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平乐县郡塘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0-03-15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塘村村落革命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引 言

近年来,国家及自治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空前加大,特别是我国政府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出台系列政策,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工作地位提高并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科学合理保护与传承,让古村落真正留下来、活起来。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文件中,肯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的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兼顾继承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郡塘村深厚的历史文化

郡塘村位于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它是在长期的文明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村落。郡塘莫氏始祖莫伟勋于1278年由山东都县怀安乡迁徙到郡塘村隐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郡塘村是一个单姓家族村。据村中族谱记载,郡塘莫氏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9代。其文化集中体现在“自然农耕文明”“莫氏宗族文化”“革命文化”三个方面。

(一)自然农耕文明

1.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

郡塘古村群山环抱,塘泽星罗棋布,弄巷交错,水绕村舍,自然植被丰富,具有典型的南方江南水乡风貌。这里的山陡峭、险峻、威武,山上丛林叠翠,树木郁郁葱葱,百年櫆树比比皆是。郡塘村正靠形似拇指、险峻陡峭的仰止山,东后侧靠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的凤凰山,环绕村庄的七仙山的神话传说为郡塘村蒙上一具神秘而魔幻的面纱,文笔山似一支厚重的毛笔记录着郡塘几百年的春秋历史,桂林最大的穿山——笔架山也落座于此,穿山跨度近百米。山中的水岩溶洞有着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滴水成河缓缓流出。与山脚下天然形成且千年不衰的“灵泉”聚流而成绕村水街,长达一千余米,水流清澈透明,并与具有“水中博物馆”之称的塘泽——登肚塘互相交映,相得益彰,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2.丘陵聚落的农耕文明

郡塘村所处丘陵地带,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典型村落,村东大面积水塘是农耕文化的典型记录,村民多以农田灌溉的传统方式从事生产。这样的山体、水系、农田共同组成了桂林典型的“山、水、田、村”村庄聚落形态,形成了“远山苍翠,近村烟火,湖水清幽,农田顷顷”的美好田园生活风貌。

3.攻防兼备的村落地形

清朝至民国年间匪患不断,村民为防外患,用厚实坚固的大青石沿着村庄以及依借着村后仰止山山势砌成石墙。经过数百年的修筑,以“出入是门”为第一道防线、以“大壮临”为东西两道闸门、以“同履泰”为中门,纵观整个村寨,前后有三道寨门,形成了具有“前可攻,后可守”的古寨堡防线,让前来侵犯的敌人望村兴叹。

4.极具特色的徽派建筑

郡塘村古民居主要是以青、灰、木为主色调的徽派建筑。建筑整体尺度小巧玲珑,采用坡屋顶、青砖墙、小青瓦,以及建筑细部精美的木质镂空雕花等,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二)莫氏宗族文化

1.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

莫氏来到郡塘,至今已有742年,繁衍了29代。郡塘村村民深受儒家文化、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于积善、孝道、爱国及推崇教育的思想延续至今。明朝时期,郡塘莫氏人才辈出,曾有9位先祖在贵州、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做官。受过良好家训、勇于进行自我教育的莫氏宗族后辈在后来的晚清民主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中国的革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文明开化的氏族家风

郡塘莫氏宗族建立了郡塘自治会(以下简称自治会),创立了由族长治理过渡到群众民主选举管理人员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解放战争中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宗族自治的良好典范。自治会自1945年起,至1949年12月解放时止,其任务是为群众排难解纷。村里的“三禁”(禁赌、禁偷、禁吸毒)工作,由自治会按规章严行禁止。1945年至1949年,正是国民党政府统治腐败、时局动乱的时期,国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该村群众在自治会的领导下,接受共产党领导,紧跟共产党步伐,呈现出努力生产、自觉“三禁”、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的风气和景象,为临近各村所称羡。其宗族文明开化,自我教育意识强烈,对中国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莫氏宗族后辈为祭奠祖先,在张家镇上吕村重建莫氏宗祠。莫氏宗祠的建立为凝聚、继承、振兴宗族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3.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为纪念莫氏始祖诞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设为郡塘村庙会。会期这天,村民舞龙舞狮,演桂剧,唱彩调。彩调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为主题,采用桂柳方言以小生、小丑、小旦等载歌载舞形式表现出来。唱“土话童谣”,三字一行,五字一句,七字一段,用当地土话唱颂乡土民俗生活,在田间劳作或是当地人婚嫁之时一唱一和,歌笑连连,天伦自乐。郡塘村乡土文化延传至今,是莫氏后辈对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的敬仰和认同,也成为凝聚和牵系莫氏后辈的纽带。

(三)革命文化

1.郡塘莫氏子弟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在晚清民主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

