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内固定方案对其围术期出血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020-03-15黄冠就
黄冠就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广东 佛山)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形式,一般以老年患者居多,骨折后的愈合效果较差,发生髋內翻的几率比较大,常见的病因包括外力作用,扭伤等, 因为老年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很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后的复位与固定对治疗的预后影响较大,临床上在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面存在不同的方式,本研究比较了股骨的近端以钛板解剖锁内固定与闭合的PFNA髓内钉的内固定的差异[1-3]。本研究发现应用闭合的PFNA髓内钉的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出血,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纳入的标准是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排除的标准为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异常,凝血障碍的患者,选入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选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18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70.23±5.63)岁,观察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71.24±6.3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在股骨的近端以钛板解剖锁内固定,患者在麻醉之后,处于仰卧的手术体位,选择患者的大腿外侧作手术切口,逐层剥离,将骨折暴露,选用钛板锁定的内固定方式在患者的股骨骨膜外固定,在患者的皮肤外侧固定锁定的钢板,将骨折的位置充分的固定,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的治疗。观察组应用闭合的PFNA髓内钉的内固定,患者在麻醉之后,处于仰卧位,在臀部的下面垫起软垫,在透视机的引导下,将骨折的位置进行确定,在股骨的大粗隆的组织之后的顶端作微创手术切口,将大粗隆的顶点外侧钻开,将引导针置入髓腔内,用软钻扩展髓腔,将PFNA的主钉置入,并予以调整,拔除引导针,在透视机下观察,并确定固定在股骨头中线偏下的位置,位置固定之后打入螺旋刀片锁定,并置入封锁钉,术后冲洗引流,缝合切口,并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抗感染的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出血情况。
1.3 评价标准[4]
患者的围术期出血包括术中出血,术前后出血的出血总量。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固定松动,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为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的分析
以统计学的软件SPSS 20.0对研究所得的数据做相应的统计学上的分析,计量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的差异用t检验方式的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计数的资料,采取χ2校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差异,当P<0.05时,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围术期出血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出血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在围术期的出血量比较方面,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围术期出血情况比较
2.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老年患者一般有骨质疏松,骨密度和质量存在显著性的降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例比较大,在发生骨折之后,需要进行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临床上传统的切开复位,并应用钢板固定的内固定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不高,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围术期出血较多,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5-6]。而PFNA固定的治疗,属于微创,对患者的损伤程度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少,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患者在围术期的出血量较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7-8]。
本研究中选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了切开复位并用钛板锁定固定的对照组与PFNA固定的观察组,结果,在围术期的出血量比较方面,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见,PFNA固定的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出血,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少,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预后的效果较为理想,临床的应用价值比价高[9-10]。
综上所述,应用闭合的PFNA髓内钉的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出血,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少,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