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动员群众到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特征与时代价值

2020-03-15

观察与思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群众

胡 丽 娟

提 要: 从建党之初的动员群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群众自觉,再到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丰富和发展起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创新发展。它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的理论起点与价值归宿。正是坚持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我们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唯有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工作作风、组织原则,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坚实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党正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群众路线,依靠这一法宝战胜了强大的内外敌人,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辉灿烂前景。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广泛动员群众形成革命力量并领导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与中国人民紧密相连,正是在动员、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总结创新群众工作和群众观点,使群众路线生根发芽,逐步被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早在1921年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注重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纲领中提出“将士兵和工人农民组织起来”。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党必须在人民群众中开展一切运动。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基本思想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达。大革命时期,我们党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1925年党的四大提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就是中国劳苦群众。同年10月,在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只有组织和引导群众,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才有希望。”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可见,我们党一直不断积极动员群众,领导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总结经验,“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②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4页。开展土地革命,赢得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进一步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1928年党的六大总结失败经验,提出将“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又称“九月来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关于地主豪绅财产的没收和红军给养等问题都要“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③《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

毛泽东结合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经验和实践,在苏区党内取得领导地位后,旗帜鲜明地将党的全部工作牢牢定位在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上,群众路线在党内不断生长。毛泽东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说,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红军“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1933年,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毛泽东指出:“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并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强调,党领导和组织群众,必须注意工作方法,“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此处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但已包含动员群众的重要意味。

抗战爆发后,我们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继续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群众路线。1937年,毛泽东提出:“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战争”。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6、119、139、138-139、136、278-279页。毛泽东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中阐述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0页。。毛泽东在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行了深刻阐释:“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⑫《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899页。“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⑬《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899页。这显然大大加深了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基本认识。

我们党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实践,充分认识到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对于党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深刻剖析了群众路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便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共产党人有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教育每一个同志都要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群众之中”。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党的七大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正式写入党章总纲,“群众路线”在党章中没明确提出,但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屡次指示我们,在一切工作中要采取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8页。党的七大不仅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也确立了主要由毛泽东创立的群众路线。以动员群众、团结群众,不断扩大革命力量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基本形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凝聚改革伟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群众路线。1956年党的八大修改党章,增加了党需要贯彻群众路线的使命的要求,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第一次将“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概念明确载入党章,使得群众路线的含义和意义有了新概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党的工作能否取得成就,就在于能否执行群众路线”,“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系统论述的重要文献。邓小平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他明确提出了“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一重要问题,并指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④《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这就从对待群众的态度和领导群众的方法两个层面,使我们党对“什么是群众路线”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步。

群众路线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我们党通过坚持群众路线,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作出三个重要论断,倡扬群众路线:一是要给予群众路线充分的恢复和发扬;二是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三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根本保证要靠发展群众路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02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04页。。群众路线的内容表述由此更为严谨完整了。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被不断地运用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极大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有效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又使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发展。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做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主题,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并强调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7、454页。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4页。群众路线与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正确阐明,群众路线的内涵、意义得到深刻挖掘,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

此后20年间,从党的十五大至今,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党章作出修改,但群众路线这一表述一直保持下来,甚至一字未改,群众路线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7、454页。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突显了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

胡锦涛同志2002年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贯彻群众路线提出的新要求。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将此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提出了崭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尤其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既从理论上,又从实践上增添了新的内涵,极大丰富和创新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

首先,真正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党与国家发展生死存亡的高度,强调新时代发扬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1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也多处提及“责任”和“人民”,并且直接把“责任”和“人民”连接起来,强调这个重大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人民负责”,指出我们党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不仅如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③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2013年第1期。。因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④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17日),《求是》,2012年第23期。,而且“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2012年12月31日),新华网,2013年1月2日。。

为了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了一系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新的条件下对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新发展。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2015年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2016年又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简称“两学一做”),持续不断地开展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13年1月12日),新华网,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讲话》(2013年4月19日),新华网,2013年4月20日。。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拥有永葆生机。

党的十九大以后,凸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单列了一个重要专题,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国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3、137、138页。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精神实质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的一条主线,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显著特点和现实要求。

同时,我们党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党内法规不断完善。2018年3月11日经投票表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举措。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了群众路线,真正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

其次,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群众利益作为国家发展的落脚点。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他在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时,则强调“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9、76-77、128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调动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且要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保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已经将实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国家利益的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想方设法提高群众收入,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人民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并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⑤《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9、76-77、12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真正“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9、76-77、12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甚至达到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归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5、139、144页。

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9期。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被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了大量有效的防控救治举措,用最快的速度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有效保卫了武汉、湖北和全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要求全党将之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总而言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核心价值的崭新呈现形态,自始至终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③臧乃康:《党的群众路线与国家有效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党员心中,牢牢落实在每一个党员的行动之中,真正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另一方面,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新思想、新理念,从实践和理论上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使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获得了新发展。

四、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与群众路线的发展史密切相连,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便是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一方面,群众路线关乎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是从如何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来论述群众路线的。将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构成了理解群众路线的出发点”④汪仕凯:《“新群众”和“老传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群众路线》,《探索》,2020年第2期。。另一方面,群众路线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正如学者邹谠所指出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制度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源泉”⑤邹谠:《中国革命再阐释》,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新时代我们党唯有进一步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证。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的有力保证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不断深化我们党在认识论上的群众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认识过程,涵盖了共产党人接触群众的基本要求和过程,以及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7、898页。,“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7、898页。。所以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而且也是衡量共产党人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这要求党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摆脱空谈空想,接触群众实际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需要,并灵活选择多种工作方式。

坚持群众路线也是党的重要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党的工作作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工作作风上的保障。党作为人民群众的领导,绝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相反,必须谦虚谨慎,真诚对待人民群众。“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126页。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时刻注意自己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不仅要做群众的领导者和老师,而且要做群众的公仆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价值取向上的有力保证

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价值取向,往往被上升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这种价值取向表明,我们党因其代表着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而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我们党全部工作的目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始终强调,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党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④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便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正确与否的最终标准。我们党必须将执政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定位在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共享改革的成果,获得切实的利益,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实行全面从严治党。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及贪污腐败等的存在,严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和谐,损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着力实施全面从严治党,通过我们党自身的整肃,严明纪律,保证党员队伍的思想性和纯洁性。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组织原则上的有力保证

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这一组织原则具有一致性。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表现和应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坚持群众路线,要求在党领导下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既要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又要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而民主集中制就是将二者进行有机统一,党既要发扬人民民主,又要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集中和领导,也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显然,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在处理党与人民群众互动关系上是逻辑一致的。正如上文所述,在群众路线的逻辑中,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绝非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相互认可和学习,以实现更好地服务与被服务的复杂关系。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这一特殊的制度形式和制度优势,让权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方面,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而为公权力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强劲有效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贯彻群众路线,历来要求共产党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必须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沦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综上,从建党之初的动员群众,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群众自觉,到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之中,群众路线得以生根发芽,不断壮大。这一进程也是自毛泽东开始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胜利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们党只有继续坚持、不断发扬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精髓,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 FEATURES OF THE TALE OF THE INCOMPARABLE PRINCE
我给小鸡起名字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