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重维度

2020-03-15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理念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做了系统研究,并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借鉴中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的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本文通过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六个维度的系统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一、目标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心任务

民生与民心紧密相连,民心更是直接关乎着国运。增进民生福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要实现的的根本目标,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一新的理论阐述所包含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民主的健全、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落后,工业化底子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可是,在发展和污染的左冲右突中,我们背负的环境枷锁日益沉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案件相继发生,这些老百姓接触最多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人民对建设美丽生态环境的要求迫在眉睫。这表明,生态问题和民生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要将生态治理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亟需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建设美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这会使每个人都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享受宁静优美的环境。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指数将大大提升。习近平主席2013年4月份在海南考察工作时讲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这句话蕴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人民群众可以平等、共同享用美丽生态环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了民生福祉。

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不仅会使我们国家的当代人及成千上万子子孙孙后代受益匪浅,而且会将这个成果惠及到全世界、全人类。这足以凸显出习近平主席对建设美丽中国、全方位实现人的发展的决心和立场。

二、传承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都对生态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尤其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一方面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继承出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由于历史实践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未能专门就生态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从不同角度探讨过生态问题,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2]恩格斯也谈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3]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他们那个年代就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规律,他们所阐述的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局限。

毛泽东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引领的社会主义生态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他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提出节育人口、节约资源、兴修水利、绿化祖国等一系列生态思想;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将“为民谋利”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出发点和归宿。他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主张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入新世纪,在中国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美丽生态环境的建设更加义不容辞。因此,江泽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多元平衡;胡锦涛则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主张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习近平作为新时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他在继承中共中央前四代领导核心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诸如坚持“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并且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等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

三、实践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终落脚点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要回归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系列讲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要将其理念真正地回归到实践中。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粗略地看,我国这些年每年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资超过两千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重要一环。

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给我们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问题看得很重,抓得很紧。他提到:“如果我们对生态环境问题不紧抓,那么就难以改变我国生态环境这么多年持续恶化的局面,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显著表现。党中央以及各地区各部门丝毫不能懈怠,要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努力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我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为了保障生态安全,我国设定了不同种类的生态红线,诸如“耕地红线”“森林红线”以及“湿地红线”等,这些生态红线的设定,使得人们绝不敢越界,否则将接受法律的制裁。其次,国家公园体制的试点。国家公园的建立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了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他们始终秉持着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理念。再次,环保督察组的成立。中央督察组成员到地方,主要找行政干部、企业领导约谈。督察组收到的信访举报案件数不胜数,有效解决了地方存在的诸多环境问题。比如临汾市空气监测数据造假,督察组采取紧急措施,对临汾市市长连续两次进行约谈,环保局局长则直接入狱。可见,环保督察组的成立使我国环境保护力度达到前所未有,效果也前所未有。《环境保护督查方案》的制定进一步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是一些具体的生态成果。比如,腾格里沙漠的治理与毛乌素沙漠的改造、额济纳黑城古河道的成功输水、塞罕坝事迹、云南洱海水质的改善等一系列重大成果都在努力践行着习近平主席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承诺。

美丽中国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制定合理的战略指导,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地配合,它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克非常之役,需非常之举。只要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惩不贷,只有全体人民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成蓝天碧水净土的美丽新天地。

四、系统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构造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求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进行整体规划。习近平主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4]近些年来,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步步递进、层层深化,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体系。具体体现在:“两山论”思想的演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论、五大发展理念的结合。

1.“两山论”。习近平在河北、福建工作期间,便产生了“两山论”思想,虽然当时并没有正式提出。他在浙江工作期间,从浙江省情出发,才正式提出了“两山论”的思想,在他所著的《之江新语》中有明确的阐述。在这本著作中明确地提到了他对这“两座山”的认识,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指用经济的发展带动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是指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在发展经济,可以使经济发展得更有质量[5]。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两座山”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与时俱进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更是将“两山论”理念写入报告中,并写进新修改的党章。国家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结合起来,一方面,在于遵循自然规律,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保护好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自然财富。

2.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习近平主席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6]党的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一方面,山水林田湖草都有各自的系统性,我们要遵循它们各自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比如,国家设立山长制、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等责任分工明确、协调推进的制度;另一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论哪一块遭受损害,都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统筹兼顾,系统地保护,不能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种田的只管种田。

3.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系统阐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国家将绿色发展理念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地将绿色发展模式贯彻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贯彻“两山论”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湖田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不断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系统,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群体、组织、企业单位、个人相互配合,从源头上共同将环境保护好,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打造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烈的生态系统。只要我们坚定地沿着这些系统理念的指引走下去,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梦想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五、制度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强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案件的接连发生。近些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习近平主席谈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党和政府应从顶层设计做起,制定严格制度,出台严谨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主席强调:“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7]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这是非常关键且强有力的开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要求生态环境建设要有最严格的法律体系作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理念的提出更加使我们注重绿水青山的保护,并且在这一年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给广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有助于顺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5月召开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提出要用严格的制度和严谨的法制来保护生态环境,强调要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国家制定并实施强有力的制度的目的在于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正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给《寂静的春天》作的序言中提到的:“环保意识的迅速觉醒是最根本性的,一种正确的思想的力量远远超过许多政治家的言辞。”[8]

六、全球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脉络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机器大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同时也造成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依旧对其置之不理,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会波及更大的范围、持续更长的时间。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世界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积极承担世界责任,履行国际义务。在生态环境领域,习近平主席主张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一国治理,而应该放眼全球,各国之间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治理。他在参加国内国际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时,在世界范围内强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6]2016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6]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沟通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9]

习近平主席关于生态环境全球性维度的论述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这不但体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而且符合全球人民共同心声。但要使世界从工业文明转变到绿色文明,绝非一日之力、一国之功,需要多地并举、多国联动、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共同打造一个美丽世界[10]。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