文化;另一方面,文化保守主义则忽略全球化这个大的时代趋势,对本国文化孤芳自赏,拒绝进行文化交流互鉴。这两种做法显然与文化全球化背道而驰,是不得人心也行不通的。首先,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到来意味着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无法脱离世界而独立发展,文化亦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成为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化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独自存在、孤立发展,文艺必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提高逐步演变为世界文艺。其次,全球化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文化发展离不开各国的交流借鉴,文艺事业也不是“孤芳自赏”的存在,文艺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理应得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重视。在选择自身文艺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牢牢把握世界这个大的文艺市场,坚决反对文学艺术的单边主义。此外,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网络文艺在文艺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全世界都在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文艺资源更加丰富而欢呼雀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发展,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信息爆炸时代,文艺会有可能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文艺作品粗制滥造,甚至出现了恶搞历史、盲目西化等不良现象,这种情况下,文艺发展更需要有精品意识,不断锻造精品来提升中国文艺的含金量。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给文艺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风险挑战。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有效应对全球文艺风险挑战,积极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当前,中国面临的世界环境是全球化,我们面临着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要想取得文艺发展的国际优势,必须先使自身发展强大起来,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
(二)新时代的召唤
文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给予文艺鲜活生命,而文艺应时代发展才得以繁荣[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关系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革,作为“铸造灵魂的工程”[3],文艺更应该直面时代,把握时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这样一个时代,文艺应该大有所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4],这也就是说,作为精神生产的文艺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在客观上促进文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后,人们的精神追求迈上更高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表露出了包括文艺在内的多方面诉求,促进了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此外,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各区域文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价值冲突,“娱乐至上”成为当前文艺现象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艺术发展的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特点,构成了它本身繁荣发展的时代基础。这样一个时代,文艺必将大有作为: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14亿中华儿女的实践史,为文艺事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的舞台,文艺工作者应该去敏锐发现并且感知这个时代,从这些丰富的资源、多彩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书写新的华美篇章。这个时代,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与支撑。
文艺作为传递精神力量的火炬,应紧跟新时代步伐,为时代进步吹响更嘹亮的号角。同时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要清醒认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部分文艺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文艺工作改革仍处于深水期等问题亟需解决。文艺不能没有,也不能混乱,创作家必须时刻保持问题意识,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使命与担当。
三、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标准
衡量文艺核心竞争力有没有真正落地落实,关键要看作品本身有没有价值。文艺作品的价值不是文艺本身去衡量评判的,是间接体现的一个过程,有自身的一系列价值评判标准,即兼顾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管文艺、文艺源于大众、文艺受专家评审的原则,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些价值衡量标准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不仅关系文艺发展的核心问题,文艺工作者也通过这种尺度来不断改善文艺生态环境,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
(一)作品本体向度: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艺术性是文艺成为自身的前提。艺术首先应该是“艺术”,艺术性是文艺区别其他精神文化成果的根本,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有其艺术性的考量,文艺作品产生价值,首先一定是它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认可,任何文艺作品质量保证都应该在艺术标准的基础上落实。文艺作品在艺术处理方面落实的程度决定文艺艺术性呈现的完美程度,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表现多样、情节生动等都能体现文艺的艺术价值,文艺作品在进行艺术把握时应遵循艺术规律,按规律办事。但文艺不能仅仅“为艺术而艺术”,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而其他一切表现形式都是呈现该作品思想性的特定载体。文艺作品一定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需求必须兼具思想性,“思想性不仅是构成文艺经典的要素之一,而且更是文艺的内蕴特质与精神魂魄之所在”[5]。有思想价值的文艺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为时代明德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文艺创造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价值的提升,要赋予文艺作品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刚健的精神特质,使文艺作品“内外兼修”。当然,文艺作品的思想价值并不是直接显露在作品外部的,而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现实主义创造精神,这种现实主义是以歌颂光明、引导道德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新时代文艺作品必须时刻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辩证的观点来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创作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即“三性”统一的作品。
不可否认,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文艺产生的源泉,文艺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相对于实践生活来讲,文艺的艺术性使文艺作品更形象、更美妙,不断引起共鸣;文艺的思想性使文艺作品更理想、更深刻,时刻凝聚力量,所以较之于实践生活才会更有普遍性。文艺应使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有机统一,促使文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不是简单相加的过程,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理论与实践中协调发力。
(二)作品外部考量:党的领导、人民和专家评审