晚清民主革命运动时期,郡塘村莫如春协助同盟会会员张一气(曾任广西省长),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积极投身到推翻腐败清政府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晚清学士发动群众捐资修建了平乐县郡塘小学,为社会培养了诸多人才①。

抗日战争时期,在郡塘村有志青年莫如春的影响下,村民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1944年12月上吕保卫战中,村民莫焕新、莫美枝带领村中自治会武装20余人抗击300多名日寇。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开展猛烈的石击战,掩护部分村民撤退入仰止山山洞之中,未来得及撤退的村民被日军用刺刀捅死,而莫焕新、莫美枝在枪战中光荣负伤。上吕保卫战表现出郡塘村村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家乡的爱国热诚。仰止山以其天然的防御优势为上吕保卫战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它与两侧凤凰山、酒饼山相连,凹地形成小盆地,以及连接“出入是门”“大壮临”“同履泰”前后三道寨堡,形成易守难攻的自然屏障。上吕保卫战中莫焕新积极向人民宣传“焦土抗战”的作战方式,秘密集结数万斤稻谷、枪支收藏于仰止山洞,以抵抗日本侵略者。在上吕保卫战中,依借仰止山的天然优势,使得抗日伤员得以休憩庇护,保存战斗实力。仰止山为后人所纪念,成为郡塘村的“红色之山”。

解放战争时期,郡塘村进步青年莫念情接触了共产党的先进思想,积极勇敢地加入解放事业当中,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人民解放战争。莫念情于1945年发动郡塘村知识青年成立郡塘图书室,组织本村青年学习先进的革命思想,引导其走上革命道路。图书室成为知识青年自我教育的园地,对郡塘青年起到了启发教育作用。

郡塘村平南人民解放大队的成立,是郡塘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②。1949年3月,郡塘村已建立有三支长枪武工队、两支手枪武工队,在村民莫楚英、莫茂开等人的努力下,四五月间发展至4个组共20余人。8月,根据上级指示,在郡塘村成立中共平乐南区党团临时支部(属中共平恭工委领导),领导平乐县大兴(青龙)、阳安、张家、桥亭、长滩、大扒、珠螺、古营8个乡的革命工作。11月,平乐南区的武工队员已发展到224人。经中共桂东地区工委批准,平南人民解放大队在郡塘正式成立,属桂东人民解放总队建制,获军旗一面,关防一方,关防文曰“平南人民解放大队关防”。在平南人民解放大队序列中,有郡塘村莫楚英、莫佑新、莫茂开、莫承芳、莫承瑞、莫茂斌、莫振统、莫癸生(惠初)、莫茂甫、莫自安、莫开猷等人③,莫姓成员占很大比例。1997年10月20日,郡塘村经桂林地区行政公署以桂行〔1997〕35号文件批准,认定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2.郡塘村的历史遗存,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

郡塘小学由郡塘村晚清学士莫如春发动群众捐资创办,始于1906年,是平乐县最早的学堂之一,聘同盟会员张一气为第一任校长。另外,还多次增设夜校和成人识字班,由群众推举村上文化水平较高的莫如杰、莫定进等人义务教学,为村上不能入学的子弟和成年人扫盲④。现郡塘小学在遗址上重新修建。

郡塘图书室位于郡塘小学顶楼,解放战争期间,由本村莫氏青年自发成立。郡塘图书室是青年学习的园地,存有一些革命书籍和进步报刊,如:《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新华日报》《群众》《社会发展史》《中国土地法大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些书籍、报刊启发了莫氏青年,为地下党在郡塘村开展革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郡塘图书室也成为培养革命青年的摇篮。参加图书室活动的青年,后来绝大部分都参加了革命工作,有的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综上所述,郡塘村凝结着近千年的历史记忆,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孕育了“自然农耕文明”“莫氏宗族文化”“革命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郡塘村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和时代变迁,经历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由自然农耕文明逐渐衍生出莫氏宗族,莫氏宗族一代又一代地将良好的氏族文化延续和传承下去,英勇地守卫国土,忠诚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些光荣的传统一如既往地激励和教育郡塘后人勇于追求进步,勇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革新,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精神传承的使命感,在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郡塘村文化价值分析

(一)自然科学价值

郡塘村不仅有秀美的山川、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还是广西北部地区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古村落,具备环境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

1.环境地理学价值

布局严谨、以人为本的村落格局。郡塘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村庄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建筑沿巷道有机布置,整个村庄形态呈现为组团状布局。郡塘村古民居主要是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明清建筑,研究郡塘村传统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元素和设计方法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能够保持地域特色,增强其识别性和归属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军事地理学价值

为了防御土匪,保护村民安全,郡塘村民建筑起防御工事寨堡,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村落形态。据《平乐县志》记载:“平乐县境内共有寨堡四十六个,郡塘寨最固。咸丰七年贼攻寨,炮毙(贼)三人。”可见,古寨堡发挥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二)人文历史价值

