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0-03-15李青洛
李青洛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8)
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性
在以往针对监狱的心理健康调查中,服刑人员往往被作为研究重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来说调查研究力度较轻。然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固然重要,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同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此,以监狱警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问题分析和对策的提出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研究意义之所在。通过调查新时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将关注点放在监狱警察身上,从而更好地促进监狱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同时本研究也致力于强调自身心理调节技能的掌握在新时代监狱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监狱系统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视。
徐晓峰撰写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与帮助策略》提出:在监狱劳教工作中,监狱干警身肩重职,责任巨大,其工作具有高危险、高压力、高应激的特点。在这种高应激压力的危险环境下长期工作,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1]然而我国目前的监狱警察所获得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与支持远远低于应有的关注与支持。吴墨源和黄婷红关于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发现,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0.190,95%CI:0.108~0.272),其突出心理障碍类型有焦虑、躯体化、强迫和抑郁。[2]邵晓顺等曾报道,监狱警察中有7.27%的人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障碍。除此之外,监狱警察的性别、职位、年龄以及工作年限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例如,男性监狱警察比女性监狱警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一线工作监狱警察比监狱机关办公室警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3]关念红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其研究表明广东省监狱警察群体有将近14%的人存在心理障碍问题,且性别、工种、年龄等因素不同,存在心理问题的概率也不同。[4]
因此,以提升大众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为目的,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监狱干警心理健康需求问卷》针对河南多所监狱警察进行调查。调查研究了不同因素下,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别。
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研究应用自编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4所省属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现状、相关职业状况以及心理援助需求进行调查,主要采用横向设计、随机抽样等方式。问卷调查采取自愿的方式,由监狱警察协助,采用团体测试的形式分批进行。排除有严重精神障碍者和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共有监狱警察330名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30份,有效问卷为319份,有效率为96.67%。①数据来源于2018年度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理论研究规划课题(18GH065)成果。问卷由52个涉及警察基本生活状况及工作状况的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情绪、情感、思维、人际关系、家庭状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效率等方面内容。每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标准,分别计1、2、3、4、5分,以各项得分来评定有无自觉症状或严重程度及工作效率。
(一)家庭压力较大
调查对象中男性人数为264人,占总人数83%;女性人数为55人,占总人数的17%。结果显示,男性人数占显著比例:25岁以下为2人,占总人数的0.63%;50岁以上66人,占总人数的20.9%;25岁~35岁73人,占总人数的22.83%;35岁~50岁178人,占总人数的55.80%。其中一般职务199人,占总人数的62.38%。结果显示,过半警察的年龄都在35岁~50岁,这一阶段警察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和工作,他们既是家庭的顶梁柱,亦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其中“家庭经济负担”一项选“比较符合”人数108人,占33.86%;“孩子小需要照顾”一项选“完全符合”100人,占31.35%。
(二)工作环境较为压抑
对调查对象“工作风险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项统计,选“完全符合”的人数为128人,占40.13%,比例达到最高。在工作内容方面,“工作内容枯燥单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比较符合项”人数为124人,占38.87%,属该项最高;“考核、考评、竞赛、检查多”一项选“完全符合”项人数152人,占47.65%;“工作得不到正确评价,无成就感”一项,选“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项人数分别为103人和98人,分别占32.29%和30.72%,二者合起来人数过半;此外“工作中怕犯错误受处罚”一项,选“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项分别为120人和109人,分别占37.62%和34.17%。此外,还有“工作时间长,法定时间不能保证”一项,选“完全符合”项人数129人,占40.44%。
