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SIYB培训和专业培养的融合研究
2020-03-15谢泽力崔卫军
谢泽力 崔卫军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山西 运城 044000)
在智能经济时代,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对产业、行业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企业兴衰周期缩短和调整加快导致人才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的创业技能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自SIYB项目进入高校以来,创业培训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训练创业技能的载体,创业培训为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但在现阶段,创业培训在高职院校存在和专业培养缺乏有效融合的问题,效果差强人意,有待改善。
1 高职院校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融合存在问题的表现
1.1 创业培训没有纳入学校专业培养体系
在调查的山西省32所高职院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将SIYB创业培训项目纳入专业培养规划。一部分学校将创业培训作为就业的一种渠道归口在就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另一部分学校将该项目完全作为一个培训项目归口在专门的培训部门独立运行。没有一所学校将该项目归口在专门的教学管理部门或者教学业务院系进行专门管理,专业教研室等教学业务单元没有将其作为专业培养任务进行讨论和规划。SIYB项目游离于专业培养体系之外,没有和各专业融合的机会。
1.2 培训的技术规范没有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进行调整
SIYB项目在高职院校开展GYB和SYB两个子项目,这两个子项目基本上是将社会上的相应项目移植到学校。由于社会学员背景差异性较大,SIYB项目强调普适性,对专业性要求不高。而在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专业背景,对创业培训的需求和社会有较大区别。强调标准化和普适性必然会降低培训的专业性要求。现有创业培训的技术标准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专业性,培训内容没有结合各专业进行深入开发,缺乏专业性技术规范,培训教师发挥的空间很大,随意性较大,培训效果差异性很大,控制难度增加。
1.3 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的师资融合不足
现有的创业培训教师大多来源于就业部分的推荐,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非专业教师比例较大。参与创业培训项目的专业教师接受创业培训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而非教学业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部门的考核要求差异性很大,教学业务部门主要遵循专业教学规律,按照专业培养技术标准考核。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会降低创业培训的专业要求。在现有技术标准的考核要求下,创业培训教师对专业的讨论和研究十分有限。
1.4 高职院校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融合不足的原因
1.4.1 对创业培训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及创业培训工作缺乏统筹 目前,高职院校对创业培训项目的定位和目标在不同的管理部门存在分歧。就业管理部门将创业培训作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培训部门将创业培训作为一项普通的培训讲座,视其为一个创收项目。学生管理部门将其作为一项学生课外活动。教学管理部门将创业培训作为一项素质拓展课程。教学业务部门将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不同管理和业务部门对创业培训的不同认识和各部门的职责密切相关,若想达成一致认识,迫切需要学校层面的统筹。遗憾的是:现阶段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将创业培训作为学校战略统一规划。
1.4.2 对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融合的研究和开发不足及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 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创业培训的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培训方法的探讨,对创业培训内容的研究尤其是结合学员的专业背景进行深入开发缺乏统一的组织。创业培训可以利用的教材和课件更新特别缓慢,几乎没有相应的精品课程资源。在信息化教学席卷高职院校的背景下,创业培训没有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优势尤其是信息化资源优势开发课程资源,与时代脱节,是其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1.4.3 管理体制弊端对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融合造成障碍 SIYB项目的主管部门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高职院校没有隶属关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一直将该项目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单元运作,其管理方式和社会上举办的创业培训项目几乎没有差异,在每一期开班前申报。这种管理方式增加了学校对项目长远规划的难度。高职院校教学业务部门无法将该项目纳入相关的专业培养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导致创业培训游离于专业培养体系之外,无法有效地和各专业进行融合。
1.5 高职院校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融合的对策
1.5.1 理清创业培训和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 将创业培训项目纳入专业培养体系统筹规划。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有密切联系。创业是实现专业教育的一种途径。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创业培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业规划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将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与具体的项目融会贯通。创业培训为专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测试检验培养成果的载体,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进一步的动力。专业培养为创业培训提供了内容和技术支撑。创业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高职的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同时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理实融合的专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创业项目提供理论和实践素材,可以为创业培训输入源源不断的“燃料”,有利于创业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将创业培训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专业培养方案,统一认识,在学校层面从内容和时间安排上遵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统一论证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理清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
1.5.2 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资源 信息化手段是现代高职教育开展教学的必要手段。高职的大多课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课程资源库,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效果。创业培训课程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培训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对培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创业培训现在主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体验和归纳总结。高职院校可以在坚持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借鉴部分专业课程内容,将其和其他专业学科融合开发特色的课程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库,借助信息化形式开展教学,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1.5.3 增加创业培训中专业教师比重 开展利用专业优势创业的研究现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创业项目需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离开了专业技术,项目在市场上成功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专业教师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融合的前提是相关专业教师的主导和参与。创业培训需要将有意愿和有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选拔进师资库,通过专业教师探索利用专业背景开展创业项目的各种可能和方式,组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通过专业的商业分析,将科学研究项目化和市场化。
2 结 语
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开展创业培训项目,要正确认识创业培训和专业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高职院校需要统筹兼顾,树立“一盘棋”的整体观念,将创业培训纳入学生的专业培养体系,在继承现有创业培训项目的优点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化等资源,探索将专业技术商业化的创业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挖掘师生的创业潜力,在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