1.郡塘村莫氏宗族历史悠久产生丰富的民俗文化

郡塘莫氏始祖从北向南迁徙到郡塘村隐居,形成了以莫姓为单位的宗族聚落,重耕读、办庙会、好戏文、舞龙耍灯等北方文化在这南国一隅被完整地传承下来,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莫氏宗族习俗。形成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三的庙会、“土话童谣”、唱彩调等丰富的民俗文化。

2.氏族文化对革命历史发展产生影响

郡塘村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孕育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和人文历史。特别是郡塘莫氏宗族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事迹和珍贵的革命记忆,体现了宗族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为后人追寻革命踪迹、不忘历史教训、借鉴前人智慧、总结历史经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郡塘小学、郡塘图书室、仰止山等历史遗迹作为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证物,凝结着中国革命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后人探查革命历史、追踪红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4.丰富的旅游开发价值

桂林市平乐县郡塘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其重要的历史、教育和科学价值,助推桂林市平乐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衍生出了旅游开发价值。郡塘村有风景山岭凤凰山、七仙山、笔架山,以及绕村水系、星罗棋布的水塘,稻田、果园的美丽田园风光,有防御寨堡、古建筑、仰止山(红色之山)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郡塘村具有丰富且独特的“自然农耕文明”“莫氏宗族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将郡塘村的历史文化还原,体现了历史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对环境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建筑学、氏族文化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郡塘村设施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现状

对郡塘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尊重和坚守,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与传承。但由于经济快速且不平衡发展,地方政府对郡塘村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还相对匮乏,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发展也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一)郡塘村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较为落后

1.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下,村庄内的道路路面硬化工作基本上完成,但在规划道路硬化过程中,没有充分思考村落历史文化的持续和维护的问题,村庄内的水泥路面破坏了村庄整体风貌。此外,村庄内部道路的宽度、长度、数量不能达到车辆通行的条件。村落经济的发展促使村民的整体经济收入逐渐增高,但外来游客的增加也使停车难的问题出现了。

2.郡塘村村内以地下水水源为主,水源清洁卫生,水质较好,周围无污染源。已在凤凰山上建设蓄水池,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村内水管布置凌乱不堪,不仅影响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裸露的水管还严重影响村庄的村容村貌。

3.郡塘村的电线、电缆在空中穿插悬挂,贯穿交织在村庄上空,不进行规整,在雷雨天存在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破坏村庄的空间景观以及环境。

4.郡塘村现在村内设置敞开式的垃圾集中回收点,但是垃圾点露天在外且无人管理收集,严重破坏了郡塘村的文明形象。现在村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间,不利于未来郡塘村的旅游发展。

5.古村内大部分用地为居住用地,只有少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如郡塘小学、郡塘村委会、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戏台等。

(二)“空心村”现象严重,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常住人口较少,郡塘村现有人口2766人,登记在册外出打工人口为1383人。由于受城市化居住形式的影响,村落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滞后,文化传承者逐渐高龄化,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民俗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三)保护力度不够,老建筑破坏损毁严重

随着岁月的冲刷,郡塘村的老建筑已剩下残垣断壁,几百处老宅只剩半数,且损毁严重,难以将革命古迹完整地呈现给世人。村民在改善生产的过程中,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加上宅基地不足,只能原地重建,水泥楼房逐步侵蚀着古村落格局。部分村民轻视古宅文物且将其大拆大建、过度消耗、无序建设,给郡塘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村中大量木构建筑集中连片,消防水缸因长久闲置而报废,建筑之间的距离窄小,防火设施与措施严重空缺,村落存在消防隐患。

四、郡塘村保护与开发措施

古村落古建筑保留着历史空间沿革,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郡塘村在中国古村落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凝聚了穿越千年的时空记忆,对郡塘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应兼顾继承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保护与开发内容

1.自然环境要素

山水格局:仰止山、绕村溪流、村东面及东北林地、东面阡陌农田、村中在用或已废弃引水沟渠、街巷建筑风貌、明朝铺设的青石台阶等景观。

生物植被:凤凰山、仰止山、笔架山、七仙山等山体的绿化覆盖、滨水原有植被。

建筑主体:莫氏宗祠、郡塘小学、郡塘图书室、“出入是门”“古寨门”“大壮临”、青石巷道等。

2.人文环境要素

莫氏宗族文化:郡塘莫氏正月十三庙会、彩调文化、土话童谣。

革命文化:(1)张一气组织莫氏青年积极参加晚清民主革命运动;(2)莫焕新、莫美枝指挥郡塘村民参加抗日战争,在上吕保卫战中抗击日寇;(3)郡塘村民众参加解放战争,成立平南人民解放大队,建立郡塘图书室,成立郡塘自治会,建立平南革命根据地等。

