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品课程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15叶思霞马丽萍
陈 琼 叶思霞 马丽萍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各高职院校积极参加申报和进行建设。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高等院校共建设本科和高职高专的精品课程约4 000门,除了建成一些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外,还建设了数万门校级和省级的精品课程。笔者所在的食品专业中所有核心专业课程都建成国家级、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自教育部启动高职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来,高等院校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于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中。建设精品开放课程主要包括了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得以把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普及和共享,更加直观地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示范展现出来。受众除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同行和学生,也能面向社会从业人员的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自主学习,也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免费性与开放性特点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网络视频学习机会[1]。到2015年底,爱课程网发布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达到379门,视频的数量达到2 707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门数为2 686门。约1.16千万人访问过“爱课程”网,有220万人次进行了选课[2]。
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是从2015年开始持续至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高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高等教学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升级后的精品开放课程更适应教育教学规律的发展,更注重学习自主学习,课程管理更加规范。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3 000门左右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笔者主持的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平台课食品应用化学经历从精品课程建设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共享平台的具体举措进行探讨。
1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良好交互
利用WEB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为课程资源的整合、共享搭建功能不同的技术平台,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沟通提供良好的交互服务。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征与需求,对整体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高效地利用学习通等应用程序,学习者能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教学平台进行课前准备、接受任务、提交作业、发起讨论等线上教学,利用APP二维码签到,回答问题随机选人等功能进行高效课堂管理。教师利用APP的试题库,可轻松实现过程考核,通过随堂测试,系统评阅,成绩统计等功能,实时评价学生效果,学生也可以自我检测,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学生能运用APP辅助课下学习,自主安排碎片化时间,利用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料进行复习整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资料下载、查阅图书馆资料、交流讨论等,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课程的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用为主”。
2 借助大数据分析数据优化教学
在学生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与学习行为相关的数据。如独立完成知识学习、技能测试、交流反馈、问卷调查、投票、抢答、签到等学习活动。通过引入移动设备APP自带的教育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实时了解学情,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后续的教学设计的完善提供依据。
以食品应用化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为例。
2.1 大数据指导教师教学过程
本专业通过教学督导和课程负责人共同监管课程教学。而云课程或学习通等APP的PC端导出的整体教学报告,可完整、精确记录和保存教学过程数据,包括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布置作业、进行答疑、组织测试、讨论互动、考勤频率、课堂提问和发布教学资源等。不仅有利于督促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为新进教师提供指导和示范,保障教学质量,评价有据可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大数据指导学情分析
教师可以在移动端通过一键签到、手势签到功能,设定签到时间,有效防止不在场学生签到,节约点名时间,了解学生真实出勤情况。运用在线课堂以来,学生的出勤率较高。通过了解学生完成课前任务的情况,及时掌握预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通过查看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查阅时间分布,查阅次数,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喜好,对哪类视频资料点击率高,对哪些话题和题材更有兴趣,常见错误有哪些等。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可以用于预测学生的学习路径、学习偏好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智能推送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学习内容。本课程还要求定期列出学生学习教学资源前5名,参与发言的前5名、历次小组任务、测试平均分前5名和后5名、经验值前5名、出勤率最低的5名学生,方便教师重点跟进,因材施教。
3 利用平台资源充分共享
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有限,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也需要不断学习,共享的资源也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其中微课、慕课、仿真实训软件开发等更需要大量人力、时间、精力、资金投入。普遍存在问题有网站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课程网站维护不及时,教学资源的更新不足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共享平台,根据各自学校课程的不同目的、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受众、不同形式,不同课程性质、不同特色、不同受众群体,选择合适的资源加以应用,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避免课程资源重复建设,无序建设,让共享平台焕发活力。以食品应用化学为例,虽然是食品专业的平台课和基础课,但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不同,就业面向不同,课程定位也有所差异,特别是在专业课设置上,很多学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与本课程内容有所重复。比如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类专业开设了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健康等课程,故删减了原有课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和矿物质与维生素等章节,避免重复。而教师和学生各主体需求也不同,教师应先对已建成的平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既有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和优化整理,主要涉及慕课、微课、课件、视频、试题、案例剖析,列出索引资源目录。优先选择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的优质资源以及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吻合度高的在线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使用在线资源平台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实际差距,优先选用大学生MOOC学习平台、智慧云平台等操作性稳定、可靠性较强且支持传统PC浏览器模式和移动设备的平台[3]。
4 学生参与开放课程的建设
在食品应用化学的教学改革中,课程定位是以食品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传统的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等学科性课程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重组,强化食品企业职业通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岗位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尝试让学生也参与到开发课程的建设中。通过发布小组任务(如调查大学生乳制品的摄入,超市食品反式脂肪酸的现状),选择公众关心的话题(如食用油如何选择,如何看待会洗掉色水果)等,让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撰写科普宣传文章,发表在自建公众号上,通过点击率和留言来评价公众的受欢迎的程度。拍摄科普宣传视频,设计制作科普海报等活动也受到学生的热捧。不仅补充了在线课程建设资源,实现持续更新,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生共建在线课程。
5 结语
移动互联时代,在线课程资源有效弥补了传统高职教学时空限制,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定制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学习模式,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实现新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使之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