(三)个人成长欠缺
在“自己知识面窄,难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一项中,选“一般”人数为125人,占39.18%;“工作难度大,缺乏熟练的技能,罪犯难以管理”项选“一般”人数为125人,占39.18%;“自我综合能力欠缺,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一项中选“一般”项人数112人,占35.11%;此外在“缺乏自我情绪调节和疏导能力”一项中,选“一般”人数为114人,占35.74%。由此“同事之间关系不融洽”“自己社会交往能力差”和“工作难有参与感”几项中,选“一般”选项的人数几乎都是111人,占34.80%。几个问题中选择“一般”的人数较多,可能存在社会赞许性的影响。除此之外,此结果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调查对象在自我认知、情绪情感及意志行为方面缺乏足够的内在探知和适应性调节能力,因此使用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技术去探知和了解自己的内心,明晰自己的情绪状态,感受自己的思考过程便显得尤为重要。
对“再学习提高的要求和工作繁重、学习时间少的矛盾”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人数分别是125人和82人,占39.18%和25.71%;针对“继续学习实操技能机会少”一项,选“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人数分别为136人和96人,分别占42.63%和30.09%。由此发现,绝大多数干警认为有必要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四)心理援助需求较大
在“您认为有必要对监狱干警进行心理援助吗?”一项中,选“有必要”和“完全有必要”人数分别为195人和82人,分别占61.13%和25.71%。在“您目前渴望得到哪些心理方面的帮助?”一项中,选“干警压力分析及调试”和“情绪管理及人际关系处理”两项人数分别为187人和168人,分别占58.62%和52.66%;其次是选“事业与家庭平衡”项162人,占50.78%;选“亲子教育”项146人,占45.77%;选“职业心态与攀比心理”项112人,占35.11%;而选“婚姻恋爱与家庭关系”项仅75人,占23.51%。“你喜欢什么样的心理咨询风格?”一项中,首选“心理拓展训练”项244人,占76.49%;其次是选“理论与现场体验性互动结合的工作坊”项159人,占49.84%;再次是“心理讲座”和“个体咨询”项均为122人,均占38.24%。
除问卷调查外,研究者通过走访监狱警察开展实地调查,发现监狱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监狱系统内相关职能部门及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监狱警察心理援助工作没有进一步开展;二是监狱警察自身的心理训练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局限条件下监狱警察难以获得针对性的心理技能培训机会;四是传统意义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如讲座、思想教育等,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监狱警察自我提升的需求,因此新型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体验性互动式培训活动的开展迫在眉睫。
三、调查结果特点分析
(一)调查群体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影响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监狱警察的年龄都在30岁~50岁,属于工作压力与家庭压力都相对较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监狱警察无论男女不光要承担工作上的压力,寻求个人发展,还要承担家庭中的压力,尤其是孩子方面的压力,十分辛苦。在这样的状况下,心态与情绪的有效调节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监狱警察群体以男性居多,男女数量差异较大,此类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狱警察高危险、高压力的工作性质。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对男性来说,虽然社会期望倾向于让男性承担有较高危险性的工作,但是高危工作本身就会带来比低危工作更多的压力和焦虑情绪,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负性情绪。如果没有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女性来说,作为高危职业中的少数群体,除了工作压力之外本身就会承担更多的少数群体压力,这种压力不同于男性承担高危工作的社会期望压力,更多地来源于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压力。我国现代社会仍然期望女性承担起较多家庭责任,例如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等,这就给现代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造成了影响,如果一个女性又想做好工作(特别是高危工作),又想兼顾家庭,那么势必会承担较多的压力与负面情绪,此时急需高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的辅助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服刑人员所带来的影响
服刑人员作为有特殊背景的社会群体,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的边缘人群,不被社会主流群体所接受,甚至被排斥。这样的群体特点会大大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大量负性情绪的产生。这些负性情绪有时会被带进监狱,并影响他人的情绪,其中也包括监狱警察。监狱警察长期在大量服刑人员的负性情绪中工作,如果没有适当的心理调节手段,负性情绪得不到纾解,心理健康状况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自身产生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服刑人员改造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警察必须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而,有超过7成的研究对象在问卷中报告自我感觉在工作中专业知识欠缺,工作强度大缺少足够的学习时间,心理技能学习及实操机会少。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欠缺会使监狱工作受到阻碍,给个体带来挫败感,若没有明确的个人成长途径以及重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监狱警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等消极思维及行为模式,造成思维和行为的恶性循环。