(二)总体与分期保护规划

由于郡塘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复杂性与难度,为使资金的投入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长远而有效地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因此应考虑保护与建设的时序问题,在总体保护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各地块的区位和重要程度、改进难度分为近期、远期两阶段制定保护与建设规划,并对重要的文物古迹点与必须改造的重要地块制定分期建设规划。

1.总体保护规划

基于整体保护的原则进行规划。郡塘古村落建筑群及自然山体植被主要分布在村落东西部“古”区,所以将规划设计新增人口与发展建设用地布局在村落南部和北部“新”区,使之形成“新”“古”两片发展区。协调“新”区与“古”区的关系。保护和发展并行,“新”区以发展为主,增加村庄整体活力。“古”区以保护为主,为遗产展示提供基础。

加强政府对村落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干预职能,加强环境保护控制要求,杜绝私自开山挖矿、占用耕田、填埋水道等行为,维护好传统村落格局,延续村落的历史风貌。村落内建设应有格局,分步骤规划,避免大拆大建。

规划建立郡塘村历史博物馆,宗族文化研究中心,建筑遗址群像,将历史事件以物化的形式汇集与并置,使得历史文化得以完整传承。

政府积极鼓励与推动企业介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优势、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资金到位。

加快制定《郡塘村遗迹保护条例》,规定郡塘村遗迹保护的内容,包括村口、宗祠、古街、古楼、古民居等部分,明确传统村落遗迹的不可再生性,重视保护历史遗迹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避免受到“新型城镇化”的冲击。

积极弘扬郡塘革命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创新村落经济发展的机制,抓好红色旅游科学规划,提高郡塘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振兴郡塘村经济发展,扩大人才需求,吸引人才回流,降低郡塘村“空心化”程度。

2.分期保护规划

(1)近期保护与建设项目(2020—2024年)

建筑整治:对“古”区核心保护区内的建筑,对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进行改造或拆迁。对传统风貌建筑加以维护,修缮关于莫氏宗族遗迹的历史建筑,并进行产权置换,打造成为莫氏家族文化展示区;对“古”区核心保护区内新建砖混结构建筑进行整治改造,与古村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对“古”区的危房进行拆迁。

街巷格局:对街巷及其格局进行整治,恢复巷道风貌,重点以梳理古村内传统巷道并恢复其风貌作为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村落空间环境整治:规划近期结合村内水塘治理改造形成公共开放空间,打造具有特色的村庄入口空间,改造敞开式垃圾池为密闭收集站,并按具体要求设置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在村口新建旅游接待中心和公共停车场,以确保交通通畅。结合水塘修建村庄景观步行道,新建特色农家乐。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新建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重要党政机关,共同研讨革命文化,发掘郡塘村红色特色旅游资源。

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规划近期内完善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均采用地下铺设的方式,同时完善消防设施。

(2)远期保护与建设项目(2024年以后):

整饬建筑:改造控制地带内与村落传统风貌不符的建筑,结合“新”区建设,分片区改造整治。

完善公共设施:完善郡塘村“新”区内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内的内部道路及停车场,完善郡塘村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公共活动广场及公共停车场等。

形成旅游产业链:与平乐县旅游系统对接,以点带面,形成革命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核心保护区为居住、旅游、文化、商业等功能混合的区域。建设榕津古榕群风景区——阳安平口水上休闲区、龙洞至笔架山生态休闲区——郡塘古村——桥亭溶洞群风景区——长滩湖泊岛屿游憩区——桂江水上休闲公园区的旅游线路。

整体改善:统筹安排核心保护区整体的保护性维修与内部居住条件,对区域控制区进行整体整饬,建立统一的历史风貌村落。完善旅游空间环境服务体系,包括旅馆、商店、民俗展示中心、餐馆、垂钓场、停车场、旅游线路等。根据村民自愿的原则,利用安置用地建设指标的弹性,合理疏解保护区人口容量。

五、结 语

郡塘村蕴藏着“自然农耕文明”“莫氏宗族文化”“革命文化”等历史文化,农耕文明孕育于郡塘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天然的地理地势条件,在郡塘莫氏一代代文明传承中形成了特有的宗祠文化,在中国面临苦难危机之时,为中国革命发展的红色文化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对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对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步采取的对策建议提出思考,为郡塘村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大力推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让这些历史文化丰厚且独具魅力的古村落流传千古,保护好、建设好、传承好、振兴好古村落,让古村落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真正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注 释:

① 政协平乐县委员会.平乐乡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9.

② 政协平乐县委员会.平乐由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7.

④ 郡塘莫氏史编委会.郡塘莫氏史[Z].1999:111.

⑤ 郡塘莫氏史编委会.郡塘莫氏史[Z].1999:112.

猜你喜欢

塘村村落革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在灯塘村(外一首)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黑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