1.党的领导是检验无产阶级文艺的试金石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文艺事业是党整个事业中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事业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艺经验告诉我们,无产阶级的文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不仅是马克思文艺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接下来的伟大时代征程的宝贵经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其中正确把握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直接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这两个讲话中,习近平专门就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做了重要部署和指示。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第五个问题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表明在文艺工作中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更具体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纲领性指南,他要求文艺领导班子对文艺工作者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创作上要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发展的环境,文艺工作者要常怀责任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
2.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的轴心
党性和人民性是密切相关的,党的宗旨使命决定文艺的人民性,这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与深刻体现。从历史的脉络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解放与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文艺事业的终极目标。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文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著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从毛泽东同志的文艺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为人民鼓与呼,都无不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这不仅是文艺的基本立场,也是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尽管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得到了相应提升,文艺要满足时代发展,但人民性是一切进步文艺作品的共有特征,缺少人民情怀的文艺作品必定会丧失精神引领作用,失去自身价值,也就谈不上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了。当下,文艺工作者要甘愿做“人民的孺子牛”和“人民的小学生”,让人民群众在文艺作品的价值评价体系中“享有充分话语权、最终话语权”[6],以此为依据不断进行精品创作。
3.专家评审是文艺的专业性评判标准
文艺界的相关专家,有自身衡量文艺作品质量的一套依据和要求。相对于人民群众,专家可能对艺术流派、艺术真实、艺术特征等有相对科学的认识,有能力做好评审工作。
总之,文艺要不断讲好“国家事”“百姓事”,就应该坚持党管文艺、人民检验、专家评审的原则,在价值评定过程中,处理好领导评价、群众评价、专家评价的关系。
四、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导向
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反映了时代要求,但文艺不仅仅反映时代,也反作用于时代。从国家需求来看,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从世界大势来看,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赋予全球化这个文化整体发展格局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文艺来促进不同文化的磨合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涵养自信精神,助推实现强国复兴梦
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涵养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载体[7],任何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支撑和中国精神的滋养。同时,只有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的精神力量,不断涵养自信精神。文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批判旧制度,追求新理想的重要支撑,文艺战线与军事战线相辅相成,协助革命工作去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丰富精神生活,建设精神文明的助推器,文艺不断滋润人的心灵,鼓舞人们朝着美好生活不断奋进。当前,中国处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势开篇,这个历史节点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必须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水平,不断将最优秀的作品推介出去,把蕴含在作品中的文化精神价值弘扬出去,提升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梦作为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理想,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进取,勇往直前,是引领中国文艺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这就对处于文化核心地位的文艺发展提出了指向和目标。文艺为实现中国梦服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让受众在健康文艺的熏陶中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集聚和传播正能量,从而形成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正大气象。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面向未来,文艺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活力。
(二)深化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各国文艺亦是如此,完全一致便无法发展,正是因为存在矛盾力求和谐才能越走越远。从历史来看,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大同理想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至今是中国人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遇碰撞交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中国文化已经走出了相对意义上的自我循环,走向了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历史大潮中,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8]。在一定程度上,文艺作品以天然讲故事的独特优势,实现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文艺作品中的中国故事在润物无声中让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道路的正确,无不传达着中国价值与中国理念。文艺超越国度,超越民族,加深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借鉴学习。必须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来讲好中国故事,以此来推动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
当今世界,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国际社会日益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独善其身都是行不通的。面对这种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意识,文艺中的故事在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成为一种通用语言,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9]这就充分体现了文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应有作为,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乎文艺创作的世界视野问题。
五、结 语
不断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让文艺作品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才是文艺界的应然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文艺地位的理解理所当然应该有新的审视和把握。用文艺精品来回馈党和人民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提升文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价值标准及目标导向,才能让文艺核心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