(三)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
工作环境性烦扰是一种持续缓慢的刺激源,它需要监狱警察长时间的适应和应对,常来自于工作环境、体制、成就感等。本调查研究发现,调查群体中的大部分都是一般职务监狱警察,承担着更多基础和琐碎的工作,日常压力堆积在一起,很有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受测的监狱警察普遍反映监狱工作枯燥繁琐,工作所需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应有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等问题,证明受测对象面临的工作环境性烦扰较为严重,很可能带来大量负性情绪的累积。
除此之外,超负荷工作使监狱警察长期处于值班备警状态,很难得到有效的休息放松,致使他们身体疲惫、精力透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在值班中遇到的服刑人员暴力事件,监狱自杀事件,战友受伤、牺牲等会对监狱警察造成心理冲击,产生挫折感、负罪感甚至心理障碍。监狱警察会成为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所以对他们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很重要。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反应出监狱警察应有的心理调节技能和心理援助是欠缺的,这就导致了有相当一部分监狱警察在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后,得不到有效的疏导,自己也没有合适的处理手段,从而使心理问题愈演愈烈。
四、针对调查结果的对策
(一)加强监狱工作相关培训,保证学习时间
开设监狱工作相关知识课程,能够使监狱警察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从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较好地处理相关的工作任务。掌握足够的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使监狱警察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大大减少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出现频率,也能够使监狱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除此之外,保证监狱警察的学习时间也是对策的关键一环,切实考虑监狱警察的需求,实现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平衡。
(二)开展心理调节技能培训
开展多种心理调节技能的培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监狱警察相关知识与心理调节能力,让男性干警与女性干警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技能。此外,根据职位不同,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心理调节技能,例如领导人员与一般干警面对的压力源不同,相应的心理调节技能也应当因人制宜。针对服刑人员负性情绪的传染性,更需要熟练而有效地进行心理调节技能的支持。
监狱警察需要的心理调节技能首先必须是有效的,通过练习掌握能够切实缓解监狱警察的心理问题。其次,心理调节技能应当相对简单且容易上手,能够为许多没有心理学基础的监狱警察提供方便。最后,监狱警察需要的心理调节手段效果产生应当较为快速,能够让监狱警察在承担源源不断的压力和负性情绪时不至于应接不暇,能够较快恢复平稳的心态。满足此类要求的心理调节手段,如SER量化技术,就是自己掌握技术,调节情绪,调整认知,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改善心理状态。
(三)提供适时有效的心理援助途径
除了让监狱警察自己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技术之外,还需要适时有效的外部心理援助支持。在某些监狱警察自身无法很好地处理心理问题的状况下,如果没有有力的外部心理援助支持,监狱警察就会陷入无助、迷茫的处境。监狱警察毕竟没有那么专业和全面的心理学知识,所以一定会有某些状况无法处理,此时就看出外部心理援助支持的重要性。如果能够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以专业的技能来引导监狱警察解决自身甚至所负责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再加上监狱警察自己掌握了有效的心理调节技能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那么监狱警察乃至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一定能够得到较大改善。
(四)完善监狱管理系统
本调查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监狱警察反映个人法定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常常加班熬夜,也影响到了家庭,生理和心理上都积累了许多疲惫和压力。还有一部分监狱警察反映自己常常疲于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及各种繁琐事务,常常要做许多重复工作。如果监狱管理系统得不到完善,监狱警察的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在这种疲惫高压的身心状态下应付各种无关琐事,那么心理调节技能能够产生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监狱警察开展专业相关的学习和自我提升。
(五)定期开展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普查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能够让管理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此调整工作计划及管理。除此之外,定期心理普查也能够让监狱警察更了解自身以及自己身处的群体。有些监狱警察在高焦虑状态下可能感觉到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但是具体是什么问题以及问题严重程度如何,自己却很难感知。如果监狱警察能够时时跟进自己的心理状态,对自己有更深更准确的了解,就能够凭借有效的心理调控技术及时处理已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可以追踪自己已被干预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